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克拉拉·哈斯基尔的演奏风格(下)
2022-03-07郭雨轩
文/ 郭雨轩
其他作曲家作品的演奏风格特点
被称作“莫扎特在世”的哈斯基尔演奏除莫扎特之外其他钢琴家的作品,可能很多人都不够重视。但她的演奏中却独有一份特别的古典主义的美感,仿佛总能从指尖透出微妙的光。她的音乐能给身处黑暗的人带去一丝光明,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救赎。
1.以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Op.31,No.2)第三乐章为例
哈斯基尔独奏的贝多芬作品并不多,奏鸣曲也只演奏过第17、第18和第32这三首作品。笔者现以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Op.31,No.2)第三乐章“暴风雨”为例简要分析哈斯基尔演奏贝多芬作品的特点,并且以哈斯基尔于1960年录制留存的版本进行参考。
(1)速 度
第一,演奏速度较快,更能表现出哈斯基尔完美的手指技巧。以第三乐章为例,布伦德尔(Alfred B r e n d e l)用时6 分4 2 秒;巴伦博伊姆(D a n i e l B a r e n b o i m)用时7 分5 8 秒;阿劳(C l a u d i o Arrau)用时7分58秒,而哈斯基尔则用时6分05秒,相比于其他演奏家在速度上更胜一筹。
第二,乐曲开头部分由弱起直接快速进入,在速度上保持前后一致,并无明显增减。而布伦德尔、阿劳的版本开头有明显的慢进入,弱起小节烘托气氛,由慢及快,匀速递增。
(2)力 度
第一,哈斯基尔在演奏连音线时,清晰分明且富有明显的颗粒感,例如第23至25小节,有一段带连音线的十六分音符半音阶下行,哈斯基尔利用断奏的演奏方法,使此处更加干净清晰。
例6 第三乐章,第1 至11 小节
第二,在演奏时不完全按照原谱的力度标记进行演奏,会根据情感走向进行处理(见例6),第三乐章的第9至11小节,原谱标注从第9小节渐强至第11小节渐弱,哈斯基尔则从第3小节开始逐渐渐强,直到第9小节的情绪高峰再缓缓减弱,强弱对比不过分突出,更多在于表达内在情绪。
2.以舒曼《童年情景》(Op.15,No.7)为例
舒曼也是哈斯基尔演奏得较多的作曲家,《童年情景》是1838年创作的一部钢琴套曲,全曲由13首风格各异的小品组成,其中第7首名为《梦幻曲》,旋律平静舒缓,渗透出梦境般的甜美意境。
舒曼曾谈及《童年情景》时说:“想要弹出好的音乐,必须首先忘掉自己是一个演奏家。”⑯如果以此要求来衡量的话,那么哈斯基尔不仅忘掉了演奏家的身份,更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成年人。笔者将以哈斯基尔在1956年录制的《童年情景》中《梦幻曲》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1)音 色
哈斯基尔的版本更像是一段陈述和独白,不急不缓地娓娓道来,用指尖向我们讲述她的童年。乐曲音色清晰透彻,高潮部分也没有过分突出,指尖触键的轻重缓急控制得极为准确,遵从于原谱标注的表情符号,从乐曲开始到结束都有一种通透的感觉,真挚地保留了舒曼浪漫主义的风格。相比于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的版本,哈斯基尔的演奏更加清新寡淡,不加任何修饰,仅仅保留了音乐最质朴真切的童真。
(2)力 度
这首小品是单主题的三部曲式,哈斯基尔的演绎层次分明,相同乐句出现会有力度上的改变。开头的弱起小节做了慢进入的处理。在第1小节出现的主和弦上进行短暂停顿,力度保持平稳,将人引入沉思,缓行向上后迂回下降,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例如第1至8小节的反复,哈斯基尔在演奏时两遍并未完全相同,为了更好地烘托内在的情绪,在第二遍的末尾乐句,力度变化明显加强,感情由柔和变得浓烈起来。
(3)踏 板
哈斯基尔为了表现音乐固有的童真纯净的感觉,演奏时对于踏板的运用极为谨慎。哈斯基尔运用极少的踏板元素,几乎只在延留音的部分轻点一下,以增强延留效果,并未完全按照舒曼原作中的踏板标记进行演奏。只有极强的手指控制力和独立性才能演绎出形断意连的感觉,音乐线条和形式清晰纯净,更加保持了音乐真挚朴素的感情。
哈斯基尔还录制过舒伯特、斯卡拉蒂和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其音乐线条均匀流畅,音色清晰纯净,精准度极高,音乐表现周到,微妙之处的表达方式更是多样。
钢琴家与小提琴家的双重身份
哈斯基尔除了钢琴独奏的演出和录音外,还常常担任弦乐的艺术指导,以及参与室内乐的合作表演。
1.室内乐与弦乐伴奏
哈斯基尔虽然很少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尤其是奏鸣曲,但她有一位亦师亦友的伙伴—比利时小提琴家阿瑟·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1921—1986),两位不仅合作录制了莫扎特最重要的六首小提琴奏鸣曲,而且还录制了贝多芬《10首小提琴奏鸣曲集》,这位哈斯基尔的黄金搭档不仅影响她后半生的演艺生涯,更影响了她的人生。
