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

2022-03-07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塞罕坝哈尼治沙

主题阐释

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只有和谐共处,才能共生共荣。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每一个從事生态环境事业的环保人心中都有一份理想、一份情怀,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初心使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铭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美好的环境需要每个人去珍惜和维护。

王宗河:用生命捍卫碧水蓝天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一名基层环保战线上的普通干部,王宗河把钻研业务作为第一要务。在监测站工作期间,他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练习操作技术,迅速掌握并精通了水、气、噪声等各项污染指标的监测技术;在分管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等业务工作期间,他认真分析空气污染成因,钻研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城区空气质量改善控制方法。在2014年初,他发现康王河总磷、总氮超标,怕影响到下游河湖,就每天步行30公里,巡查污源。

王宗河用30多年的工作历程,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展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形象。

解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30多年来,王宗河始终坚守在环保工作一线,践行着为人民群众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的不懈追求。虽然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可他却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写满共产党员坚定信仰和无限忠诚的答卷,环保铁军的精神已经融入到家乡的这汪碧水内、这片蓝天中、这块净土里。

学习好、传承好英雄矢志不渝、勇于担当、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是致敬王宗河的最好方式,让我们直面困难、勇挑重担、努力进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保护好我们共有的蓝天碧水净土再做新的贡献。

杨海腾:环保路上的“老黄牛”

有着27年从业经验的“环保老兵”杨海腾,现为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督查办主任。面对困难,迎头直上,已成为杨海腾多年的工作模式。作为负责人,杨海腾带领同事们倒排工期、细化内容、计划到周,一点点地抠进度、保时效。他的工作量常常是别人的几倍,在领导眼里,他是老黄牛、专业牛;在同事眼里,他是好导师、好战士;在一些企业眼里,他是“杨丧胆”“杨专家”……27年来,他坚守环保路,守护着长江的清水绿岸。他的付出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汇集了强大力量。

解读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能否改彻底、改到位,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质量能否持续改善,正是因为有杨海腾这样的“老环保”“老黄牛”,长江的环保才有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坚守25年环保路,忠诚守护碧水青山,杨海腾身上展现了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保人的新形象。用他的话说:要敬畏岗位职责,我们的工作才能惠泽后世。当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就是像杨海腾这样更专业、更务实、更贴近一线的工作者。

石光银:在毛乌素种下绿色的梦

毛乌素在蒙语里意思是“寸草不生之地”。从小饱受风沙侵害的石光银曾发誓: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治沙初期,为了筹措买树苗的资金,石光银拿出所有积蓄,卖掉家里的84只羊和1头骡子,还四处借贷。最终,他联合了7户村民,正式开始了治沙事业。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石光银带领当地群众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林,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治沙之余,他扶贫帮困,建学校、修公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他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

解读

“一辈子不一定要干多大的事,但一定要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治沙英雄石光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甘当“沙海愚公”,一生与沙漠和贫困作斗争,在荒漠里种植了绿色希望,造林一生,福荫一方,战天斗地,用生命书写了大漠的绿色传奇。

他凭着敢想敢干、坚韧不拔的“愚公”精神,带领乡亲们硬是让肆虐的黄沙一步步向绿荫低头。他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品质。

三代塞罕坝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1962年开始,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时间,将这片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高岭改造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从一棵树繁衍出一片“海”,每棵树的年轮都见证了塞罕坝的成长,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在1500米的高原上,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始终坚守,不断奋斗,无私奉献,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而燃烧自己。从因林而生到与林共进,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与汗水铸就的绿水青山,在岁月更迭中变成金山银山,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真谛,昭示着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美好的前景。

解读

荒漠是地球的癌症,从塞罕坝到毛乌素,从黄河到瀚海沙漠群,一代人干不完,那就下一代接着干。三代塞罕坝人用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写了“土壤沙化不可逆”这个世界级命题。

塞罕坝人用其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精神,诠释了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践行了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如今水草丰沛、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的天堂塞罕坝,离不开这些建设塞罕坝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必将彪炳史册。

哈尼人:在大地上雕刻诗行

哈尼梯田依山而建,田埂顺着山势,画出自然等高线,像雕刻在大地上的诗行。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在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的农耕体系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成片长于山头,村寨建在森林下方,森林涵养的水流缓缓流下,穿过村庄滋养着梯田。他们用垃圾湿地降解取代了以前的垃圾焚烧,通过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保护梯田水生态,进一步提升当地的人居环境。生态保持得好,就吸引了诸多珍稀动植物来这里安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解读

哈尼梯田蕴含着深厚的哈尼农耕文化习俗,成为稻作文明的世界奇观。从隋唐至今的一千三百多年中,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开垦梯田。哈尼梯田是天地的鬼斧神工与世代哈尼人的智慧与勤劳和谐融合的结果。

哈尼梯田是自然和人类共同谱写的一曲大地之歌,是哈尼人奉献给世界的一个奇迹。古老的哈尼梯田文化,展现出了与时代融会贯通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书写了动人的生态故事。

名人名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美国〕惠特曼

保护地球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法国〕雨果

人类幸福之时,亦即人类自身和谐生活、且与环境和谐共处之时。

——〔爱尔兰〕王尔德

猜你喜欢

塞罕坝哈尼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塞罕坝之歌
哈尼幸福万年长
塞罕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