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藏族美术集成》编撰价值及意义初探①

2022-03-06嘎尔玛泽朗吕亚尼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唐卡壁画藏族

嘎尔玛泽朗 吕亚尼

一、缘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与时代特色结合,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心里落地生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化和文物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精神符号和文化产品。”②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23).藏族传统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类丰富、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美术的典型实体。但截至当时,尚无一套系统、全面展现藏族美术全貌、反映国内藏族美术研究水平的大型作品。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更为重要。为凸显社会效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集中搜集整理、保存传播藏族传统美术,为新时代出版一套系统、权威,且能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出版水平的藏族美术精品。2009年,四川民族出版社①四川民族出版社自1953年建社以来,以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竭诚为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以藏、彝、汉三种文字,累计出版图书2 万多种、3 亿多册,一大批优秀图书荣获国家级图书奖,是我国藏文图书出版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出版单位之一,出版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全国民族出版单位中名列第一,在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连续获得“先进出版单位奖”.群策群力,向国家出版基金办提交了《藏族美术集成》(藏汉对照100 卷、藏英对照100 卷)的项目规划,同年12月项目申请成功。2010年初便紧锣密鼓地成立了《藏族美术集成》项目实施小组。②由时任四川出版集团副主任罗勇担纲总负责人、时任总编辑泽仁扎西任项目实施小组负责人,当时集结了几乎全部的藏文编辑力量来筹备项目的运行.

二、《藏族美术集成》的编撰思路与特色

藏族美术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发展演绎、成型定性的脉络和物象,有其熠熠生辉、独具风采的表现内容和风格。它展现天地之壮美、钩沉万物之成理,蕴含精神和心灵之寄寓,兼容并蓄,师法自然,承袭远古,借鉴中华兄弟民族文化之精华,吸取异域他邦同类艺术之技法,创造出了大量优秀作品,乃至经典力作,是中华美术乃至世界艺术宝库中瑰宝。

藏族美术鲜明的民族性,自始至终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联系在一起,适时抢救、整理、编撰这样一部工程浩大的藏族美术集成性经典作品,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当有强烈的历史针对性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即建立了强有力的专家团队。先后聘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主编金维诺先生和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藏族美术专家、国家级非遗勉唐派传承人丹巴绕旦先生担任《藏族美术集成》总主编。邀请国内藏族美术方面的40 余名顶级学者组成专家团队,成立《藏族美术集成》编撰委员会。综合各类因素,兼顾可行性,确定项目整体的编撰大纲。为提高效率并尽可能全面整合专家力量,在成都、北京及拉萨等地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讨论会,经过多次论证,分组讨论,几易其稿,最终确定《藏族美术集成》编撰大纲。《集成》总计100 卷,分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美术理论经典六大类,另加总目录、索引,拟打造成集艺术性、学术性、资料性、收藏性为一体的大型图集。整体按“艺术分类、地域成卷、专题结合”的思路编撰,力求全面展现藏民族在各时期、各地区、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和成就。具体各卷编撰须因势架构,因材编辑,以年代为主,灵活掌控。收录的图片以考古发掘、寺院和文博单位珍藏为主,同时包容有代表性的民间精品,主要收集藏、青、甘、川、滇、内蒙古及其他省区现存的藏族美术珍品,同时收录国外有关藏品。所选的图片是该艺术门类、该地域、该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且又兼顾画风和文化等因素。相关术语、人名地名均按《藏汉大词典》《汉藏对照词典》等权威辞书加以规范。

《藏族美术集成》 是藏族艺术史上的首次全面系统整理与出版,分藏汉双语版和藏英双语版,兼顾到不同的读者群;且并非简单的图片资料集萃,还是现阶段藏族美术研究的全面呈现,是藏族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及理论发展各方面、各门类、各区域、各流派、各领域在各时期的有序呈现,还体现着该领域现阶段研究的高度与深度。

三、《藏族美术集成》的编撰出版

《藏族美术集成》项目代表新时代的国家出版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其撰稿、图片拍摄整理、审定、打磨、定稿、翻译、编校、设计、制版、印刷各环节均难度较大,耗时远远超过预期,但我社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整合社内力量及社会力量,不断克服困难,持续推进。现经十余年的努力,在历任领导的引导和支持下,在全体主编及编辑出版人员的全力推动下,总计已出版27 卷。

