早莺新燕伴春来
2022-03-08蔡晓鸿
蔡晓鸿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公务之余,他常到西湖游赏,留下不少题咏之作,《钱塘湖春行》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诗。在白居易笔下,杭州西湖的早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品读诗歌,跟随他的描述,领略别样的春景吧!
■诗歌先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①北贾亭②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③,綠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①孤山寺:在西湖的孤山上。②贾亭:即贾公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今已不存。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妙语解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以莺歌燕舞的动态,把大自然刚刚从冬季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状貌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立春后,黄莺欢快地鸣叫,它们千啼百啭,歌唱着春天的旖旎风光。燕子千里迢迢从南方飞回北方。黄莺和燕子都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因为是“早莺”,故而争抢着向阳的枝头,一试它圆润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需要啄泥衔草,搭建新巢。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诗人又见“早莺”“新燕”,免不了会生出春意乍显的喜悦。
说“几处”而不是“处处”,说“谁家”而不是“家家”,因为这是初春时节。几处早莺与衔泥的新燕,最先得到春的讯息,做了报春的使者。如果等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晚春时节,便成了“处处”的莺、“家家”的燕,就失去了先机,少了惊喜。
东晋诗人谢灵运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季节变换和春天初至的喜悦,这两句诗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意境上颇为相似,但若论观察之细致、笔触之细腻,白居易的两句诗似更胜一筹。
■诗意放送
孤山,屹立于西湖的内湖与外湖之间,上有孤山寺。
贾公亭,依水而建,飞檐翘起,如同飞鸟临于湖上。
趁着兴致,一路登临胜迹,一路赏玩春色。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孤山寺之北、贾公亭之西。这里视野开阔,放眼望去,春雨刚过,春水新涨,水面仿佛与堤岸平齐。西湖水势充沛,天空云脚低垂。湖面之上,白云舒卷,重重叠叠;天空之下,碧波荡漾,茫茫无际。天光与水色相衬,白得纯粹,绿得幽深,令人沉醉。
再看近处,堤岸之上,几只黄莺飞向那向阳的树木。冬寒还没有褪尽,“向阳花木易为春”,它们也想先沐浴早春的阳光,沾沾这早春的喜气吧!它们追逐着,嬉戏着,一路留下了清脆、婉转的歌声,给静寂的西湖平添了几分生机。
泥径与浅水处,又有几只初来的燕子在为筑新巢而衔春泥。“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些燕子刚刚从南方飞回,便不辞辛苦,开始了一年的筹划与劳作。俗语有云:人勤春早。看来,燕子也是如此啊!
兴致越来越浓,让车夫快马加鞭,在这片湖光春色中穿行。只见春花渐次开放,快要迷住人的眼睛;初出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
最惹人喜爱的,是湖东的景物,实在是令人流连忘返、玩赏不够。在那翠绿的杨柳之下,掩映着一条白沙堤。此堤平坦修长,连接着芳林,连接着草甸,似一条飘带环绕着湖水,将诸多胜迹贯穿起来。又有那许多缙绅大夫、优伶仆从、名门闺秀、歌姬舞姬,骑马游春。他们或吟咏春色,或顾盼巧笑,景为人增添了欢趣,人为景增添了活力。他们见了太守的车马,并无多少拘谨,反而多了几分惬意、几分欢愉。
古人崇尚“与民同乐”,我今天看到万物生长、百姓和乐,又能够同这江南士人与佳丽一起游春,正是其乐融融啊!
既然游兴未尽,吟咏不够,干脆让车夫掉转马头,再将这湖东风物游览一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