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
2022-03-07彭宝元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
彭宝元(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
了解生命的意义,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是融入社会的基本要求。初中生受到成长水平的限制,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能考虑周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形成片面性的理解,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形成深刻的体会。他们的自尊心强,情绪比较敏感,容易在冲动之下做出威胁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所以应该通过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机能快速成长,对于自身和他人的关系还处于懵懂时期,生命安全意识还在生成阶段。学校教育要把握好这个重要阶段,及时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与价值所在。在教育环境不断优化的当下,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并对生命安全教育形成科学的认知,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适应学习和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明确了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成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有社会责任感,并积极乐观的新时代初中生,这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课程涉及学生成长中所需的心理指导、道德水平构建及法律的普及,从而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2.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学校和家长依然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生命安全教育还未提高认识。在叛逆期,学生的思想可能存在偏激情况,稍不注意便会造成学生心理创伤,导致不良后果。初中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加思考,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因此,普及生命安全教育已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对生命重要意义的认知,可以让学生提高对爱惜生命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并且不做威胁他人生命的事情。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初中生辨别负面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生难免受到欺骗,被人诱导。而学校教育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科教学,关于落实生命安全教育还停留在理论指导层面,未能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开展实际讨论、分析,缺少对实际案例的总结与引用,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足够的警示,可能会阻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要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正确的教育理念下成长。
二、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1.拓展和丰富教材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系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框架,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在教学时,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强化自身认识。另外,教师要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引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守护生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列举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如行人不走斑马线、不按照指示灯过马路,导致危害自身生命安全且影响正常交通秩序;乘机动车时不系安全带或者骑电动车时不戴头盔的行为,在出现交通意外时会增加自身的安全风险。通过日常生活事例,教导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
2.改进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
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学校生活占据了主要部分,因此,学校务必要开展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校园各种环境下的生命安全。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校园消防安全,邀请消防员到校园给学生普及一些生活中的消防知识,包括学生不得玩火,不可以随身携带打火机等;不乱接电源,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送到垃圾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方式;发生火灾后不要乘坐电梯,要通过安全通道,俯身靠墙迅速移动到安全空间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知识普及,可以提高学生消防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提醒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提高防范意识,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体会到健康的身体对成长的重要性。
3.提高教师生命安全教育水平
在开展教学时,为达到提高学生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生命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例如,在教学教材“少年有梦”这节课时,教师在启发学生形成正确梦想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少年时期的梦想,并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他们的灿烂人生才刚刚开始,生命的美好与多彩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应当珍爱生命,敢于做梦,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地锻炼自己,因为只有生命安全才能收获更多珍贵的人生经历。
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应当结合现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全面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在健康的理念下茁壮成长,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