哈斯基尔的性格十分内敛,常常因为过度害羞和胆怯失去演出机会,但她的音乐既简单又直接,更多的是在女性的柔美中带有一丝刚毅的光辉。而格鲁米欧是天生的演奏家,他热爱舞台,拥有高超的琴技,19岁便驰名整个乐坛,28岁便接替他的老师担任布鲁塞尔音乐学院⑰的小提琴教授。1955年录制德彪西的《小提琴奏鸣曲》时,格鲁米欧将充满梦幻风格的进入改为用传统的古典主义音乐方式来诠释。至此之后,他被称为“冷静的小提琴巨匠”⑱。他的音乐风格如琴声一般纯净坚毅、高傲冷峻。20世纪50年代,在音乐会上,他与哈斯基尔一见如故,成了最默契的搭档。随后在1956至1957年间,共同完成了贝多芬和莫扎特作品的录制,两位巨匠的精彩演绎震惊了整个乐坛。哈斯基尔的不幸离世,也是为了赶去巴黎的音乐会与格鲁米欧会合,在布鲁塞尔的火车站不慎摔倒,因抢救无效而永远闭上了双眼。
2.小提琴家
前文提到哈斯基尔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毕业时曾获双学位,一个学位是钢琴,另一个却是小提琴。
幼时的哈斯基尔曾在维也纳听过小提琴大师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1831—1907)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于惊叹大师高超的技艺而一度想转学小提琴。这个想法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改变,音乐天赋极强的哈斯基尔在巴黎音乐学院进修时也不忘研修小提琴,通过数年的苦练,终于在毕业时拿到了钢琴和小提琴的双学位。正因为她对小提琴极高的领悟力和坚持刻苦的练习,后来她在与亨里克·谢林(Henryk Szeryng,1918—1988)、乔治·埃奈斯库(George Enescu,1881—1955)、约瑟夫·西盖蒂(Joseph Szigeti,1892—1973)、格鲁米欧等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合作时表现得毫不逊色。哈斯基尔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钢琴部分的表演,她对于小提琴的水平也已达到了演奏级别。她甚至在一次音乐会上与瑞士小提琴家彼得·里巴尔(Peter Rybar,生卒不详)互换乐器进行表演,哈斯基尔拉着小提琴,里巴尔弹着钢琴伴奏完成了莫扎特与布佐尼的小提琴奏鸣曲,而唱片封面则是哈斯基尔站在里巴尔旁拉着小提琴的身姿!⑲
哈斯基尔的艺术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
1.后世对哈斯基尔的评价
积极方面。卓别林(Charles Chaplin)曾在1961年的一次电台采访中说到,他的一生只见过三位天才:爱因斯坦、丘吉尔和克拉拉·哈斯基尔。⑳21世纪初,飞利浦唱片公司推出“20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共推举出73位钢琴家,而克拉拉·哈斯基尔便是其中之一。哈斯基尔对莫扎特音乐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演绎,有媒体这样评价哈斯基尔的演奏:“我能明显感受到意识的提升,这是用音乐表现出来的高层次的意识。”㉑“听她演奏莫扎特时,我仿佛已触及莫扎特的灵魂,正在与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㉒哈斯基尔有一种超越一般英雄主义的忧郁,擅长于用柔美来刺破刚毅。她常把每个音符都弹得极具灵气,能顾及最细枝末节的地方,但她的“顾及”却非刻意安排,她避免演奏过分尖锐刺耳的声音,而是以内心作为出发点,寻找音乐中最真挚朴素的声音。曾有一位指挥家问她演奏莫扎特的方法是否是“洛可可式或香水般的”。她愤怒地回答道:“我不使用香水也不演奏莫扎特,既不洛可可也不散发香味,我只演奏他写的,这就足够了!”㉓
消极方面。有人评论道:“哈斯基尔在非莫扎特的协奏曲中,虽然也令人钦佩,但却不那么自在。”㉔哈斯基尔的内心极为脆弱敏感,十分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也总是因为过度担心而极度怯场,有时演出刚结束,还没来得及享受鲜花和掌声,她就急匆匆跑进后台躲起来,自责演出中出现的状况,甚至有几次因为过度紧张而取消演出。这也使得一些公司难以与她合作,大部分时候她都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
这也与她的性格和经历有关,虽然她的音乐是那么纯净童真,但她却总是郁郁寡欢。她不仅经历了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还在“二战”期间受到纳粹党的追杀和恐吓,这不免使她变得内心脆弱,将自己蜷缩起来。但她在触摸琴键的一刹那,仿佛一切恐惧和自卑都烟消云散了,留下的是自信、透彻、纯净、童真的“钢琴圣女”,这是音乐带给她心灵上的一丝慰藉和寄托。
2.哈斯基尔对当今钢琴艺术的启示