(一)编撰规范及要求

《藏族美术集成》的每一卷整体由五部分构成:

(1)导论:15000 字左右,撰写的论文须反映该领域最新的且具共识的研究成果,表达该卷所收录艺术品的历史地位及艺术特征,兼具广度与深度。格式严格按照期刊论文要求,分类明确,逻辑紧凑,如有参考需标明文献具体出处,确保学术价值。

(2)图片:300 幅上下,具体数量根据该卷具体内容而定,图片质量须达到“聚焦清晰、曝光准确”,图片精度足够在8 开(285mm×335mm)画册上使用,严格按照精品画册的要求打造。

(3)图版说明文字:为每幅图的解说,150 字左右。重点介绍该幅图的基本内容和艺术风格,包括年代、尺寸、作者等,以及图片的绘画风格、工艺手法,与其他相同、相似题材相较而言的特点等方面。

(4)篇章页图片及文字:每卷的图片数量较大,其排列需有一个依据,可对该卷所收录图片依时间、地点、流派、艺术家或者地域等分类,然后每个类别提供一幅代表性的照片及400 字左右的简要说明,作为篇章页图片及文字。

(5)索引:提取文中的主要术语,藏汉对照,以汉文为序。由主编选定词条,编辑做最后的查找和编辑工作。以藏汉两种语言规范该卷出现的相关术语,方便阅读和研究。

(二)主要出版流程及要求

这套丛书的编撰出版主要分为定稿、编辑制作、印刷出版三大环节。

(1)定稿环节:包括策划组稿、签订委托编撰协议、主编撰稿、稿件评估、专家审定、翻译、定稿等环节。编辑部组稿人员根据项目编撰大纲基本确定单卷方向,确定稿件内容及主编,由主编收集图片及相关资料,确定稿件大纲、初稿,经评估审定后由主编完善定稿,保障画册的权威性、全面性、代表性及可行性,全面确定书稿的编撰体例及内容。译文需符合整体文化语境,确保全面、规范、准确,以意译为主,且忠实于原文。译文应合语法逻辑,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凡文稿中涉及的人名、地名以及相关术语需准确且统一。

(2)编辑制作环节:包括三审三校一读、设计制作、外审、修图等环节。文字编辑主要把握书稿的政治导向,梳理图书的内容结构、打磨文字、核实词条并规范内文细节,通过交叉检查、相互核对,确保整体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美术编辑重点设计版式图片、图片结构调整、镜像纠错以及色彩调试等,使文图相得益彰,准确对应。按照分卷主题与图片特征,确定封面。最后,核定索引及目录,按照项目整体规范,确认单卷细节。与主编核实确认,定稿下厂。

(3)印刷出版环节:包括印厂确定、调色、彩样确认、蓝样确认、样书检查、印刷入库等事项。修正图片颜色,调整色彩,使之最大限度接近美术作品的原貌,并注重局部色调的一致性。通过彩样、色卡多次刊定确认。确定蓝样后,打印样书,签字确认,印刷入库。

(三)出版现状

在项目全体主编和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已正式出版27 卷,具体如下:

(1)《绘画艺术·壁画·青海卷·1》,由格桑本主编,2014年12月出版。该卷为青海瞿昙寺壁画专卷,收录了瞿昙殿、宝光殿东西配殿、宝光殿、隆国殿、大钟楼、大鼓楼、护法殿、三世殿、大黑天殿、依祜殿及回廊的明清壁画。

(2)《绘画艺术·唐卡·四川卷·1》,由康·格桑益希主编,2015年8月出版。本卷主要收录噶玛·却英多杰、郎卡杰、司徒·却杰迥乃、唐拉泽旺、索朗尼玛、吾乾翁嘎等诞生在四川籍著名画家的唐卡作品。

(3)《绘画艺术·壁画·阿里卷·1》,由霍巍、张长虹主编,2017年1月出版。该卷为西藏阿里石窟壁画专卷,收录了10—17世纪阿里东嘎、皮央、阿钦、帕尔嘎尔布、帕尔宗、桑达、卡俄普、增撒、夏沟等20 座洞窟壁画。

