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武术的本根智慧

2022-03-08吴焕祯

体育时空 2022年1期
关键词:武术传统文化

吴焕祯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23-02

摘  要  古老东方的传统文化是对人类生命的诠释,对心灵进行研究的科学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哲学。传统医学和民族武术,将阴阳辩证法,天人合一思想相融合的民族传统武术凸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整体性。诸家所修,唯性命之学。中国功夫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具有人文科学性质的融合和拓展。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心性”和“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析,展示华夏文化里文武兼修的重要性,为释疑文学和武学可以相得益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从东方哲学和传统医学为切入点,以生命认知的视觉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中的武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儒家经典有“天地之性,人为贵”,道学里“道之真以治身”,佛学中的“佛观一滴水,八万四千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生命之学”,强调的是贵生、重生和养生。在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里,在西方现代自然科学背景下,重新阐释中国古代的“性命之学”,研究人之生命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以提高人类的自身认识,对重视人的生命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武术  性命之学

中国武术历经千年而传承至今,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道家思想文化、融合了佛家的“禅”与“武”的精神,以儒家的“入世”“兼济天下”为精神向导的民族优秀文化。中国武术承载着中国人民族情怀,体现出中国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当下时代,风气任转,本土文化为之断层,代表华夏文化精华的民族武术也表现出不适和无奈,其内涵被曲解,形成以争分夺牌为目的,以“新颖、美观、高难度”为特征的竞技武术,且成为当今武术运动的标志性符号。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交通工具显著便利,生活压力过高,身体健康却日渐下降,形成“快节奏、高强度、亚健康”的状态。针对文化和生活的变化,重新诠释传统武术的内涵,重新拾起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实际价值的,而且任重道远。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东方哲学和传统医学的影响,使它不再是单纯的技击方法和健身方式。中国功夫以“闻道、求道、悟道、证道、合道”五步功夫来修身养性活命,形成了“以儒为表、以佛为心、以道为骨、以医为德、以武为神”的整体的、综合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系。只有从中国的儒释道医的角度整体综合的解析传统武术,才能更好地了解、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武术,才能促进中国武术更好的健康的走向世界。

《孝经》有“天地之性,人为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最基本的孝道就是身体健康、体泰安和,使父母不惊、不恐、无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基。修己之过,养己之正,树立健康意识、重视生命价值,是谓修身。如何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北宋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生命,没健康,如何继绝学、开太平?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体现出儒家对现实人生和生命价值的重视。是谓儒学所教唯“成人”之学,生命是成就作为的基礎。身安体健,于家里,赡养父母度余年、抚子孙以成人;心正安和,于社会,兼济天下救世人,为官长可清廉。是谓“入则孝,出则悌。”探本心之明,求真知所得,唯性命之学。

《论语》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刑”“政”等外部客观条件制约,得到是蔽耻而藏,一时表面的平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德”“礼”,则是克己复礼、有耻且格。孔子提倡“德治”“仁政”反对“刑法”“杀戮”,众人平等,仁者爱人。孔子所讲的是人性之学,生命之学,其核心是“仁爱”。主张的是爱一切人,从亲亲之爱到爱众人,推己及人。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等故事,还需明鉴,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此非孔孟所谈“仁爱”“孝悌”。“天地之性,人为贵”是儒家的人本观念,而非以不情为伦纪,以迂腐为卫道,来诬蔑古人,教坏后人。天地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既要保证自身生命,也要彼此相互尊重。

佛陀常怀慈悲心,对待任何生命绝不敢轻易伤害。《杂阿含经》有“佛观一滴水,八万四千命。”一切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都需要珍惜的。故饮水前,需持咒感谢天地承载之恩,超度为我果腹而丧生之灵。《法华经》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现世勤修佛法,于未来成佛成祖。则世人应该认识自己生命之崇高,重视生命之价值,注重身体健康,切勿妄自菲薄。释迦弃王位、独修苦行、消瘦其身未悟大道。得乳糜之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佛陀所言劝诫世人珍惜此身,用于修学佛法,求证解脱。《金刚经》言“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禅在生活悟的,佛在自身中显现,学佛法就是学做人而已。

佛家所言死亡有三:寿尽、福尽、非时横死。《瑜伽师地论略纂》说:“寿尽死,则业命终;福尽死,则衣食阙;不避不平等,则余缘枉横死。”《梵网经》云:“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波罗夷是佛教戒律中最严重的罪行,自杀是非时横死、赞美自杀、教唆自杀者罪业更重。故此应坚持正知正觉,断然不可自暴自弃,自虐自残。学佛不是对死亡的寄托,而是活在当下的超越。佛家的生命观是对生命现象的解释,是对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诠释。时时常怀菩萨心,救护一切众生。“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轻弃人身,罪莫大焉。

《庄子·让王》有“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生命是极其重要的,任何身外之物都不值得以生命为代价,否则就是生命的异化。《庄子·外篇·缮性》有“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外篇·秋水》有“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不要人为的、有意的、为了虚名而损毁自然的本性,损害生命的价值。《庄子·内篇·养生主》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不为善、恶而近名、刑,遵循自然规则,走中正之路,则可护卫自身,保全天性,赡养父母,终享天年。庄子内篇、外篇及杂篇,阐释了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生存价值及意义的重要性。

《道德经》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为万物之本源,先天地而生。人为万物之灵长,与天地共为三才,身任重道,可见生命之贵重。名利、财货、得亡与身体相比,孰亲、孰多、孰病?生命只有一次,要尊重和珍惜生命。“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甚爱”“多藏”是以损耗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对地位、财物和虚名的过度追求,百害而无一益。身外之物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不可为了名、利而奋不顾身。长生久视,是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着,是道家的立学之本,是其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所在。“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其身、贵其身的人,则不轻身以徇物,不危身以拾患。故此修之于身、家、乡、邦、天下,其德乃真、余、长、丰、普。以身观身,以家观家,真正能够珍重一己之身,爱惜一己之命的人,才能珍重他人的生命,使万物各安其所,才可将天下托付于他。人应效法地、天、道、自然,以清净之心不妄为,重生、贵生、养生。

综述:本文从东方哲学和传统医学为切入点,以生命认知的视觉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中的武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重新阐释中国功夫的经典要义,诸家所学,唯性命之修。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

[3]金庸.射雕英雄传[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

[4]金庸.倚天屠龙记[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

[5]吳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M]卷五《师说》.北京:中华书局,2004.

[6]杨天才、张善文.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武术传统文化
中华武术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