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以载道

2022-03-07苑天舒

环球人物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给中华文明统一

苑天舒

如今,我们还能很好地读懂中国古人留下来的文字,例如:《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里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庄子》里的“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礼记》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像汉字这种历经数千年还能被后人读懂的文字,全世界恐怕很少有了。什么原因呢?

目前全世界还在使用的文字中,绝大多数都是表音的文字,即通过字母拼读来还原语音的文字。英文、法文、德文、俄文、阿拉伯文、日文、韩文、越南文,等等,莫不如此。但中文却不同。在中国,各地有方言,发音差别很大,北方人听不懂宁波话,宁波人听不懂闽南语,福建人听不懂山东话,以致有“十里不同音”一说。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地方的人用拼音文字,那就不仅仅是听不懂“语”,也看不懂“文”了。还好,我们有“书同文”——虽然说着不同的方言,可能互相听不懂,却能看得懂文字。

南怀瑾先生曾经讲了这样一件事:“40年前,哈佛大学有个教授到台湾来问我,说他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他说根据历史发展的法则,一个国家民族一旦灭亡就消失了,在西方历史上看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可是你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亡国了好几次,你们的国家民族却永远是这样蓬勃发展,这是什么原因啊?我说你问得真好,原因是统一。他问‘是政治上的统一吗?’我说是文化统一。他说‘我明白了。’”

南怀瑾先生所讲的“文化统一”,就包括文字统一。正因为此,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中国依然还是中国。我们不仅能看得懂不同地方的人写的文章,还能看得懂千百年前的人留下来的文章。否则,我们的“大中国”可能就会变成欧洲那樣,分成多个操着不同语言、写着不同文字的国家了。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里说:“文所以载道也。”意思是说文是用来承载道的,是文明的载体。西方文字是音标符号,汉字是意象符号,二者各走一条道,全然不同。中华文明有五千年以上悠久历史,而汉字正是这一伟大文明的载体。汉字的奇妙,就在于它的意象,在于它本身所蕴含的诸多文化密码。陈寅恪先生说:“依照今日训诂学(即对汉字追根溯源的学问)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

我时常惋惜,在当下语文教育中,汉字教学似乎还停留在当年“扫盲夜校”的水平上。学生对着课本或者黑板上的生字死记硬背,一字写错罚抄50遍。文以载道的“道”呢?老师不讲,学生也没学到。倘若,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对着中国地图,把带“氵”偏旁的、讲中华大地上江河湖泊的几百个汉字选出来教给学生,这堂课或许就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的水文水系;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把“艹”字头、“木”字旁的汉字选出来教给学生,这可能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植物志;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把“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礼义廉耻”这些汉字放在一起教给学生,华夏五千年文明中的精神力量或许瞬间就传递给了孩子们。

应该告诉孩子们“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从“分别六书”(《说文解字》里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汉字造字法)入手,来学习汉字、了解汉字。汉字教学,必须要讲汉字的义理,不能仅仅是会认会写,而是要通过学习汉字,找到中华文明的灵魂,探索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认识到“书同文”是传承中华文明,维系国家统一的强大力量,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文以载道”。

猜你喜欢

教给中华文明统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A Father
淝水之战
《论语》—为政篇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猫咪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