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及研究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2-03-07王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党史教育实践路径

王媛

摘 要:“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应深入开展党史教育意义研究和路径探索,这有利于大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更好踐行初心使命,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思政课程等建设,有利于丰富党史教育开展形式,进一步整合党史资源等。同时,开展党史教育是发挥高等教育职责功能的必然要求,依靠网络媒体作用形成教育氛围;完善奖励机制,做好效果考评;深挖红色资源,增加情感共鸣等是开展党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党史教育;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47

基于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浅,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历史发展轨迹认识不是很全面的现实困境,高校应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等教育,开启新征程、创造新奇迹、夺取新胜利的必要内容,这也是发挥高等教育职责功能的必然要求。

1 学界对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及实践路径研究的现状概述

(1)从内容研究来看,认为中共党史教育包含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等内容,高校要通过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讲清楚党的奋斗发展历程、理论创新、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先进人物事迹等。

(2)从路径研究来看,认为高校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开展党史教育,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加强思政课对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拓宽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建设丰富良好的校园文化,收集校内外的党史资源同时要提升高校党史教育创新队伍的培养,增强工作的灵活性和持续性。

(3)从问题研究来看,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遇到了较多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不良思想,不实影视作品对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了一定干扰的外部影响。另一方面高校个别党史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加强,教育形式有待丰富,教育吸引力、凝聚力有待提高。

(4)从意义研究来看,认为党的发展历史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宝贵教育资源,青年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浅,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历史发展轨迹认识不是很全面,亟须加强大学生的党史教育。

1 新时代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及研究的重大意义

1.1 深刻阐释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重要意义,有利于大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更好践行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对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从中汲取经验,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初心使命,热爱和认同党的理想事业。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将个人发展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结合。由此看来,增强理想信念,打磨忠诚担当,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应有之义。

1.2 科学厘清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及实践路径研究核心线索,有利于架起主框架,系统布局

目前,对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研究缺少对核心线索的探讨,多是对具体实践路径、问题、功能观等各分支的阐释。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党史教育放到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当下,不利于宏观梳理研究脉络,抓牢主要、重点,厘清各分支相互影响作用,导致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研究缺少明确框架。由此看来,把握主题主线,开展本课题研究是迫切需要。

1.3 着力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重难点问题,有利于化解前进道路上多种挑战,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实效

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历史和现实带来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在新时代通过网络与自媒体等媒介大大增加了向大学生输出的机会。此外,一段时间以来,由种种原因影响,我们大学生党史教育普及性较差,对红色资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应深入分析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理论策略和实践方式,这对明确问题,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增强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1.4 细化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内容,有利于将其与传统思政课程穿插,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思政课程等建设

中共党史内涵丰富,主要包含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等内容,与高校四门基础思政课程以及部分专业课程内容或有交叉。开展本课题研究,细化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内容,特别是对交叉部分内容进行梳理阐释,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进行指南提示。

1.5 探索拓展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实践途径,有利于丰富党史教育开展形式,进一步整合党史资源

传统的高校党史教育多通过课堂途径进行,学生多是被动掌握理论信息,这不利于大学生切身感受党的精神和优良传统,就目前来看,这种理论教学的高校党史教育方式稍落后于时代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党史资源的浪费。探索拓展党史教育的实践途径,对如红色人物访谈,具体学生活动策划等实践有重要意义。

2 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实践路径

2.1 结合思政课程内容开展党史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系统性、科学性

2.1.1 开展教师教学研讨,提升党史教育导师水平

要使学生清楚明晰,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这就需要开展党史教育的内涵意义逻辑的研究和学习。对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队伍的党史教育体系培训,全面提升党史教育的教育效果和质量。同时对人文学科专业课任课教师也要开展培训学习,使党史教育的覆盖面更广泛。

2.1.2 顺应学生思政课教育规律,与思政课教学进展密切结合

思政课是学生了解党史知识的重要阵地,所以在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与思政课内容的衔接和配合,做好教育侧重点和实践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考察理论知识的基础和实践水平的差异,制订并实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内容。

2.1.3 丰富教育形式,一二课堂协同发力

党史教育的展开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授,这样将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也不能仅仅从第二课堂发力,这样将使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为了提升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必须由一、二课堂协同发力,即统筹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生活动,做好系统规划,打造水平质量高、与课堂讲述内容匹配度高的精品活动,丰富党史教育活动。

2.2 利用网络媒体交互作用,形成党史教育学习氛围

2.2.1 做好网络互动,加强学生参与感

网络媒体除了自身内容传播的广泛性具有独特优势之外,其传播过程的互动性也能够增强吸引力。利用网络的方式进行党史教育也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需要充分发挥各个网络载体的互动性,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的内容发布和文末留言功能,充分利用起学生日常使用更多的媒体如抖音、小红书个人账号等,引导广大学生自媒体平台与官微互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党史教育的推广更能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

2.2.2 严选学习内容,优化学习效果

网络互动式教育,需要教育者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引导广大学生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养成自觉关注官方网站的习惯;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推广学习资料时需要贴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基础。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深厚且学习热情高涨,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注重可推广性的同时更加重视知识性和理论性,做好思政课内容的补充和扩展,避免教育泛娱乐化和碎片化。

2.2.3 拓宽内容模式,实现多渠道学习

在学习内容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发布形式,创新学生的学习途径。以学习强国为例,软件中的有声书和AI播报形式满足了听媒介的学习需求,拓宽了学习渠道。我们在党史教育中也可以以此为借鉴,充分发揮官方媒体的影响力,梳理党史,总结理论知识,采取多种手段搜集并展示学生的党史学习心得,并在“官微”上展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3 走近历史人物先进事迹,增强党史教育情感共鸣

2.3.1 选取典型人物,使学生感知历史温度

要党史的学习有血有肉,必须以先进人物事迹为出发点,让党史更具温度,更有感情,增进当代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心灵距离。因而在典型人物的选取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选取革命伟人青年时期的事迹、重大历史事件中涌现出的青年党员的事迹、不畏强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等,特别

2.3.2 深挖人物情感,增强学生情感共鸣

在日后的党史的学习中,更要注重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挖掘,人物的挖掘不能仅仅是名字事迹的死记硬背,要结合当下的热点把人物简历中简短的描述进行扩充丰满,还原真实的人物,引领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体会优秀共产党员的伟岸形象,增强情感共鸣,走出在以往教育中形成的固化形象,从而更加坚定青年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3.3 立足现实生活,促使学生情感升华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不能仅仅停留于情感认知方面,更需要以情感为基础,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党史理论体系和人物事迹二者的关系就像大树的枝干和叶子,只有根茎发达,才能枝繁叶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先引导学生建立扎实完备的理论体系,进而更深一步学习先进事迹,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生命力。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理论学习并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立足现实生活,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加强理论学习深度,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党史理论知识体系。

3.4 完善学生成果奖励机制,做好党史教育效果考评

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后,需要及时作出对相关工作的奖励和考评,并通过网络舆论关注度、学生讨论情况、学生实践热情和完成情况等作出对教育工作的考评,持续关注毕业生工作成长情况,以产出导向做好后续考察,并细化考评结果,从而优化上述各项工作内容,合理分配工作投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段冠强.新媒体时代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共党史教育路径探究[J].山西青年,2020,(4).

[4]金碧来.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学理论,2019,(6).

[5]李丹,徐晓风.“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J].学理论,2019,(6).

[6]崔云娜.中国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长远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7,(14).

[7]李利仙,李乐.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践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

[8]宋娜.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2).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党史教育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