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2022-03-07杨淑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生活

◎杨淑花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甘肃 白银 730799)

引 言

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应用题在数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在应用题解答方面没有困难,其余学生可以说一看到应用题就头疼.然而,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基础稳固对其今后数学成绩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教师要探索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应用题解题的困难.

当下的应用题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局限:

一是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忽视审题环节.虽然说传授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认识汉字的多少具有差异性,对于词语的理解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也不同.如果教师过于重视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可能就会出现教师讲解得津津有味,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是思维不够灵活.数学课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可以说,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通过日常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和我们的生活关联性并不强,再加上小学生的社会经历尚浅,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这种陌生的内容无形中会给学生的解答带来困难,逐渐地让学生对应用题解答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烦的心理,在学习中逃避应用题这一板块,这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产生极大的阻力.

三是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有些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掌握不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自己的讲解,整堂课下来基本没有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有些教师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没有进行分析,更不用说情景教学了,他们在整节数学课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笔者通过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策略:

一、有效引导与激励学生,减少学生抵触心理

小学生之所以在应用题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较长的题干直接让他们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进而在看到数学题时就出现“晕高”的现象:大脑一片空白,思维无法活跃,无法完成对数学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因此,教师要消除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抵触心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降低应用题的难度,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另外,在应用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与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例如:有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在它的上面放3台600千克的机械,问货车会不会超载?其作为比较经典的一道应用题,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超载的含义;其次,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随后进行整数乘法的运算;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不同阶段邀请不同的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运算,在学生完成了该步骤分析后,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鼓励与表扬,保证学生可以收获解题的成就感.

二、挖掘题干的关键信息,练就火眼金睛

如果说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信心是学生突破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的关键,那么让学生捕捉到数学应用题的关键信息就是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学生若是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能够提升捕捉应用题关键信息的敏捷度,就可以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正确解答应用题.所以在实际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经典的数学应用题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训练学生,使学生自主辨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具备关键信息的查找能力.比如在应用题:小明一共带了10元钱,在逛商店的过程中,他想要买一个笔记本,需要3元,但是在结账时他被玩具吸引了目光,玩具需要8元,这时小明的钱够买这两样商品吗?学生需要捕捉其中的信息与数据,即10元、笔记本3元、玩具8元,最后开展对应的运算.只有理清解题思路,学生才能进行正确运算.所以教师在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应不断锻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以保证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所提升,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实际上,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都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学科也是一样,应用题是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多的知识点,因此学好应用题这一板块的知识,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相关问题,还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实际生活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深地理解应用题相关的知识和解答知识的方法.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多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得出的,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数学教师要将生活和题目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运用加减法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卖东西的场景进行回忆,促使他们更深刻地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在班内打造相应的场景,选择简单的商品,可以是文具盒、苹果、香蕉、橘子、薯片等,用标签绘画出内容,标出单价,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也会懂得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必要性,从而学会举一反三,提高思维能力.在利用百分数进行相关的应用题解答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关于银行存钱利息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更深地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从而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相关应用题的解答.比如,教师可以假设以下情况:如果你要存10000元钱,年利率是15%,那么一年以后,你会有多少利息?如果银行日利率是2%,那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去存钱?如此,不但体现出学习百分数的意义,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提供多样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可以通过数学应用题解答进行检测,应用题解答是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答效率的考验,不同的应用题运用的解答思路和解题方式是不同的,一样的应用题也可以有许多种解答方法.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中,要想培养小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维,教师就要给他们传授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使他们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解答,从而在应用题教学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小学数学应用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解题方案,使他们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比如,在进行实际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并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找出一些实际的解决问题方法;在开展图形周长、面积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融入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他们深入理解;在进行图形和数字相关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答问题,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许多的应用题解决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促使应用题教学效率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让学生学会运用逆向思维,当答案和条件存在内在联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结果推导原因,抽丝剥茧,推进解题的进程.并且,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的时候,要积极引导他们阐述,推动他们思维火花的碰撞,做到集思广益.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可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五、鼓励学生运用画图法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文字的理解能力上欠缺,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用直观的形式将问题内容表达出来.例如,养兔场共有15只兔,其中公兔和母兔的比例是6∶9,问公兔比母兔多多少只?在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运用画图法,如用圆形来代替公兔,用三角形代替母兔,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公兔和母兔的只数转化为直观的表现形式,进而让学生得出答案.数学学科的魅力和内涵是非常强大的,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然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数学学科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数学应用题基本都是通过我们的生活经验得出的,来自我们的真实生活,但是这种类型的问题却不能吸引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题的真正意义,知道数学应用题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学习本身是一种持久性的工作,所以要想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图形的特点,找出图形的规律,计算出图形的周长或者是面积,实现数形结合,从而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做题经验和教训,懂得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比较辨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六、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互动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就是教材,教材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复习的主要资源,其把不同的应用题合理地安排到每一个章节中,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合理地把握好每一节应用题的切入点.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核心知识,根据不同的应用题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解题方法贴近生活,同时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以尽可能培养小学生的解题思维.比如,在学生学习过小数的应用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卖彩色铅笔,一支黑色铅笔需要0.2元,一支红色铅笔需要0.5元,再选出两名同学扮演顾客去购买3支黑色的铅笔和5支红色的铅笔,问一共需要多少钱?购买铅笔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所以运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为教学增添趣味,使枯燥无味的课堂传授变得更加活跃,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把被动的聆听变成主动的探索,从而把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分解成学过的知识,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七、鼓励学生加强课后反思并进行总结

要想提升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课后反思.一些学生需要侧重于学习态度的反思,一些学生则需要侧重于学习方法的反思.学生在完成一道应用题后要对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渗透对应的知识点,引导他们一边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边反思知识点运用的要点,通过系统归纳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整理过程可为学生今后解答数学应用题奠定基础.另外,当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要在疑惑之处做好标记,以便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请老师帮助自己分析难点,并对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基础找出最好的解答该题的方法.应用题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的部分,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当再次出现此类问题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错误的频率.课后反思也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的过程,其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后反思这一环节,明确反思重点,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效率.

结 语

数学应用题的解答需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思维,可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应用题的思维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帮助,逐步培养他们形成应用题思维,从而掌握多种多样的解题方式,达到应用题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应用题解题生活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