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22-03-0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乡土选项题目

▲▲解题技巧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考点,所谓“筛选信息”,即“筛选文章重要信息”,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文中进行搜索、辨别并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包括文章的论点、论据、作者的见解、写作意图等,去次存主,挑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言材料。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篩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纳、转述、概括等二次加工,重新组合,使其符合题目的要求。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从本质上说,选择题的各个选项已经是命题人对文章信息进行归纳、转述、概括后的结果,我们只需判断其正误就好。因此,洞悉命题人常设置的陷阱,确定信息的源头,与原文内容进行仔细比对,就是准确答题的关键。

1.根据题干关键词,精读材料,确定信息源头。

答题时,要始终抓住题干,特别是分析选项时不要忘记题目的具体要求;精读文章时,要抓住文章主旨句,对与文章脉络、作者观点或和选项内容有关的词句进行圈点勾画,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2.对照题目与文本,仔细比对,找准设错点。

命题人常设置的陷阱有: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混淆时态、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绝对武断,我们在比对判断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比对词语,看选项的用词是否有差异。关注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表范围词、程度词;表示时间或结果的词语;代词;关联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词。

(2)比对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看选项的逻辑是否严密。做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因果、假设、条件、递进、转折和并列关系的词,关注句子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

(3)比对文章得出的结论或者论据,看选项的推理是否成立。注意去比对选项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以及选项中的结果或结论是否有依据。

二、主观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着重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主观题则更加注重“整合”信息,题型比较灵活。

1.粗读文章,整体把握。

在筛选信息前,我们可以先速读一遍文章,借助关键语句去明确文章大意,整体把握全文,快速感知主要信息。

2.精准审题,圈点勾画。

仔细读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不可只是粗读题目,而是要默读题目后动笔在题目中做出标记,在一些关键词语下打上着重符号,要特别关注问题要求答什么、有什么限制、问题分值等。

3.局部精读,筛选摘录。

要特别关注筛选对象所在的句子、和筛选对象概念相近的句子、段首或段尾句、概括性的句子等。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如“认为”“因此”“主张”“由此可见”“总之”之类的语言标志词。

4.提炼综合,“截、换、删、并”。

与题目有关的信息筛选出来,往往是零散的、凌乱的,要形成答案,就必须根据要求进行“深度加工”,可以采用“截”“换”“删”“并”四字法则来做题。

(1)截。即采用截断法,截取文章中能变成答案的关键句子或词语,这是答案的主干部分。

(2)换。即把筛选出来的原文语句进行简单的转换,如把代词换成具体内容,把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换成陈述性的语句,转换叙述方式等。

(3)删。即删去原文语句中与题目无关的举例等内容,以免妨碍思考。

(4)并。即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分类概括,对同类信息进行“合并同类项”,合并取其一;对异类信息进行分条叙述,点明不同点。改掉摘录式的答题习惯,争取做到归纳整合、表述精准。

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都是以读懂题目、做对题目为基础的,切记不可“望题生畏”,要“有信心、细心、耐心、精心”。

▲▲模拟演练

从20世纪初至今,我国乡土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教育普及率、工业农业现代化,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准等均有显著提升。但是,乡土社会也存在一些沿袭已久的问题,如城乡差距日益增大,某些乡风民俗守旧落后,等等。这些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20世纪以来,它们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作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将其思考融入艺术创作中,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传统。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传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几代作家对重要文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其中,作家的价值立场尤为重要。在现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乡土文学作家有基本一致的价值立场。从鲁迅及其影响下的青年作家群,到废名、沈从文等一批作家,都相信民主与科学,积极谋求大众福祉。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具有厚重的现实关怀和强烈的现代性诉求。

而鲁迅在概括现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目的时也说,文学“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在为其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所作《自序》中,鲁迅称他创作这些作品的目的是“改变(国人的)精神”。换言之,在鲁迅看来,“为人生”主要是将国人从旧文化、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对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而言,可谓是一声惊雷,故而产生了很大影响。

坚守现代价值立场和“为人生”的创作目的,使现代乡土作家在处理文学与现实关系时,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作为乡土文学传统的奠基者,鲁迅提倡“睁了眼看”,反对“闭着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因而,其批判锋芒,不仅指向外在世界,更指向当时国人普遍的心理和意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小说,都是如此。细细看来,其真正意图便在于探究阿Q、七斤们应有的、幸福的、合理的新生活。这也影响了许钦文、台静农等后起的优秀乡土作家。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乡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为广大农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中国当代乡土文学作家需继承现代乡土文学传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和现实主义精神,创作出真实反映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发展变迁和新时代农民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余荣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传统及其当代意义》)

在谈到李瑾的“小人物”故事系列创作时,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李瑾是一个雕塑家,寥寥几笔,笔下人物就被刻画得极有生气,各有各的眉目。在我看来,《地衣——李村寻人启事》(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而且还自觉探索出了乡土文学的一个新方向。

《地衣》收录了52个普通百姓的普通故事,这些百姓身上,没有宏大的叙事,甚至没有城乡和中西双重落差交织而成的追问,只是通过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言行,讲述现实本身。在对每个人物的处理上,《地衣》的手法是小说化的,即通过裁剪、组装人物的日常,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两千字左右的篇幅内实现对一个人物的形象刻画。而风格上,《地衣》则是散文化的,其“神凝形散”“神收形放”,以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语言展开了一幅真实的乡居画卷。按李瑾个人的说法:“我所记录的人和事乃至里面的每句话,都能在村子里找到声息。我喜欢在电线杆下聊天,观察,并做些简单的笔记,以期把握每个人独特的命运。”在作者看来,这种记录而非纪实性描写与小说迥然有别,其写作手法则又借鉴了小说的技巧。

梁鸿认为,今天书写乡村的人,大部分都已不在乡,已是离乡者。这一批评在宏观上适用于当今绝大部分乡土文学创作。还有人认为,乡村的渐行渐远加剧了人们的历史怀旧。李瑾的出现直接否认了离乡式、怀旧式写作,通过记录普通百姓的日常,与生活保持同步性和同幅度。作者是記录着,但绝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回乡者,而是和人民一样,都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李瑾的这种努力体现了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种新方向:“作家离地面越近,离泥土越近,他的创作越容易找到力量的源泉。”

(摘编自《乡土文学新方向》)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乡土作家而言,李瑾的作品《地衣》将小说与散文相互融合的方式为乡土文学的写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乡土文学注入了新的动力。

B.坚守“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乡土文学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也是乡土作家们长久以来的坚持。

C.对于乡土作家而言,随着中国乡村建设的逐渐加强,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创作出一批反映农村新风貌的优秀作品。

D.在李瑾的作品之中,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作者更多是作为记录者,走进百姓的生活,记录下村子里发生的故事。

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印证文中提到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传统的一项是

(  )

A.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描述了其家乡江苏高邮的乡土习俗,歌颂了健康的人性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B.《荷花淀》是抗战时期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面对残酷战争仍保持乐观、勇敢态度的百姓形象,鼓励当时的民众为民族解放而不断奋斗。

C.《边城》被称为是一首美丽哀婉的“田园牧歌”,主人公翠翠有着未被都市污染的清澈与单纯,却经历了一场爱情悲剧。

D.莫言作为当代乡土作家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常被人认为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其创作风格的融合与多变。

3.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与李瑾的《地衣》有何异同。

答:

(参考答案见本期中缝)

【李金芝/供稿】

猜你喜欢

乡土选项题目
江澜新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乡土分外妖娆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