(4)《绘画艺术·岩画卷》,由张亚莎主编,2017年2月出版。该卷精选了西藏那曲、阿里,青海玉树、海西,云南德钦、香格里拉,四川丹巴、马尔康等地的重要岩画。

(5)《绘画艺术·版画卷·1》,由王家鹏、宗绪盛主编,2017年2月出版。该卷主要收录了西藏纳唐寺留存的释迦牟尼佛源流组画31 幅、宗喀巴源流组画15幅及释迦牟尼佛与罗汉、天王组画7 幅。

(6)《绘画艺术·石雕·西藏卷·1》,由洛桑扎西主编,2017年12月出版。该卷收录了13—19世纪西藏拉萨、日喀则、那曲、山南等地极具代表性的石雕。

(7)《绘画艺术·唐卡·格萨尔卷·1》,由降边嘉措主编,2018年11月出版。本画集共3 卷,用传统的唐卡形式叙述了格萨尔的英雄故事。该卷包括岭国形成的历史、天界下凡、英雄诞生、赛马登位、北地降魔、霍岭大战、门岭大战等12 个篇章。画面精美,内容丰富,是对英雄格萨尔及其时代的美术展现。

(8)《绘画艺术·唐卡·格萨尔卷·2》,由降边嘉措主编,2018年11月出版。本画集共3 卷,用传统的唐卡形式叙述了格萨尔的英雄故事。该卷包括大食财宝宗、索里赤马宗、阿扎玛瑙宗、碣日珊瑚宗、象雄珍珠宗、雪山水晶宗等11 个篇章。

(9)《绘画艺术·唐卡·格萨尔卷·3》,由降边嘉措主编,2018年11月出版。本画集共3 卷,用传统的唐卡形式叙述了格萨尔的英雄故事。该卷包括穆古骡子宗、松巴犏牛宗、白岭之战、米努绸缎宗、阿里金子宗、地狱大圆满、安定三界等14 个篇章。

(10)《工艺美术·织毯卷》,由陆晋生主编,2018年12月出版。本卷收录了青藏高原上半农半牧的民族,在生产、使用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的织毯图片。包括挂毯、坐卧用毯、马匹用毯。

(11)《绘画艺术·壁画·日喀则卷·1》,由和靖主编,2018年12月出版。该卷为西藏日喀则白居寺专卷,主要收录了日喀则江孜白居寺吉祥多门塔中的部分殿堂壁画及护法殿壁画。

(12)《绘画艺术·版画卷·2》,由泽仁吉美主编,2019年3月出版。该卷为德格印经院版画专卷,收录的印版画稿出自名家智巴·普布泽仁、曾拉江央、唐拉泽旺、嘉绒拉堪、泽萨扎桑等知名大师。

(13)《绘画艺术·壁画·四川卷·1》,由根秋多吉主编,2019年3月出版。该卷主要收录四川丹巴县、九龙县、康定市等地区的经堂碉壁画,涵盖中路、汤古、沙德、赤吉、阿加上等多个壁画点,是13—15世纪康区古碉楼壁画的经典代表。

(14)《绘画艺术·唐卡·西藏卷·1》,由颜登泽仁主编,2019年3月出版。该卷以时间为序,贯穿7世纪至20世纪。精选每个时期、每个绘画流派的代表作品,系统体现了尼泊尔、齐乌岗巴、勉唐、钦则及噶玛嘎孜画派的绘画风格。

(15)《建筑艺术·古碉卷》,由杨嘉铭、杨环主编,2019年3月出版。该卷收录了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以及北京香山的典型藏式古碉建筑,按藏族古碉建筑的结构、形体和功能类型,集中展现了藏族古碉建筑的艺术魅力。

(16)《雕塑艺术·江南卷》,由谢继胜主编,2019年6月出版。本卷主要收录了与藏传佛教罗汉造像有渊源的杭州烟霞洞罗汉,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风格石刻,杭州宝成寺石刻以及江南各地所见藏传佛教文物遗存与传世文物、雕版印刷佛经的扉画等。

(17)《绘画艺术·唐卡·昌都卷》,由康·格桑益希主编,2019年6月出版。本卷主要收录了流行于昌都地区的尼泊尔画风、齐乌岗巴、勉唐、康勉萨、噶玛嘎孜等风格的代表性唐卡作品。

