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内涵和路径选择
2022-03-07延红萍
延红萍
(中共长治市委党校,长治 046000)
引 言
红色文化是一种资源,具备与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相似的特性,必须通过挖掘、开发的形式来展现其内在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红色血脉、红色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红色文化的开发及应用创造了契机。作为孕育红色文化的根据地,广袤的乡村土地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印记,如何有效利用红色文化,“就地取材式”地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价值,是每一个基层工作者、每一个公职人员及学者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深入发掘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展现红色文化赋能的重要价值,并在实际工作中开拓红色文化应用的具体路径,对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之于乡村振兴的价值内涵
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乡村文化是决定乡村建设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在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红色文化也自然能够起到乡村文化原本的辅助作用,将代替原生的乡村文化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回首20世纪,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根植于乡村的红色文化具有革命精神、抗争精神的内核。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也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与乡村文化相互沁润,反映在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不断地发挥着作用。在部分乡村地区,我们可以在当地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器乐演奏中觅得红色文化的印记,这些媒介也为我们挖掘红色文化的实质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乡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核心打造建设乡村的优质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能够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从内涵来看,红色文化既然存在,就必定有着极为坚定的精神支撑,具备丰富的精神价值,而这些精神价值也能够为乡村文化树立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新的动力。文化自信是一方民众基于价值认同所形成的高度自信,是当地得以迈向发展的基础动力。在革命岁月里,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铸造的红色文化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代表着无产阶级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后取得的重要成果,更是现代乡村文化自信得以树立的基石。红色文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客观性,能够书写共产党人奋斗岁月的人文情怀,反映出革命家的高尚品格,更能够瞄准当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使乡村振兴成为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在当代的延续。在红色文化的诞生、传承、发展中,其中的高尚信念、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展现出了浓厚的精神魅力,形成了红色精神文化的底色。而这些核心精神也成为凝聚党和人民的纽带,成为伟大使命与人民奋斗的目标,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红色文化本身的先进性有助于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的建设,能够为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关键助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普及推广的关键媒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之下,红色文化具备文化与政治的双重意义:红色即党与人民的政治信仰,是政治性的集中体现;文化则是出于精神的人文关怀,反映出崇高道德在新时代延续的重要价值。以具体的精神为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无一例外,这些精神既能够成为乡村风序良俗发展的依据,又能够凝聚百姓的力量,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在乡村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并繁荣发展,形成先进的、科学的信仰。
(二)红色文化的物质价值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表明,文化的进步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依照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精神世界的丰盈需要殷实的物质基础,那么文化的进步也自然能够在物质条件之上产生映射。对于红色文化而言,红色文化在物质上的表现一般被称为红色物质文化,多以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物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我国革命历程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红色人物指的是那些敢于为中国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我、勇于牺牲的英雄人物,他们能够以高尚的品格、崇高的精神展现出浓厚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红色人物典范。
红色事迹指的是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如长征、遵义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这些重要事件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值得后人铭记。
红色物品指的是与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相关联的物质载体,通常以纪念碑、纪念馆等形式存在,时刻向人们诉说着红色的过往。
无论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红色人物、红色事迹,还是无言的红色物品,都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能够成为传递红色精神的媒介,使人产生深刻的共鸣,为人们的自我认同、文化认同提供帮助。除此之外,红色物质文化作为一种静态存在的“历史载体”,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经济开发价值,散落于广袤乡土之中的红色物质文化也为我国乡村增添了鲜艳的红色。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红色物质文化作为一种可开发的战略资源,其具有不可复制性,是乡村宝贵的财富。因此,要想发挥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使其对乡村振兴赋能,就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可持续性地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辐射面积、经济效益、文化效益。