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五力”促“五家”打造研究型教研团队
2022-03-07赵明曹强
赵明 曹强
摘 要:名师工作室应凸显“教学研究”的功能,南湖区名师工作室在打造研究型教研团队的工作中,以研究谋发展,强化团队凝聚力、集体学习力、合作研究力、教改实践力、辐射引领力等“五力”,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全力打造一支勤学善思、合作进取,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团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之家、学习之家、研究之家、实践之家、共享之家”。
关键词:五力;五家;名师工作室;研究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2-0070-02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体育名师工作室通过团队建设、理论指导、教育科研、课堂改革、实践交流等五个方面着力增强工作室的“五力”,促进“五家”形成,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研团队。
一、突出团队建设——提升工作室的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更是团队潜能发挥的有力保障。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活力。为此,工作室从多方面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力争让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之家”。
【立木南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和团队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有制度作为保障,用制度去约束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工作室管理制度是教研常规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有了制度的保障和督促才更有利于工作室快速发展。因此,工作室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适宜学习、鼓励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规章制度,从而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形成机制,如《工作室首席导师职责》《工作室成员守则》《工作室个人成长规划制度》《工作室成员过程性考核办法》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为研究型教研团队的建设保驾护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宜“室”宜家】文化可以称之为一个团体共同的思维特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人创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时也受约束于文化。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们通过自主报名、招募选拔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团队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工作室以“家文化”的建设为导向,用家温暖各位成员,激发工作热情。工作室经常开展各类团建活动,每年春节前夕的“一年回顾”,以表彰促发展;教师生日时的“私人定制派对”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让教师们有“家”的归属感。
二、注重理论指导——提升工作室的集体学习力
集体学习是提高一个团队核心竞争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学与教方式的转变,努力把工作室建设成为教师们的“学习之家”。
【鸿儒相伴】为了让一线教师更好地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实现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工作室定期邀请专家讲学,曾先后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浙江省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立峰老师,浙江师范大学王水泉教授等专家学者来讲学。除此之外,工作室的首席专家南湖区体育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强教授定期为教师们进行主题讲座。专家们基于理论和学员们的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教师们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有了深入理解。
【公诸同好】现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培训,除了常规性的培训以外,还组织一些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教师培训。如工作室成员曾参加过教育部组织的国培班、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浙派名师培训、省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南湖区教研室组织的名师班、学科带头人培训班、教学能手培训班等。工作室要求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每天撰写一篇培训心得体会上传到微信交流群,供教师们学习。另外在培训结束后参培的教师要做一个学习分享交流报告,让全体成员都能受益。
三、开展教育科研——提升工作室的合作研究力
古语讲:“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说明合作非常重要,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工作室的教师各有所长,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可以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力争让工作室成为教师的“研究之家”。
【鞭辟入里】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让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工作室定时、定点开展课例研修活动,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教研模式开展课例研究,让教师在过程中明白一些理念,理解一些教学形式实施策略的意义,让大家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不断的研磨中提升成员的教学水平。
【三省悟思】积极反思、善于总结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有利途径。工作室要求教师们平时要课课有反思,并且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分析等;营造每名教师都能带着问题去上课、评议课的意识。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三年内很多教师的文章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多名教师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40余篇。论文评比省一等奖4篇、市一等奖12篇、区一等奖32篇。教师参与教材编写10余册,主持国家级、省级、市区级课题15项。这样的研究氛围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推进课堂改革——提升工作室的教改实践力
课程改革永远是落实教育教学的主导,工作室在落实课堂改革过程中狠抓实效,并注重实践的研究,力争让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实践之家”。
【致知力行】工作室学员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地域的特点,制定出南湖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指导各校如何结合學校的基础,制定学校体育课程顶层设计,并要求学校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工作室在首席导师南湖区体育教研员曹强老师的带领下制定了基于学生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运动健康)评价标准》,并在兄弟市区得以推广运用。
【踵事增华】工作室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的文件精神,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一体三动:学校体育整体设计”实施方案,对体育课、大课间、运动会进行了一体化建设,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成果显著,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很多工作室成员所在的学校在省市区级“一校一品”主题大课间评比中绽放异彩。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大有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课、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嘉兴市优质课、双高课一等奖、南湖区优质课一等奖。两名教师被推荐为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另外还有教师被评为嘉兴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五、总结实践成果——提升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力
南湖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提出“学在南湖”的口号,肩负着在不同区域范围起到一定辐射引领作用的重任。体育名师工作室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引领效应。
【百花齐放】教师的发展需要更高、更大的展示平台。工作室充分整合资源,成员除了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外,还自发组织和参与很多活动。如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活动、浙江省九城区体育教学联盟活动、嘉兴市名校附属学校体育联盟活动和长三角特级教师交流研讨活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上课、评课、交流研讨,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自我,也让更多的兄弟学校、体育同仁了解我们。
【硕果丰盈】三年里,工作室的教师在北京、成都、厦门、南京、云南等各地以及浙江省内各地市开展公开课和专题讲座近百节,受到了与会教师的广泛好评,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
有大家才有小家,国家如此,工作室团队也一样。只有团队做强、做大,才能凸显出个人的优秀。工作室教师们各自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组织、策划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最终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