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护理模式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
2022-03-07李玉荣
李玉荣
摘 要: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赤峰市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峰流速、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护理总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峰流速高于对照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哮喘实施PDCA护理模式可控制哮喘,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普及应用。
关键词:PDCA护理模式;小儿哮喘;护理质量;临床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4-0064-03
哮喘是一种由呼吸受限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的疾病,在学龄儿童中很常见,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1]。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大多数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差,由于害怕医疗操作和不熟悉环境,容易哭闹挣扎,治疗依从性低。同时,一些家长因过于担心孩子的病情,质疑医疗手术,这可能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儿童哮喘对于护理干预的要求也很高,以往在临床上实施常规护理,能满足患儿的基本需求,但也存在护理措施较为简单、无法有效满足患者需求的缺陷。PDCA(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法是一种科学、有效、可重复的质量管理方法,能够在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過程中实现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普遍采用PDCA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康复。本研究探析了PDCA护理模式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赤峰市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21±1.82)岁。对照组患儿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25±1.7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哮喘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无法配合护理;合并机体其他严重疾病干扰治疗结果观察;合并精神疾病等无法配合治疗;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对家长进行口述或纸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指导合理饮食,出院后定期随访等,持续干预4周。
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主要护理内容包括:①规划阶段(P)。组织、组建专业PDCA护理团队,其中护士长1名,护士3名,护士2名。护士长是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护理工作,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开展PDCA护理内容和流程培训。入院后,小组对患儿病情、生理、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以往临床实践,提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儿童依从性差、家长满意度低、护患沟通不足等,并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②实施阶段(D)。改进健康教育形式:对于家长,根据其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等,灵活实施多媒体教育、视频教育等改进形式的健康教育,详细介绍婴幼儿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过敏原。对于孩子,运用讲故事、动画片等方式进行教育。心理护理:对于孩子,用童心语言与他们沟通,并通过微笑、握手、竖起大拇指等方式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对于家长,通过全身放松训练和转移注意力,耐心解答问题,引导其调整心理状态,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负面情绪;环境护理:除了常规护理,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外,还要注意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病房湿度在50%~60%,避免接触相关刺激性过敏原,如花粉、毛皮等。完善基础护理:引导患儿充分休息,减少耗氧量,保护心肺功能;定期协助患儿进行双侧翻身、交替倾斜,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泄;进行深呼气/吸气训练,提高肺活量,引导有效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治疗。饮食护理:引导患儿多吃鸡蛋、肉汤等有营养的食物,少食多餐,防止过度饮食造成的心肺负担;饮水1000~1500 mL/d。③检查阶段(C)。护理人员随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问题;组长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落实阶段的问题进行评估,同时详细记录,并在组内开展讨论,准确判断;科室质控团队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④处理阶段(A)。针对现阶段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改进或重新制定护理计划,加强对护理过程的监督,进入下一周期,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持续干预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峰流速、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比较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分值为0~100分,越高越好)。
显效:临床症状和喘息音消失或明显改善,4周后未再发生支气管哮喘;有效:4周后临床症状和喘息音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喘息未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和护理后两组峰流速、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比较
比较护理前两组峰流速、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峰流速、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3.21±3.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2.25±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2,P=0.000)。
3 讨论
小儿哮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年龄小、病情复杂、依从性低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对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常规护理主要由护士按照医嘱进行,但也存在对儿童及其家庭心理关注度不高、忽视儿童个体差异等缺点,应用受到限制[3]。
PDCA护理模式主要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步骤进行。PDCA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的管理方法,能为患儿提供科学、系统的护理服务,满足患儿的身心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峰流速、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护理干预重视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加强小组成员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为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还强调根据患儿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时检查和评估手术中的护理工作,促进护理过程更加系统化、针对性和计划化,实现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改善。实施PDCA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护理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处理,能促使医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护理方案,护理措施容易被孩子和家长接受。PDCA护理干预还注重加强改进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形式的干预,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疾病,加强护患沟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改进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促进患儿康复,共同提高家长满意度[5]。
综上所述,小儿哮喘患儿实施PDCA护理模式可控制哮喘,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雪.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37-3038.
[2]陈文彬.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2.
[3]吴惠敏.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當代医学,2019,25(12):172-174.
[4]田春霞,孟红梅.PDCA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263-264.
[5]孙美华.探讨分析PDCA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