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门宴》看刘邦的性格特点
2022-03-07李雯
李雯
《鸿门宴》是太史公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其中刻画了许多非常生动的人物形象。在《鸿门宴》中,我们能看到刘邦的坚忍克己、知人善任,项羽的宽容大度、有勇无谋,范增的深谋远虑、不善言辞,樊哙的忠诚勇猛、英武豪爽,张良的足智多谋、临危不惧……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君主,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页。那么,他在《鸿门宴》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就看看《鸿门宴》中刘邦的性格特点。
一、志存高远、坚忍克己
刘邦率先入关,一改“居山东时,贪欲财货,好美姬”的恶习,进入咸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其军队在咸阳城内封存府库,无一劫掠,纪律严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刘邦能够改头换面,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军队,可见“其志不在小”。为了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坚忍克己,在关中赢得了民心,为后来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从刘邦的出身来看,他年轻时喝酒、赌钱,无所事事。后来,他广交好友,谋到了泗水亭长的职位。在出巡期间,偶然见到了秦始皇的仪仗队,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耳”的感慨。有了理想和抱负,他一改恶习,暗自努力,坚忍克己,严肃军纪,渐渐赢得了人心。
二、虚怀若谷、知人善任
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呢?他自己是这样说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说,比智谋,自己比不過张良;论管理事务,自己比不过萧何;比打仗,自己比不过韩信。然而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他善于用人。刘邦知人善用,虚怀若谷,能够听取、采纳这些能人的意见。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会擅自做主,而是要先询问这些人的意见。在赴鸿门宴之前,他虚心向张良请教,并接受了“以兄事之”“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的意见,使项伯成为了自己这一方的人。接受了项伯的建议,第二天一早他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消除了项羽的疑虑。在危机重重的鸿门宴上,他又听取了樊哙的建议,只身逃走,留下张良善后。可见,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的知人善任。
三、沉着冷静、能屈能伸
在鸿门宴上,项羽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特意安排自己“东向坐”,让刘邦“北向坐”,刻意贬低刘邦。这个时候,刘邦不但没有表现出不高兴,反而欣然接受、隐忍不发、甘居其下。对项羽也是一口一个“将军”,“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郄”,刘邦巧妙地为自己辩解,和项羽讲起两人并肩作战的事情,谈起了战友情谊,并表明自己无意立下大功,口口声声向项羽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也痛斥小人离间他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刘邦能屈能伸、有礼有节,渐渐打消了项羽对他的猜忌。面对杀气腾腾的项庄,刘邦面不改色,沉着冷静地应对。在项伯的帮助下缓和气氛,之后又借上厕所的机会溜走。在逃走之前,他还谨慎地留下张良善后,让张良拖延时间,稳住局面。等自己回到军营后,让张良向项羽敬献白璧和玉斗,并“立诛杀曹无伤”,迅速处理掉内奸。可见,刘邦沉着冷静又能屈能伸。
总之,在无数的封建帝王之中,刘邦是极其特殊的一个。他出身低微,又没怎么读过书,树立理想时已是“大龄青年”,与对手们相比,刘邦没有一点优势。最后,他却能够脱颖而出,荡平诸侯,建下丰功伟业,成为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实现人生的“逆袭”。不得不说,刘邦有着上述过人之处。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