(18)《理论经典卷》,由根秋登子主编,2020年8月出版。该卷精选了造像量度经、藏文书法、画师修养、藏式佛塔、坛城绘制、工艺美术等藏族美术相关的理论部分。

(19)《绘画艺术·壁画·山南卷·1》,由和靖主编,2020年8月出版。该卷为西藏山南贡噶曲德寺专卷,收录了贡嘎曲德寺一层大殿《如意藤》壁画以及二层无量宫(喜金刚殿)壁画、护法殿尸林壁画。

(20)《绘画艺术·壁画·青海卷·2》,由拉日·甲央尼玛主编,2020年12月出版。此卷收集了公元11—15世纪期间的青海玉树壁画。其中主要收录囊谦达宁日青寺遗址出土壁画残片、弥底普壁画残片、巴艾雄岩穴佛塔壁画、贡觉普壁画、格查拉康壁画、纳维拉康壁画、麻达寺壁画、波日寺壁画等壁画。

(21)《雕塑艺术·石雕·西藏卷·2》,由洛桑扎西主编,2020年12月出版。该卷为西藏早期石刻艺术,收录了吐蕃王朝早期及晚期的石刻艺术作品,包括石碑、石狮、石塔、龟趺、摩崖石刻及昌珠寺、查拉鲁窟寺等地重要的造像;还收录了分裂割据时期极具代表的帕拉风格石刻作品及13—14世纪的斯乌采黑石雕刻。

(22)《雕塑艺术·石雕·拓片卷》,由土登彭措主编,2020年12月出版。本卷较全面、系统的以论述结合的方式和丰富的图片资料,介绍了藏地各个历史时期的民间拓片。内容涉及佛本身传故事、罗汉故事、藏传佛教八大道统的功德业绩及各类菩萨、曼荼罗图片等。

(23)《绘画艺术·壁画·日喀则卷·2》,由罗文华主编,2021年12月出版。该卷主要收录西藏日喀则夏鲁寺壁画,包括初创时期及发展成熟时期,涉及护法殿、马头金刚殿、般若佛母殿及转经道、三门殿、噶架强殿、集会大殿、一层转经道、甘珠尔殿、罗汉殿及二层转经道等处壁画。

(24)《绘画艺术·壁画·四川卷·2》,由根秋多吉主编,2021年12月出版。本卷主要收录德格县、丹巴县、康定市等地的寺院、经堂壁画,涵盖俄支寺、汪布顶寺、林钦寺、孔玉折洛寺等多处壁画,是14—19世纪康区寺院、经堂壁画的经典代表。

(25)《绘画艺术·壁画·甘肃卷》,由丹曲主编,2021年12月出版。本卷收录了甘肃地区河西走廊马蹄寺、文殊寺、妙音寺、显教寺、东大寺以及甘南地区拉卜楞寺、多玛寺、参智合寺、木西哈寺、阿拉寺的藏传佛教艺术壁画。

(26)《绘画艺术·经卷插图卷》,由熊文彬主编,2022年6月出版。本卷主要收录西藏阿里札达县托林镇扎不让村洛当寺所藏10—18世纪经书彩绘插图和版画插图。经书写本有《八千颂》《两万五千颂》《十万颂》《律分别经》《大涅槃经》等,插图内容涉及诸佛菩萨、叙事故事和供养人像三大类。

(27)《雕塑艺术·北京卷》,由谢继胜主编,2022年6月出版。本卷收录了北京地区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涉藏雕塑艺术作品,包括大隆善护国寺、妙应寺、银山塔林、居庸关过街塔、大觉寺、北海琉璃阁、雍和宫、颐和园等处重要文物。

除此之外,《绘画艺术·唐卡·甘肃卷》《绘画艺术·壁画·山南卷·2》两卷正在最后审定,即将下厂印刷;八卷基本定稿,完成翻译,正在编校、制作中;九卷大部分定稿,还在补充内容,同时正在翻译、制作;二十四卷主编正在编撰中,编辑在跟进对接;十卷基本确定编撰意向。

