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美好 发现身边感动
2022-03-08苑举磊
苑举磊
昙花一现,虽然短暂,却有人愿为它等待;秋叶飘落,生命凋零,却有人愿为它驻足;夕阳西下,只留余晖,却能给人最美的永恒。不经意间发现的美好,即便是瞬间也会深深印入脑海,埋藏心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瞬间,让我们为之感动。这些细微的感动,会让我们的幸福感缓缓升腾,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宁静而温暖。
【佳篇赏读】
偶 遇
丁立梅
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叫得极有意思,叫“偶遇”。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世界。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这样的相遇,不特意,不约定,带来的惊喜,像晶莹的雪粒,落在心上,一颗一颗,都是透亮的湿润和清凉。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叮叮当当,与老妇人的风情竟十分般配。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当地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她说那里的灯光美得让人惊心。天桥之上,我被一朵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可它分明又是花,在灯光的映衬下,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他的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我挑起一枝,紫色的,典雅大方。想买。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撒上荧光粉。他叮嘱我,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
从武汉回来,我别的东西没带,只带了那枝花回来。看见它,我总要想一想捏花的那个人,生活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澈、不急不躁,让花常开不败。
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不断有人加入进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识。但这并不重要,因为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示意我一起跳舞,我笑着摇摇头。手突然被一名陌生女子牵了,她不由分说把我牵进欢乐的人群中。灯光暗影里,她脸上的笑容,明明灭灭,如星星闪烁。她说,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乐的节奏,身体像条灵活的鱼,看得我眼热,跟在她后面跳起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着章法,快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地点燃。曲终,转身寻她,不见。满场的欢声笑语,经久不散。
人生还有多少这样的偶遇?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却因这偶然的相遇和眷顾,布下温暖的种子。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
(选自丁立梅散文集《遇见》)
【写作借鉴】
选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一线串珠,条理清晰。选文以“偶遇”为线索,记述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三次偶遇,即偶遇老妇人开的名为“偶遇”的小饰品店、偶遇残疾男子捏花、偶遇一群陌生人欢快地跳舞,并由此生发人生感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二、精心选材,情感真挚。围绕“偶遇”主题,作者精心选材,所选三次“偶遇”具有典型性,每一次偶遇都给作者带来了人生启迪,同时也能引发读者深思。文章在娓娓道来中阐发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叙述真切,情感真挚。
三、刻画细节,语言生动。选文描写细腻传神,语言优美灵动,温馨与美好在文字中流淌。例如,对老妇人的外貌描写、对矮个男子用橡皮泥捏花的工笔细描,以及对一群陌生人围着篝火跳舞的场面描写,都让读者感受到温润真实的美在荡漾。
【小试身手】
菜市场中的煎饼摊
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中学 付宇晗
我家小区附近有一个菜市场,每天下午,妈妈接我放学后,都会顺道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口,有一个卖煎饼的小摊。摊主是一位40多岁的身材微胖、脸色红润的女人,她上身穿着洗得有点发白的不知道是啥单位的工装,下身穿着一条早已过时的牛仔裤,由于身材的原因,裤腿紧缩成了“八分裤”,很明显地露出了粉红色的袜子,看了让人不禁想笑:这身打扮也太土了。
每次去菜市场,几乎都能碰到那位阿姨,她一边吆喝着,一边麻利地摊着煎饼。“卖煎饼喽!香酥可口的煎饼!”她吆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清晰。她的摊位前虽没有排起长长的队,但也是生意不断。
有一次,我从她的摊位前路过,恰巧她刚忙完眼前的一单生意,下一位顾客还没有到,她见我盯着她的摊位,便热情地喊道:“小姑娘,买个煎饼吃吧,香着哩……”我一边说着“谢谢阿姨,我不吃”,一边加快步伐离去。心想:我才不吃路边摊的东西呢,万一你用的是地沟油,我岂不是亏大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去买文具,没想到在小区超市门口遇到了卖煎饼的阿姨。她正在往自行车上捆绑一个纸箱,纸箱很大,自行车架太小,车子摇摇晃晃。我上前帮她扶住车子,她连忙道谢。我随口说道:“阿姨,您这箱子可真够沉的呀!”她笑着说道:“摊煎饼的油用完了,这不到超市买了一箱。”听她说完,我在心里顿时对她产生好感,便跟她聊起天来。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外出打工,孩子上大学了,她自己在家闲不住,正好会这门手艺,于是出来摆个摊,方便了别人,自己还能挣些零花钱。她还说:“市场上有人用来路不明的散装油,但我从来没有用过。用正规的油虽说成本高,但心里踏实。”听到这里,我对她的敬意油然而生。
后来,我专门去她的摊点买过两次煎饼。她做的煎饼味道很好,制作过程也很讲卫生。能吃到美味又卫生的煎饼,是住在周围的人的福气呀!
点 评
作者按照“我”的情感变化塑造了卖煎饼的阿姨这一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从最初见她的穿着“不禁想笑”,到对她的煎餅“不大放心”,再到听了她的一番话后“敬意油然而生”,条理清晰,情感鲜明。文章对卖煎饼的阿姨的肖像、语言、神态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结尾通过简单的议论表达了对摊煎饼阿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