除此之外,就我国红色物质文化的分布特征来看,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一般都能看到红色文化的影子,那些承载着革命历史的村庄正处于红色记忆的“待唤醒阶段”,只要稍加引导,红色文化就能够在其建设过程中激发内生动力,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精神面貌,进而对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三)红色文化的制度基础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形成的全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规范,它对社会成员的权力及义务进行了明确划分,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社会是诞生文化的场所,因此社会制度也必定对现阶段文化的产生及延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文化中的集中体现,就成了独特的制度文化。对于红色文化而言,在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中,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约束性的规则、标准就是红色制度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往往包含着明确的指引纲领、法规制度或规章纪律,以纸面规则辅以约定俗成的“公序”形式存在着,著名的“三大纪律”就是红色制度文化的典范。红色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源,从乡村根据地发展至全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乡村即红色制度文化发展的“见证人”。红色制度文化既然发源于乡村,也必定能够对新时代乡村社会的治理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从功能的角度出发,红色制度文化主要包含政治要素,同时兼具人文的伦理特性,既强调政治领域之中主体行为的自我约束,又强调社会生活中个体行为的规范合理。红色制度文化是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后而总结出的,体现了共产党人严肃的伦理道德及政治立场。红色制度文化的宣扬能够时刻警醒基层工作者、上层领导者,使他们牢记党的使命,贯彻优良作风,能够时刻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而对乡村建设起到实际帮助。与此同时,在德治与法治的作用下,乡村治理体系得以发挥红色制度文化的纽带作用,加强乡村全域的凝聚力,使管理者与民众能够手牵手、心连心,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一)树立红色文化多重自信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乡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从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乡村的发展与变革以人的精神发展、乡村文化的进步为源动力,从而推进乡村进步。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还是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要求,红色文化注定要在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乡村建设应当坚持红色文化自信,依靠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建设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为乡村振兴的全盘布局贡献力量。
红色文化具备精神、物质、制度三个层面的内涵,共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步发展及建设提供支撑。其中,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是文化内生的根本价值,是物质、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的物质传承是作为精神、制度的载体存在的,是直观感应出红色文化内核的实质性资源,也是便于开发及利用的关键部分;红色文化的制度传承是响应社会发展所形成的物质、精神的深化,为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制度环境支持。对于乡村建设工作者而言,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或是保存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或是传承下了优良作风,或是尚存部分红色制度,只有充分勘察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地配置红色文化的三个要素,才能够使其形成合力,共同为乡村振兴做出实质性贡献。
(二)挖掘红色物质文化资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物质遗产遍布我国大江南北,成为众多乡村的宝贵资源,这些红色物质遗产承载着革命的记忆,也记录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成为红色文化在当代延续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野下,乡村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乡村也逐渐依托资源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红色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清晰地掌握乡村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的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可持续性的开发,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就环境而言,乡村独特的地理环境、乡村社会发展状况、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储量及分布,以及当地群众的文化素养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当地特有的文化生态。这就要求不同地域的乡村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使红色物质文化与乡村的社会生态建立紧密的联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对此,各地可以结合现有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市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产业品牌,在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地方特色元素,避免乡村与乡村之间文化的“同质化”发展,从而提升乡村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为当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三)发挥红色制度文化优势
红色制度文化是我国革命历程的见证者与传承者,在新时代仍为乡村带来了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可以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三个层次,由宏观政策覆盖至微观的权力,为乡村社会治理带来可靠的保障。
对此,我们应当积极推动红色制度文化在乡村社会中的广泛传播,提高乡村社会民众的认同感与参与度,使其能够积极投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例如,在面对紧要问题的时候,红色制度文化“党员奉献”的崇高精神能够成为普通民众的“定心丸”,党员争先奉献能够向公众展现出组织高尚的政治品格,为党的纲领、路线的落实及推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使民众产生“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
结 语
红色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重要底色,是承载着光辉的革命岁月及奋斗历程的文化印记,与乡村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无论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还是制度方面,红色文化都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同感,从而为落实乡村振兴打下基础。因此,利用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及基层工作者应当树立红色文化多重自信,挖掘红色物质文化的资源,发挥红色制度文化的优势,在乡村建设中充分展现红色文化的深厚魅力,为新时代乡村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带来切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