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乡村特色价值实现路径
——以苏州市吴中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2022-03-07黄晓春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期
关键词:吴中区村庄规划

黄晓春,缪 诚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6)

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乡村特色价值的再认识

1)生态文明建设优先理念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明确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可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理念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2)乡村地区是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最大载体 乡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它具有的自然、健康、生态、低碳、绿色等生态特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

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特色价值无可替代 从工业文明视角看待乡村,乡村是“落后”的代名词,代表的是低效的生产效率、落后的乡土文化,似乎必然被城市所取代。然而,当我们转换角度,从生态文明视角看待乡村时,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及其复合生态系统角度研究,就会发现乡村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主要体现在支持绿色发展的生产价值、接近自然田园的生活价值、维护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文化根植性的文化价值。

4)乡村价值的发现和实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实现乡村振兴并不是要另起炉灶地重建,而是要在尊重乡村故有价值和满足人民现代化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使得传统的乡村价值得到提升。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必须在遵循乡村价值的基础上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区域乡村特色价值实现的规划路径

根据乡村价值理论,乡村振兴要着眼于乡村结构修复,使其原有的价值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实现并发扬光大。其实现的规划途径是在整理乡村资源的基础上,重新发现乡村价值,并通过制度创新及组织创新放大这种价值。此外也可以通过引入合适且符合乡村价值体系的要素资源,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在区域层面,规划工作应关注宏观、中观问题,重点研究乡村特色价值的凝练、保护与引领,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1)完善乡村生态格局、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实现乡村生态价值。一方面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山体生态修复、土壤环境保护和生物群落保护工作,探索生态空间管控,夯实生态资源本底,实现对生态资源的转化利用;另一方面通过规划促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发展,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

2)明确特色农业及其空间分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乡村生产价值。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农业生产必然是乡村地区的首要功能。以现状为基础,通过规划统筹形成不同产业分区,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延伸农业生产价值链,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增强乡村产业多元化。

3)结合聚落的空间肌理、产业特色、人文资源等要素,明确乡村地区的风貌分区和需要重点打造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名录,营建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家园,实现乡村生活价值。为了形成各分区整体空间特色,在规划中可对各分区的人、文、地、产、景和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引导;对特色保护类村庄,可按照历史文化型、自然山水型、产业特色型、建筑特色型等分类针对性提出特色保护和建设引导要求。

4)利用生态环境、生产体验、生活民俗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乡村多元文化价值。在规划中结合景点打造及游线组织,强化特色民居、农家院落以及祠堂、庙宇、戏台等公共空间传统文化的载体功能,延续、传承和发展乡村传统文化。

3 苏州市吴中区镇村布局规划中对乡村价值的思考

吴中区具备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拥有60%的太湖水面、80%的太湖岛屿和丘陵及184km的太湖岸线。历年来,吴中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已获得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等称号,享有“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的美誉。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乡村特色价值和乡村振兴,是编制吴中区镇村布局规划的工作重点,在工作中着重提出三大规划策略。

3.1 凝练特色价值

每个地区乡村特色价值都是独特且具体的,正确认识乡村特色价值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提。在吴中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乡村地区对于吴中区的价值,发现这里是苏州山水资源最丰富、生态要素最齐全、人文底蕴最深厚的地区:是生态涵养、生态安全、生态保育的重点地区和共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地区;是保护历史文化传统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愁的重要空间载体;是生态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地区,承载“两山”转化实践,发展生态经济的优质空间。具体可归纳为4点——平山远水、名胜遍布的生态资源特色;物产丰饶、名品众多的农业生产特色;顺势而建、多元布局的村庄聚落特色;悠久灿烂、兼收并蓄的乡村文化特色。

3.2 保护特色价值

在明确吴中区乡村特色价值后,为了使其得以延续与彰显,规划建立全面的保护框架,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

1)在生态价值保护方面 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和耕地底线保护,坚守底线,保育生态,实现全域保护,夯实乡村生态本底。①修复山体生态环境 保护乡村地区山体和生态景观,强化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能力,恢复破坏山体地带性植物群落;保护陡坡与基地上大型连续的植被;对具有一定风景游览和农业生产功能的山体实行生态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②修复水体生态环境 保留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保护现有湿地,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基地内原有的天然河流地貌,确保水清、岸绿、景美;村庄内沿河堤合理规划,建设截污管网,确保村庄污水经过治理后可灌溉使用。③生态建设优先,合理筛选搬迁村庄 确保生态红线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搬迁村庄需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区域重要生态空间内和为保障生态涵养安全空间的完整连片需要拆除的村庄。

