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组8种常见香料用树种的化学型订名

2022-03-07肖祖飞张北红王颜波金志农

江西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芳樟醇香料樟树

肖祖飞,李 凤,张北红,王颜波,金志农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省樟树繁育与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330099,南昌)

0 引言

樟科Lauraceae Juss.樟属CinnamomumTrew樟组Sect.Camphora(Trew)Meissn植物因其形态特征具有很多相似性,且同一树种各地俗名不同,树种之间经常混生在一起,在野外识别中往往容易混淆。黄樟(C.porrectum(Roxb.)Kosterm)在我国不同地方叫法不一,如江西俗称大叶樟,枝叶主含右旋芳樟醇的又称右旋芳樟,在云南不同地方称臭樟、樟脑树、冰片树,常与樟、阔叶樟等相混淆。猴樟(C.bodinierilevl.)在湖南称猴樟、猴挟木,四川称香樟、香树、楠木,湖北称樟树,贵州兴义称大胡椒树,因其叶大,常与阔叶樟(C.platyphyllum(Diels)Allen)、银木(C.septentrionaleHand.-Mazz.)混淆不清。彭方仁[1]、王团荣和马俊青[2]、李晓储[3]等对大叶樟进行研究,其指的是阔叶樟,而余进雄[4]研究的大叶樟指的是樟(C.camphora(Linn.)Presd)、黎玉才[5]统称银木、猴樟、沉水樟(C.micranthum(Hay.)Hay.)和黄樟为大叶樟、赵永光[6]等研究的四川大叶樟实为银木。黄远征[7-8]等对“银木”叶精油成分进行研究,左华清与王子顺[9]对‘银木’树皮腐烂病研究,朱家骏[10]等、戴小英[11]等、辜夕容[12]对“银木”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均为阔叶樟,黄瑞春[13]等对湘西建群树种营养元素特征分析,文中‘银木’指的是猴樟。此外,许多樟组植物根、茎、叶含有精油,同一树种具有多种化学型,不同树种具有相同的化学型,如樟具有樟脑、芳樟醇、龙脑等化学型,樟和黄樟枝叶均富含芳樟醇,但樟的芳樟醇旋光性为左旋,称为“左旋芳樟”,黄樟的芳樟醇旋光性为右旋,称为“右旋芳樟”,这给科学研究和香精香料生产过程带来很多麻烦。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樟科樟属樟组主要木本香料植物种及变种命名、化学型类型,提出香料用樟树的定义及其不同化学型命名方法。

1 樟组植物分类学研究

樟科Lauraceae Juss.樟属CinnamomumTrew樟组Sect.camphora(Trew)Meissn植物在我国有17个种,广泛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樟组植物大部分用作园林绿化和香料树种,如樟、黄樟、猴樟、沉水樟、银木、阔叶樟、油樟(C.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 ex H.W.Li)、细毛樟(C.tenuipiumKosterm)、云南樟(C.glanduliferum(Wall.)Nees)等[14-15]。有报道,樟有2个变种,即樟脑(C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var.Hosyo)和芳樟(C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var.linalooliferaFujita)[14,16],黄樟有1个变种毛序黄樟(Cinnamomumporrctum(Roxb.)Kosterm.var.pubiinfloscentiaD.F.Zhao, T.B.Zhao et Z.X.Chen)[17],湖北樟(Cinnamomumbodinierilevl.var.Hupehanum(Gamble)G.F.Tao)是猴樟的一个变种[18]。黄樟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采用C.parthenoxylon(Jack)Meissn.命名,其后采用C.porrectum(Roxb.)Kosterm沿用至今,根据植物命名优先权的原则,黄樟应该采用C.parthenoxylon(Jack)Meissn.命名[19]。

2 樟组常见香料植物分种检索表

樟、油樟、黄樟、猴樟、沉水樟、细毛樟、云南樟、阔叶樟为长江流域常见的8种樟组香料用树种。查阅中国植物志,樟在南方各省区俗称香樟,油樟和猴樟在四川称香樟,银木在陕西南部、四川梓潼称香樟,云南樟在云南称香樟。为了便于野外识别,根据叶脉类型、脉序、叶色及表面附属物、树皮开裂状态和颜色等几个常见的形态特征,编制了一份长江流域8种常见香料用树种的分种检索表,如表1所示。

