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即教育

2022-03-07汪政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8期
关键词:民办教师情境生活

汪政

最近,我参加了湖北英山组织的“一曲弦歌动四方——重温《凤凰琴》系列文艺活动”。《凤凰琴》是著名作家刘醒龙发表于199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两部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讲述的是當年民办教师如何坚守乡村而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当然也关注了中国民办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地位、工作状态与生活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浓郁的人文情怀。熟悉几十年前中国基础教育的人都知道,那时候师资严重不足,中小学公办教师不多,更多的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他们和公办教师做着一样的工作,但社会地位与生活待遇却要低得多。如何让他们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是全社会关注的事。《凤凰琴》电影上映时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作品对解决这个问题有着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

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电影史上都有。教育从古到今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它事关个体的成长、家庭生活的质量,更关系到民族、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关乎人类文明的创造与延续。所以,教育从来就不只是教育本身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关注、研究与反映的内容。因此,当电影这一现代艺术诞生以后,教育理所当然也成为电影的常规题材。

电影里的教育不仅是指其对狭义的教育事件的表现,从广义上更是指电影所包含的教育内容,或者说从教育的角度对一些电影的解读以及电影对人的教育意义。如果从后者的角度说,几乎所有的电影都与教育有关,所有的电影都可以说是教育电影。这里面有一个对教育如何认识与理解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学校与教师的事,一个人也不仅仅是在人生的学生阶段才是受教育者。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个人终生都在学习,每个人终身都在受教育。电影的功能之一就是教诲,这种功能决定了电影的价值指向,它总是要向观影者表达什么,也总在试图让欣赏者认识到什么,以艺术的方式去说服观影者认同些什么,甚至,它要努力去改变它的接受者,让后者按照它所给定的理想去塑形,成为电影中的某种角色。当我们进入影院,我们就会进入电影所创造的情境中;当我们从影院出来,我们好像改变了一点什么,多了一点什么,也可能少了一点什么。这就是电影对我们的影响,换句话说,我们在欣赏电影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

明乎此,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将电影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电影是综合艺术,它以生活仿真的形式表现生活,使人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育的功能。电影在反映生活上几乎无所不包,不管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什么,似乎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适配的作品。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电影、终生难忘的电影,都能说出对自己产生了教育作用的作品甚至改变了我们人生的作品。电影与我们的成长相伴相随。

电影即教育。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民办教师情境生活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新民办教师进退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农村民办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