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怎样选材(上)
2022-03-07黄凤鸣
黄凤鸣
许多同学作文写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选材。选择切合的素材,是中考作文出彩的一个绝招。
一、选材要小而精
我们常说,写作文要“以小见大”,这里的“小”,指的是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不起眼的物件等;而“大”指的是从这件小事、从这个小物件出发感受到的深刻道理。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讲述“我”出门时雇了一辆人力车,在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我”不以为意,认为她并没有受伤,挥挥手让车夫快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我”,而是跑过去扶起老妇人,并问她伤势如何,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事件虽小,却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敢负责任、正直无私的高大的劳动者形象。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选择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一件小事——偶遇一处紫藤萝花,然后由花联想到人,从而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这些都是“以小见大”的经典范例。
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在选择材料时,不仅要做到“小”,还要做到“精”,要有意义。哪些是有意义的事?有些同学写记叙文,不是拾金不昧、乘车让座、扶盲人过马路之类的“好人好事”,就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前者虽“小”,却没有新意,是写“滥”了的素材;后者太“大”,不好把握,于是“进退”两难。我们应当选择“小”而“精”的、令人感动的事——在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事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平凡小事中提取“感动点”,在写作时聚焦“感动点”,凸显作文的主题和中心。
如作家乔叶的《刀爱》,文章选取了两件小事:奶奶砍枣树、梨农砍梨树。作者起先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才明白原因:“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作者由此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太过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可见,“小”是作文选材的切入点,“精”是作文选材的根本要求。
二、选材要贴近生活
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入文,可使作文独具一格,让读者耳目一新。
哪里的写作素材最多?在校园里,在市井里,在街头巷尾,在有烟火味儿的地方。同学们应当多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趣事和自己的情感写进作文里。
正如作家曹文轩所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同学们一定要有凝视生活的目光和勇气:早起去晨跑,不妨去观察树上的鸟窝,去欣赏一朵花盛开的过程……要想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文,就一定要仔细观察,从生活中撷取精妙的素材。
三、选材要围绕中心
简单地说,“选择材料就是从积累的素材中提取作文所需的部分”。写作时,我们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素材来凸显作文的主旨,并对素材进行恰当剪裁,这样主题自然会更加鲜明。
比如,我们从新闻中听到的、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事件,如果不加以剪裁,是不适合作为写作素材的。特别是写议论文,很多同学在证明自己的论点时,不加处理,直接摘抄自己看过的素材,不去寻找论点和论据的契合点,使作文论证不充分、没有说服力。
又如写记叙文,有些同学对一个事件的铺垫很长,始终无法进入正题,行文显得拖沓、累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聚焦素材中最核心、最契合主题的镜头和画面,必要时可以直奔主题;至于那些无关痛痒的叙述,可以大胆删除。
四、选材要真实可信
所谓“真实可信”,就是要写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或周围令自己非常感动的事。作文是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最忌胡编乱造。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们选择的素材首先要能说服我们自己。比如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作文,我们可以抓住细節,写一写自己的见闻,如在上学路过卖煎饼的小摊,看到年近七旬的老人帮助女儿支起小摊、搅拌馅料;周末的早晨,爸爸陪“我”一起跑步,他是怎样坚持的;放假回到外婆家,看到蹲在河边的石板上洗衣服的外婆,她的背影同样是晚霞中最灿烂的细节……由此可见,作文想要写出彩,关键在于选取真实动人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