表1 长江流域8种香料用樟树简易检索表

3 樟组8种常见香料用树种的化学型

许多樟科植物都含有多种内含物(精油),这是樟科部分植物的共性和普遍现象,也是樟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独特表现[19]。樟组香料植物的化学型是指根据叶片精油中最主要的成分而划分的不同化学类型。根据樟组植物叶片精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把樟组植物划分为不同的化学型,例如左旋芳樟醇、龙脑、樟脑、桉叶油素、异橙花叔醇、柠檬醛等。研究发现,同一物种可以具有不同化学型,如樟具有樟脑型、龙脑型、1,8-桉叶油素型、左旋芳樟醇型、柠檬醛型、异橙花叔醇型、黄樟油素型等化学型[21];细毛樟具有9种化学型,是樟属植物中化学型最多的树种,特别是榄香素型、金合欢醇型和香叶醇型在香料植物中很少见,具有重要经济价值[22];此外,不同物种也可能存在相同化学型,如樟、黄樟、油樟和猴樟都存在芳樟醇化学型,樟、油樟、猴樟和细毛樟均存在桉叶油素化学型,樟、黄樟、猴樟和细毛樟均存在柠檬醛化学型,樟和黄樟均具有龙脑化学型[23]。业已报道的部分樟组香料植物的化学型见表2。

表2 樟组部分香料用树种及其化学型对应表

4 樟组香料用树种化学型命名

香料用樟树化学型的名称很混乱,如主含樟脑的樟叫“脑樟”;主含芳樟醇的樟叫“芳樟”[24],由于精油中所含的芳樟醇的旋光性为左旋,所以又名“左旋芳樟”;主含芳樟醇的黄樟叫“大叶芳樟”,也由于精油中所含的芳樟醇的旋光性为右旋,所以又叫“右旋芳樟”[25];主含柠檬醛的黄樟叫“姜樟”[26]。为便于今后交流方便,建议采用化学型+植物名的双名法对香料用樟树的化学型进行统一命名,如柠檬醛型樟、柠檬醛型黄樟、柠檬醛型猴樟;又如左旋芳樟醇型樟、右旋芳樟醇型黄樟、樟脑型樟等。

一种樟组植物具有多种化学型,多种樟组植物可以具有同一种化学型,因此樟组植物和化学型的组合就有很多,但是,至今也只有2种化学型被看成是樟的变种而得到命名,即樟脑型樟定名为C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var.hosyo,英文名称为Hon-Sho;芳樟醇型樟定名为C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var.linalooliferaFujita,英文名称为Ho-Sho,并且有学者认为这2个变种属于生理变种[16]。由于绝大部分香料用樟树化学型都没有拉丁名称,人们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带来很大不便。考虑到直接按变种定名(即依据植物内含化学成分划分变种)不合规(即《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所以很有必要为香料用樟树化学型确定一种既不违规,又便于使用的命名原则。为此,仿照变种的命名方法,用化学型(Chemtype)缩写“ct.”替代变种(varieties)的缩写“var.”,用化学型的英文名称作为化学型名称,如芳樟醇型为linalool,柠檬醛型为citral,用“种名(双名法)+ct.+化学型名”为香料用樟树化学型命名。根据这一命名规则,芳樟醇型樟的拉丁名为C.camphoract.linalool,柠檬醛型樟的拉丁名称为C.camphoract.citral,而柠檬醛型黄樟的拉丁名称则为C.porrectumct.citral。按照这一命名原则,把现在已经发现了的香料用樟树的所有化学型定名如表3。

表3 香料用樟树的化学型命名

5 结束语

樟科樟属樟组植物是重要的木本香料植物,是天然香精香料的重要原材料,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同一樟组植物具有不同化学型,不同樟组植物具有相同化学型。为了在生产和科研过程中不易混淆、对外交流使用方便,将樟、油樟、黄樟、猴樟、沉水樟、细毛樟、云南樟、阔叶樟等樟组香料植物的不同化学型,采用“种名(双名法)+ ct.+化学型名进行命名。

猜你喜欢

芳樟醇香料樟树
芳樟醇体外抗红色毛癣菌活性及机理研究
香樟树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香料之王
——香草传
微生物菌剂对芳樟枝精油主成分芳樟醇的影响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香樟树,樟树香
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露中芳樟醇含量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花椒酒中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