四、《藏族美术集成》的重要价值及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①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求是》,2020(23).《藏族美术集成》出版项目旨在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为新时代推出一套全面、系统体现藏族美术风采的精品工程,保留火种,涵养传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石,是集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为一体的大型出版项目。

(一)创造性转换藏族美术成果,创新性发展传统视觉艺术

1.有序高质量呈现藏族美术精品。藏族美术典型实体(包括壁画、唐卡、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其内容包括历史、宗教、社会、民俗、建筑、医学、天文、教育、体育、民间故事等各个方面,由于年代久远、地域广泛,分布非常分散,藏在深山寺庙、青灯古塔、偏远村落、个人或者相关收藏单位中,加之岁月流逝、风吹日晒、保存条件简陋等因素,其中一些文化遗存和艺术实体面临损坏和消亡,一般读者根本无缘得见。②如项目已出版的《绘画艺术·壁画·阿里卷·1》中收录的20 座石窟壁画中,部分现已不存;《绘画艺术·版画卷·1》中收录的纳塘寺版画在寺院损毁后留落海外,几经周转,本次终于协调出版;《绘画艺术·壁画·青海卷·2》及正在编辑出版中的《绘画艺术·壁画·本教卷·1》中收录的寺庙或佛塔壁画,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这些点都分布在极难到达的高山河谷中,路途遥远,行走不便,一般读者难以到达.《藏族美术集成》按照“艺术分类、地域成卷、专题结合”的思路,系统搜集并有序整理这些人类共有的文化艺术遗产,以大型图集的方式高质量出版,均由国内一流藏族美术研究学者执笔,藏汉双语,每册300 码左右,整合当代最新研究成果,让这些独存于历史长河中的美术精品走进新时代,与每一位读者同频共振,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弘扬。

2.抢救性整理,发掘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藏族美术作品分布在西藏及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四省涉藏州县,还散见于北京、江浙、内蒙古、河北、宁夏等地,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一些作品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此次整理出版调动了一切力量,通过多方面搜集发掘,新发现、整理出版了一批极高价值的美术作品,逐步补齐、丰富藏族美术传统,每册包含大量图版,设计精巧,印刷精美,经过严谨编校审定,是新时代藏族美术出版物中的佼佼者,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3.分门别类,理清藏族美术发展脉络。全书共100 卷,近5 万幅图片,图文并茂、蔚为大观。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美术理论经典六大门类,科学、完整地展示出藏族美术的全貌。通过系统分类,展现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①项目《绘画艺术·唐卡·西藏卷·1》和正在编撰中的《绘画艺术·唐卡·西藏卷·2》《绘画艺术·唐卡·西藏卷·3》以藏族美术发展史为脉络,收录各历史时期、各风格的代表性唐卡作品,以图册的形式直观呈现藏族美术发展史.,通过横向、纵向的全方位比较,将藏族美术放在世界美术版图中,呈现各阶段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4.填补空白,为研究者提供权威参考。藏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就卓著,藏族先民及兄弟民族以不凡的睿智和艺心创造了灿若群星、明若新月的藏族美术。长时间以来,藏族美术研究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学者受众,如知名学者图奇、贝桂恩、杰夫·瓦特、大卫·杰克逊、阿米·海勒、玛丽琳、金伯格·色尔达、林瑞宾等。西文出版的有关西藏艺术的画册洋洋大观、为数不少。然而,早期出版物除去一些为博物馆和特定展览编辑的图录,真正意义上的西藏艺术画册并不多见。②谢继胜:《近70年西藏艺术研究的进展》,《中国藏学》,2020(1):11-20.近几十年来,国内有关藏族美术典型实体的整理出版和学术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③霍巍:《近70年西藏考古的和回顾与展望(1951-2019)》,《中国藏学》,2019(3):31-38.,如宿白、恰白·次旦平措、丹巴绕旦、金维诺、康·格桑益希、霍巍、张建林、谢继胜、熊文彬、洛桑扎西、于小冬、根秋登子、罗文华、张亚莎、丹曲等知名学者的重要著作,但要么是艺术史类的专著,要么是聚焦于某一点的独立画册,难成体系。汇集整理成集成的形式系统出版,《藏族美术集成》 项目尚属首次,填补了该领域的出版空白,该项目将成为藏族美术的权威图库,为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实质性推进我国的藏族美术研究。