2)在农业价值保护方面 通过耕地优化,保障乡村生产空间,实现农业价值保护。[1]开展全域农用地整理,引导农业空间布局优化,提高耕地质量;[2]结合开展的“三优三保”规划、农业发展方向与土地整治意向,确定村庄搬迁撤并,保障农业生产空间;[3]对特色生产空间环境提出保护管控要求。

3)在聚落价值保护方面 通过价值评估,优化乡村聚落空间,实现聚落价值保护。根据生态特征、地貌特色、发展特点等要素,一村一议价值评估,优选发展村。特别是在特色保护类村庄的筛选时,着重从村庄特色价值角度评估,合理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因子,以达到特色保护的目的。

4)在文化价值保护方面 实施特色保护,发扬乡村文化魅力,实现文化价值保护。侧重对自然山水、传统风貌、文化遗存、水乡民俗的梳理,结合空间的保护、预留与组织,做到特色保护,展现乡村文化魅力。

3.3 引领特色价值

乡村特色价值的凝练与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特色价值,以特色价值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吴中区的乡村特色价值引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夯实“生态绿色” 结合“山水苏州”的生态本底,以生态保护区、生态廊道和重要湿地为基底,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的思路,构建“一核、一带、多廊、多点”的全域生态保护格局,促进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良性循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稳固“产业特色”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一粒稻、一只蟹、一棵树、一朵花、一杯茶、一粒果、一棵菜”7个特色产业,并在空间上进行规模化、特色化引导,打造“环太湖现代农业产业带”和“环澄湖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带”。

3)展现“聚落本色” 结合村庄聚落现状特征,制定分区引导、分类管控的规划策略。[1]强化“水田交织、山村相映、三区分布、绿廊相契”的乡村风貌空间格局。按照山林、水乡、人文等因素,将规划区划分为西部的环湖丘陵山村、中部的稻耕圩田乡村和东部的江南水乡等三大特色风貌片区;各风貌片区以突出地域特色、弘扬山水稻耕文化为原则,重点对自然生态维育、村落形态保育、人文历史保育进行统筹引导。[2]积极培育特色精品,发挥村庄在特色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吴中区乡村的历史风貌、自然风光、乡村产业、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建立“特色保护类村庄”管控名录,划分为历史风貌型、自然风光型、产业特色型、民俗风情型四类,明确不同类型的村庄建设引导要求及规划重点。

引导历史风貌型村庄,保护传统街巷格局,保持原有道路尺度,注重乡土建筑建设与村庄格局延续。在村庄规划时重点围绕街巷格局,营造村落特色空间。对历史遗址进行修复保护,对村内古道路进行修复或改造,在保护村落历史特色的同时,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完善设施配套,适度配套旅游服务功能。

4)彰显“文化底色” 构建“三带六片”以农文旅产业为主的空间格局。其中,“太湖畔”传承文化,串联乡村自然与文化遗产体验空间;“澄湖边”引导特色,打造江南水乡休闲观光游;“都市旁”培育载体,融合发展都市田园休闲的载体(见表1)。

表1 “三带六片”农文旅产业空间布局

5)绘就乡村“景色” 结合区域层面生态、产业、乡村、文化等资源,通过连线成片方式,形成生态水韵风景线和特色水乡村落群,实现价值转换。[1]打造3条生态水韵风景线,形成以水八仙等水生种植为特色的沿吴淞江风景线;以“平田稻浪拂人家”为特色的沿苏东运河风景线;以“春花吴越望山居”为特色的沿木东运河风景线。[2]将相似资源条件的特色规划发展村庄进行群落化发展,形成九片特色乡村群落,引导成片成团特色打造,形成规模效应(见表2)。

表2 特色乡村群落连片发展引导

4 结语

通过吴中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我们发现,只有牢牢抓住乡村特色价值这个“牛鼻子”,通过乡村地区特色价值的凝练、保护和引领,才能落实“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工作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针对特色保护类村庄,通过镇村布局规划,可将其按照特色类型“连成线、汇成面”,发挥连片发展的示范效应,形成“美美与共”的大格局,最终通过乡村特色价值转换,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猜你喜欢

吴中区村庄规划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村庄,你好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地标性大米品牌吴中大米的建设现状及建议
村庄在哪里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