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之间

2022-03-07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山水诗山水画山水

内容介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之美总能给予人们无限的情思。文人墨客们往往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怡情悦性、吟哦歌咏。美丽的山水与多情的文人结合,便有了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山水美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我们穿过这些不朽的山水作品的表面语境,不难发现其中表现的正是文人的人格精神。

文化链接

山水诗的产生和盛行

山水诗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他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影响了一代诗风。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于是他们纷纷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此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了“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山水画的发展

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此时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化,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代表作是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高远”如同“自山下而仰山巅”,焦点也在变化,是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代表作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态浓淡对比,体现山谷深邃的效果,代表作是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到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为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合作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

现代又出現了许多表现新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秦岭、太行、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山水园林

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上著名的山水园林有西周的“囿”、西汉的“上林苑”、北宋的“艮岳”、清代的“圆明园”等。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最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是苏州园林,如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怡园等。造园师们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精品展示

中国人与山水

◎罗 兰

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在入世的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使人间桎梏得到解脱。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要“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表现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

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饮酒是为了赋诗,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选自《罗兰散文》,有删改)

赏读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文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人对山水的独特态度。文章首先将中西方的山水观加以对比,“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接着以中国人游山玩水以及创作山水画为例,具体阐释了中国人的山水观:“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最后卒章显志,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与其说是人类“征服”了自然,还不如说是人类在与自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猜你喜欢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
我来打开山水画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山水》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