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中的“巧”
2022-03-07郭锋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2年4期
郭锋
“草船借箭”的故事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何能成功?
1.择时天气巧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对周瑜说:“……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如何“造箭”,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而且对第三天交箭也有十足把握。他真能做到吗?原来,诸葛亮懂得气象学,通过观察,推算出第三天凌晨江面必有大雾。所以他选定第三天四更出发,果然“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正因为如此,曹军才弄不清虚实,受蒙蔽而上当。天气如此凑巧,为诸葛亮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2.备船用人巧
诸葛亮草船借箭能成功,有一个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鲁肃。鲁肃本是周瑜的下属,但他为人正直忠厚,顾全大局。诸葛亮对此人非常了解,所以大胆请鲁肃帮忙借船,并让他不要将此事告诉周瑜。鲁肃果然守信。这就保证了诸葛亮“借箭”计划成功实施。可见,用人何等重要!
3.虚战借箭巧
草船为何“一字摆开”?一是受箭面积大,二是利于返航。军士又为何擂鼓呐喊?这是在虚张声势,蒙蔽对方。那么,诸葛亮何以料定曹操不敢派兵出战,而采用箭击呢?原来,诸葛亮与曹操多次交战,对此人多疑的特点了如指掌。面对江雾,面对鼓声、呐喊声,曹操既为“敌人忽然来攻”而忧虑,又因“看不清虚实”而踌躇,下令:“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于是一万多弓弩手万箭齐发,一支支箭“借”给了诸葛亮。
總之,草船借箭的过程,无不在“巧”中发展;而“巧”又在自然中出现,合情合理。诸葛亮识人识天,周密安排,充分体现了他神机妙算的非凡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