哈斯基尔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录音,这些宝贵的资料将使我们更进一步探索到20世纪钢琴艺术的光辉岁月,她的演奏技法、舞台经验,以及对音乐的体验和感悟,都对我们现阶段的学习和练习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莫扎特无疑是哈斯基尔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据统计,她曾公开演奏莫扎特协奏曲250余次,其中第十九和第二十钢琴协奏曲是演出数量最多的两首协奏曲,分别高达55次和60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只演奏过第2、第10、第12和第13首;与格鲁米欧合作演出的莫扎特最重要的六首小提琴奏鸣曲,分别为K.301、K.304、K.376、K.378、K.454,以及K.526;还有两首莫扎特变奏曲:《都彭小步舞曲变奏曲》和《小星星变奏曲》。除莫扎特以外,她还曾演奏过贝多芬、舒曼、舒伯特、斯卡拉蒂,以及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大量的曲目、多次历练的舞台经验以及不断重复的练习造就了这位“完美的克拉拉”㉕。
为了纪念哈斯基尔, 自1 9 6 3 年以来,“克拉拉·哈斯基尔国际钢琴比赛”(Clara Haskil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每两年在沃韦(Vevey)举行一次。她对于当今钢琴艺术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如果您追求高戏剧性和无拘束的艺术技巧,则最好将目光投向其他地方,但是如果追求真正的艺术性和丰富的表达能力,那么哈斯基尔的演奏将是您最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哈斯基尔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充满张力的音乐线条、真挚纯朴的演奏风格和直击心灵的音乐层次演绎着与众不同的莫扎特。笔者希望通过哈斯基尔对音乐的精彩演绎和深刻认知,使广大钢琴演奏者既能取其演奏之精华、去其时代之糟粕,又能记住这位完美的“莫扎特大师”—哈斯基尔!(全文完)
注 释:
①HunJu Sohnn,Six Major Women Pianists, RICE University Doctor of Musical Arts, 2000, p.47.
②法国偏远小镇。
③Peter H. Adans,The Musical Courier, 1880-1940,p.26.
④同注①,p.58.
⑤Jerome Spycket,Clara Haskil Lausanne: Payot,1976, p.21.
⑥Mulbury David,Mozart:Piano Concertos9,13,19,20,23 Music Periodicals Database, 2005, p.237.
⑦Philips,Great Pian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⑧瑞士交响乐团。
⑨DG威斯敏斯特唱片公司,又称西敏寺,1947年成立于纽约,其发行唱片中,室内乐占主要地位。
⑩美国著名交响乐团,隶属于美国广播电台。
⑪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Gesellschaft)缩写为DG,全球著名古典音乐唱片品牌。
⑫伦敦五大交响乐团之一,创立于1932年。
⑬法国著名管弦乐团,创立于1881年。
⑭飞利浦唱片公司,1950年在荷兰成立1962年与DG合资,迅速成长为唱片业巨头。
⑮Three Great Pianists: Clara Haskil (1895-1960),Musical Opinion(November-December 2010), p.25.
⑯Steegmann Monica,Eva Rieger,Frauen mit Flugel,Lebensberichte beruhmter Pianistinnin.Von ClaraSchumann bis Clara Haskil, Insel Verlag,1996, p.523.
⑰全称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成立于1827年,位于比利时。
⑱曹然,《文艺之声》,2017。
⑲Doran400, 2CD.
⑳同注⑮,p.31。
㉑Michael Stegemann,The Amazement of the World: In Memory of Clara Haskil,1985,p.44.
㉒同注㉑,p.45。
㉓同注①,p.56。
㉔James A.Altena, Fanfare,2017, p.651.
㉕夏宏,《国际乐坛上的巾帼风采—100位享誉世界的女性表演艺术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年,第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