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从医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2022-03-07许颖严禾舒吴佩潞吕瑾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影响因素

许颖 严禾舒 吴佩潞 吕瑾

摘 要: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和中坚力量,其从医意愿会对未来的医疗卫生行业产生影响。本文采访46名公众和46名医生调查从医意愿,选取浙江省4所医学高校的498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影响从医意愿的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基于调查,本文提出加强医学生个人抗压能力,培养其专业兴趣、提高职业认同感、保障医生执业环境的安全和提高医生的待遇等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从医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34

0 引言

医学生从医意愿是指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对于未来从事医务相关工作的一种认同程度及行为倾向和心理准备状态。2021年3月18日,央视新闻公布,每年20万的医学毕业生中,只有12万人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此类情况说明医学生弃医现象较为严重,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其从医意愿会对未来的医疗卫生行业产生影响。近20年来,我国对医学生的从医意愿的研究比较少且较不全面,缺乏对其深度和意义的探索。本课题对浙江省4所具有代表性的医学高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中选取49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以此了解医学生的从医意愿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试图为提高医学院校培育质量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保障提供参考意见。

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从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从上表具体分析可知:从医意愿与上述四大因素之间的p均小于0.01,并且呈现出显著性。同时,个人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职业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本文将从个人因素、职业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对医学生从医意愿进行探究。

1 个人因素

1.1 自我认同

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表现为自身对专业和未来医生职业的热爱,对于医学生和未来医生身份的认可的内在心理活动,呈现出对医学专业的接纳与认同。表1调查显示,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中,自我认同的显著水平<0.05,说明专业认同对医学生未来职业意向有着重要影响。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医学生如果拥有较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就会发自内心磨炼技能、提高素养,以便未来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2 个人兴趣

从个人兴趣来看,表1数据同样显示兴趣对于选择医生职业存在显著影响。个人兴趣是影响其未来职业意向和选择的直接因素。医生培养周期漫长,执业环境复杂,工作压力大,选择医生职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能力,个人的兴趣也很重要。并且,兴趣能提高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职业认同感。对医学各领域顶尖的医生来说,兴趣仍是他们成为顶尖人才的学习动力。

1.3 个人抗压能力

个人抗压能力是从医者对复杂执业环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根据表1可知,个人抗压能力显著水平<0.05,影响显著。医生职业面临多重压力,如同行竞争的压力大;医患纠纷的不可预测性,医学的局限性及疾病发生难以预料的突然变化的可能性等。并且,医院级别越高,来自工作的压力越大,这就要求医生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2 家庭因素

家庭对个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子女未来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调查中设置了家庭因素有无医学背景这一区别,来分析公众和医生对子女的从医意愿的差异,调查表明:不同群体对于医生的职业认同和选择有不同的认识,公众群体相对于医生群体对于医生的职业认同更高。

从接受调查人群情况可以证明,我们所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公众为无医學背景调查者,医生为有医学调查者。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公众支持自己的子女未来从事医生行业,但在受访的医生或医学生中,仅有小部分受访者表示支持子女从医。

据表2可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2.7%和73.3%,这表明由该模型推断出有显著性影响成分的变量是合理的。通过交叉分析等分析方法得到原因,大部分公众认为医生这个职业属于体制内,在子女有从医意愿的情况下,更会予以支持。而在医疗环境、医患纠纷、回报率、职称晋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医生对职业认同并不高,更加不支持自己的子女从医。

这个现象值得深思。中国社会重视家庭和代际传承,当父母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感较高时,父母将希望子女传承自己的职业,这是一种普遍的“代际传承效应”。医生对自身职业的信心不高,不愿意“子承父业”,这将进一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

3 职业因素

职业特性与工作压力是影响医学生从医意愿的关键因素。

从职业特性角度来说,职业特性可以从稳定性、经济性的角度进行解释。在传统观念中,医生因工作稳定,受人尊重而受广大考生青睐。通过调查可知,在受访者支持子女从医的原因中,“铁饭碗,工作稳定”居第一;医生职业较为稳定,公立医院医生纳入编制管理,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清晰,也就是大家所认为的“铁饭碗”“有出路”。

职业的经济性表明收入福利等外在价值因素与个人职业意愿密切相关。医生的待遇问题,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在多数医务人员看来,自身的收入与技术水平和价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并普遍表现出了对收入的不满。只有少部分医学生认为从医“有前途,比较赚钱”。在复杂的职业因素面前,虽然医生的收入与社会上各种职业相比并不一定低,但目前的收入远谈不上合理,这也是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从医的原因。

从工作压力角度来说,在不愿意从医的原因中,“存在医疗事故,心理压力大”居第一位;“加班多,工作辛苦”居第二位。不愿意的原因通常也就是医护行业存在的显著问题,首先,医生执业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极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在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超强的工作压力下,医生无法拥有合理的作息时间,健康问题日渐凸显。

4 社會因素

4.1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经历此次新冠肺炎,众多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成为最美逆行者,很多医学生都对其产生了新的看法。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医学生都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付出给予了肯定。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到,2020年多所医学院校线上生源普遍报满,像报考清华医学院、协和医学院的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30%。大部分医学生因为前辈的英勇事迹更加坚定自己从医的决心。与此同时,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少医务人员被感染甚至牺牲,这也给医学生及其家长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尤其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家庭背景,因此改变了从医意愿。

4.2 相关公共政策影响

通过调查可知,医学生对于政策的关注度与满意度的相关水平<0.05,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医学生在关注相关政策的同时,认为当前政策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部分医学生在学医途中看到医生执业环境复杂、回报率低、工作压力大,于是选择弃医改行。此外,截至2019年,中国医学高校的分数线逐年下滑,医学专业被顶尖的优秀学子所放弃。针对医学生弃医和医学院报考人数减少的现象,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各类政策鼓励学医、从医。

2019年5月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明确2019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招收6700名免费医学生,入学前就签订就业协议。同时,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指出,中国医生利好政策在落地。力求在政策的支持下,构建起良好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

5 结论

医学生的从医意愿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个人因素影响最大,充分说明了个人因素在从医选择中起主导作用。根据这个相关性因素分析,微观层面可以加强医学生个人抗压能力,培养其对医学的兴趣,提高医学生对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宏观层面需要国家保障医生执业环境的安全和提高医生的待遇,这可以对医学生的从医意愿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减少我国医学人才的流失,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必基.医学生从医意愿研究述评[J].高教学刊,2019,(18):183185.

[2]医学热背后的残酷现实!仅约3成医学生拿到执业资格证?[Z].20210406.

[3]庞慧琪,陈莹,高大红.“医二代弃医”问题引发的行业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3):7880.

[4]刘泽豫,翟玥,段茗玉,等.医学生从医意愿现状调查及其与医疗执业环境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01):1721.

[5]赵增科,毛正中,于晶波,等.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收入结构和意愿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04):4749.

[6]新华社.疫情下报考医学专业人数增加医界前辈的“开学第一课”讲了啥[Z].20200904.

[7]廖伟苹,王齐,邓雪华,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从医意愿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5):12312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Z].[20190505].

[9]张雁灵.让医生成为倍受尊敬的职业[J].中国医学人文,2019,5(8):58.

猜你喜欢

医学生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