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项目课程设置思路与实践
2022-03-07李宜勇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电商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紧跟当前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基于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结合电商专业现状、电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素养要求,分析项目课程实施的必要性,提出将电商项目工作融入具体课程中,通过项目课程的形式对电商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式进行实践和验证,以培养符合产教融合需求的高素质电商技能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 项目课程 电子商务
课 题:本文系2021年宁波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主持人李宜勇)的研究成果。
一、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设置思路
电商行业的岗位需求以技能人才需求为主,相关岗位对技能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电商课程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实操训练教学内容落后,不能衔接快速变化的电商发展需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商专业与市场结合度不高,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当前电商发展需要。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产业行业发展需要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产”主要是指产业行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强调实际应用;“教”主要是指教育教学;“融合”则是指将产业实际应用和职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套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产业发展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职业教育与科研项目也能反哺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在微观层面上,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各自优势,以校企合作为主线,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实现产教对接,共同培养产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设置思路如下。
首先,由企业提出岗位能力素养要求和具体岗位技能需求,并与教师展开研讨,深入分析企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将岗位技能按照课程逻辑重新整合成知识模块。
其次,将企业真实案例分解成多个小案例,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引导学生,在项目真实工作场景中逐步学习相关技能,直至满足岗位技能要求,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最后,在完成企业相关项目任务后,学校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为学生颁发行业企业认可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极大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业务水平,培养学生相关职业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获得所需高技能人才和政府相关专项政策补贴;对于学生而言,也可以获得职业技能知识和职场经验。
二、项目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岗位源于企业需求,企业能够清晰描述具体的岗位和人才需求。
学校教师虽然熟悉具体课程的专业知识,但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没有企业深刻。因此,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要结合二者优势,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对相关职业能力和素养进行全面分析,二次构建课程知识体系,重视理论与产业实践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
以电商美工为例,教师和企业专家可对美工岗位具体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研讨,深入分析美工職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技能模块,把美工岗位所需技能嵌入到具体项目任务中,改变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在完成具体理论课程内容教学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其次,项目课程注重技能与素养、技能与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匹配。
项目课程内容将企业岗位任务分解为具体子项目任务,让学生在真实企业场景或者模拟企业场景中进行项目课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根据具体项目课程内容要求,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竞争,并引入企业参与具体指导评价,形成相互启发、互动的合作氛围,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实操水平,锻炼职业能力。
最后,项目课程还需完善由学校、企业、学生参与的多元考核体系,将以学习为主的知识结构评价方式转变为项目引领的多元评价方式。
不仅要考核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而且要考核评价学生的职业态度、个人综合素养、组织能力、岗位价值认同度、团队合作能力、情商等主观因素。对主观因素的评价需要合理改进传统评价方式,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岗位主管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消除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使考核评价多元化,按比例汇总形成综合考评,进而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实施
第一,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实践对师生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组织。
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组织者转变为项目课程的引导者。对项目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具备学生所处阶段的学情分析和判断能力,又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相关专业技能;既要有岗位职业能力的认知操作能力,又要有专业技能的熟练操作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下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紧跟电商发展步伐,掌握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动态和信息,提高自身电子商务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使学生融入项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获得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激发持续学习积极性,切实成长为职业学校要求的“双师型”教师。
此外,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员工、问题解决者,以企业任务的分解子项目为驱动,明确目标和对接岗位,真正做到实操练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理解项目内容,切实找到方便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理解岗位需求,熟练运用技能知识,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商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以项目教学为主。
学生通过掌握具体的子项目、子任务汇集成整个项目课程。这就要求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任务是动态变化且不断更新的,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可以随着项目、学情进行调整。根据项目课程需要,教师和企业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对项目课程进行必要更新。这也对项目课程的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项目任务,结合企业要求、学生接受能力和课程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完成不同工作任务,让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
以电商美工的主图制作任务为例,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互动交流,通过产品信息等材料激发学生制作灵感,形成初步制作思路,并参考学生性格特点分配任务。其次,可按照企业要求安排一名或几名学生负责商品照片初步修饰和处理,一名学生制作主图模板,使用商品照片完成商品主图。最后,由学生集体讨论商品主图完成情况,并对前期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修改完善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任务分配者、操作技术问题的协助解决者以及主要方向把控者。
第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是通过企业评价、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的。
经过项目课程实践,学生对岗位职责、自身及同学的能力水平有了初步认识。
首先,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自评是学生根据自己在项目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互评是项目参与者之间的评定,主要评价内容为操作水平、团队合作方面的评定。互评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自评中的主观因素,形成相对客观的评价认识。
其次,进行教师评定。除学习效果等常规评价外,教师评定更侧重于诊断性功能评价,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项目课程等多种指标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中。
最后,进行企业评价。参考企业考核方式,侧重项目最终效果的验证评价和反馈评价,目的是使学生感受企业竞争压力,锻炼抗压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
通过汇总综合评价得到学生最终成绩,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划分出优秀、良好、中、不及格四个等级。成绩达到优秀、良好等级的学生可直接颁发行业企业认可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成绩为中级的学生在学校职业资格鉴定中可作為加分选项;对于不及格学生可适当延长培训实践时间,再进行重新考核评定。
通过全面多元评价方法可将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元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提升电商人才培养质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设置思路和实施,在分析职业学校电商现状、电商企业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后,根据电商市场变化、职业岗位要求,将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职业素养进行分解,以项目课程的形式组织教学、评价,帮助电商专业学生掌握岗位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培养符合当前职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雨佳.产教融合下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模块化教学建设:以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7(9).
[2]林辉.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
[3]乐崇年.产教融合:“专业教学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
[4]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
[5]王艳,邵悦.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开发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