(二)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计

1.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厚的艺术滋养。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千百年来,一代代画师、工匠,皓首穷经,在寺院殿壁、画坊的尺幅经卷中,呕心沥血,塑绘出无数精妙绝伦、栩栩传神的壁画、唐卡、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和书法篆刻作品。其中,既有匠心独具的精品佳构,又有纵横捭阖的鸿篇巨制。《藏族美术集成》丛书所收录图片均为高质量精品大图,部分为扫描原图,细节精美,内容丰浩④项目《绘画艺术·壁画·山南卷·1》(贡噶曲德寺壁画专卷)、《绘画艺术·壁画·日喀则卷·1》(白居寺壁画专卷)收录了藏族美术史上高峰作品,前者是钦孜画派的力作,后者是西藏绘画史上最重要历史时刻,白居寺壁画在上千年提纯积淀的基础上,达到了华贵浓郁中见典雅沉静的审美意境,极其经典;《绘画艺术·唐卡·四川卷·1》《绘画艺术·唐卡·昌都卷》《雕塑艺术·石雕·西藏卷》《绘画艺术·岩画卷》《工艺美术·织毯卷》等都收录了此前未披露的重要美术作品.,加上主编的高质量研究、精巧的设计制作和高水准的选材印刷,使读者以最简易的方式、最低的门槛走进藏族美术。

2.铸牢共识基础,促进文化繁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藏族美术以其独特魅力在中华民族艺术长廊中熠熠生辉,风采独具,且数量巨大,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华彩篇章。《藏族美术集成》 项目即是传统藏族美术在新时代的全方位呈现,将成为藏族美术的数字资源库,为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基础,以做大做强涉藏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3.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青藏高原虽地处世界第三极,但位于丝绸之路的中转地,是内地中原文化、南亚文化、伊斯兰文化及东正教文化的缓冲地带,是中原内地向南亚及中亚的必经之地。各种文明在这里汇集、碰撞,最后经过内化吸收形成了藏族风格。藏族美术作品中就生动体现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①正在编辑中的《绘画艺术·壁画·拉达克等地卷》就生动反映了高原丝绸之路上各种美术元素的融合和藏族美术的东向发展趋势.,这决定了《藏族美术集成》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特殊价值。该丛书将同时出版用于“走出去”的藏英对照版本,有利于对外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宣传悠久灿烂的藏族文化,宣传藏族文化与祖国其他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

(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见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石

1.有利于推动涉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青藏高原的自然之美蜚声国际,人文景观也熠熠生辉,但是其人文资源的挖掘远远不够。藏族美术典型实体包括壁画、唐卡、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文化艺术遗存,具有相当的人文价值,是文旅发展的有力支撑。《藏族美术集成》项目系统挖掘整理了涉藏地区的美术作品,全面展示和反映涉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进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其出版必将为涉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流量,助推涉藏地区文旅发展。

2.有利于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各民族在国家一统、民族互动、文化互鉴的长河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藏族美术即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体,凝结着各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优秀元素,形象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套丛书的出版有益于祖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宣传藏族和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宣传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美术中不少典型实体形象地反映了上述内容,如大昭寺文成公主进藏图(唐);萨迦班智达与阔端会晤、元帝师八思巴传(元);布达拉宫五世达赖喇嘛朝觐顺治皇帝图(清);罗布林卡毛泽东主席接见十四世达赖和十世班禅壁画(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全书将通过藏族美术史的纵向分析,系统全面呈现藏族美术作品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②如已出版的《绘画艺术·壁画·青海卷·1》(瞿昙寺壁画专卷)、《雕塑艺术·北京卷》《雕塑艺术·江南卷》《绘画艺术·壁画·日喀则卷·2》(夏鲁寺壁画专卷),正在编辑中的《绘画艺术·壁画·山南卷·2》(扎塘寺壁画专卷)等,这些美术作品都是藏汉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包含着中央政府与涉藏地区的紧密联系,以实体图像形象记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增强国家认同、共建精神家园,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猜你喜欢

唐卡壁画藏族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壁画上的数学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北朝、隋唐壁画
帮壁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