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术后患者出现脑梗死护理干预要点

2022-03-06谢晓雨李芹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院区脑病一科

人人健康 2022年27期
关键词:骨科康复训练肢体

■谢晓雨 李芹(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院区脑病一科)

脑梗死指的是因各类因素所导致的大脑供血障碍现象,其会对患者的局部脑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最终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或坏死状况。依据临床有关调查显示,骨科术后出现脑梗死并发症一般是与术前患者的基础病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存在较大关联。加上术中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创口失血引起的血液黏稠度上升,围术期卧床时间较长,均会增加脑梗死风险。可见骨科手术患者伴脑梗死问题不容忽视,一旦发生后果很严重,需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脑梗死概率。那么,骨科手术后患者护理干预要点有哪些呢?

一般护理

需保障骨科术后患者居住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温度、湿度适宜。尽可能使患者减少术后不良刺激,饮食保持淡盐、低脂,禁食高胆固醇类、富含饱和脂肪酸过量的食物,如蛋黄、黄油、甲壳类和动物内脏类,可食用果蔬、瘦肉、鱼或禽类,有利于患者恢复。

稳定心态

由于骨科术后出现脑梗死患者会伴有突发性肢体或身体功能障碍,且心理与情绪上也会出现较大转变,如出现焦虑、烦躁、恐慌、忧虑等负性情绪,影响内分泌功能,减缓机体康复进展。此时,要增加与骨科术后出现脑梗死患者的交流沟通,鼓励其倾诉、释放不良情绪,或是向患者讲述相关治愈病例来提升其治疗信心,提升护理依从性。

预防跌倒

在骨科术后患者床边张贴醒目的警示标志,降低床高度,做好床栏杆和轮闸的固定,并将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其易拿取位置。在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情况,遵照“三个半分钟”原则,做好下床体位变换,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发生。在患者行走时,将其道路障碍物清除,同时保持地面的洁净、干燥。若患者需要依赖助行器行走,需将助行器放到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防止拿取不及时出现跌倒事故。

预防术后再次脑梗死

增加对骨科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瞳孔大小、四肢肌力与语言等情况的监测,并同患者术前相比较。此外,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比健康者较高,一些不良应激反应会使骨科术后患者很容易再次发生脑梗死并发症,应避免二次出现跌倒事故。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脑梗死患者必要的一项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康复训练能刺激患者患侧肢体及局部神经,加快其功能恢复。其中,以四肢功能康复锻炼为主,结合按摩与针灸疗法。如果患者伴有语言障碍情况,则需诱导或鼓励患者尽早开口说话,指导其进行语言练习,耐心纠正患者发音,由简至繁,反复训练,加快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是由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应从多方面考虑,建立有效的交流桥梁,积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状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及言语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成效,使患者尽快恢复机体各项功能,回归正常生活。

猜你喜欢

骨科康复训练肢体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