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后疫情时代非遗传统舞蹈传播的新路径
——以藏族热巴舞蹈为例

2022-03-06李幸怡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热巴舞蹈传统

李幸怡

一、非遗传统舞蹈传播的三重场域

热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属于非遗传统舞蹈。是由卖艺为主的流浪艺人表演的以铃为主,融说、唱、谐、杂技、热巴剧为主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吸收了古象雄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的精髓,从而成为西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的奇葩。主要分布在藏昌都、那曲等地,以及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区域。根据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观点:“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架。”场域是力量关系的场所,也是针对改变这些力量而展开斗争的场所,各场域都具有相对的自主性,作为社会空间,其边界是经验的。非遗传统舞蹈传播的场域可从教育场、艺术场、民俗场这三重场域来看,其传承和传播可在民俗仪式中;也可是在乡村与城市广场中带有特定标志性动作的自娱自乐健身舞蹈;也可以是在剧院中表演;还可以存在于各大艺术专业院校中,用一定的系统性的教材来培育专业舞蹈艺术人才。

(一)教育场

第一、理论知识的研习。深入学习藏族热巴舞蹈背后悠久的历史文化,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内涵,了解藏民族舞蹈的审美,传承及发展藏族热巴舞蹈要对其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传承的舞蹈文化才会具有真实性。因此,还要通过一系列的田野采风和调查,综合舞蹈生态学、社会学、美学、人类学等学科,做历史文献收集、音乐及美术素材分析、舞蹈与技艺表演形式梳理等多方面研究。

第二、系统化的整理热巴舞蹈教材,舞蹈教育场的运用,是以完善知识系统为愿景,通过对民间传统热巴舞蹈的田野采风,可以使用提取短句整理法,对热巴舞蹈从单一身体各个部分的训练、动作拆分训练、短句训练、最后到组合训练、技巧训练等等,从简到繁、通俗易懂。热巴舞蹈技巧性强,可作为高校舞民族民间舞技巧训练教材,以及将教材体系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普及,这对热巴舞蹈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积极开展热巴舞蹈论坛,舞蹈论坛的开展要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以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聚集各地区、各界艺术家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当下的热巴舞蹈艺术和其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展现艺术家、学者的观察、思考、行动与价值追求,为热巴舞蹈的发展注入时代活力。

第四、通过各项艺术基金支持,开展热巴舞蹈人才培养项目,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授课导师,学员在参与的过程要对藏族文化、热巴文化研究,以及热巴舞蹈的编创技法、藏族舞蹈美学和技术技巧训练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培训期间,学员还将回到藏区,采集和整理热巴文化艺术,最终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汇报演出。形成较强的创作人才队伍和表演人才队伍,使热藏族热巴舞蹈在新时代得到健康有序地传承发展,并为热巴舞蹈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二)艺术场

抓创作,不断推出文艺精品,为人民和时代而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鼓励、组织和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群众、深入一线生活,这是艺术创作优质、健康的源泉。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讲好西藏故事乃至中国故事,切实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真正做到为人民而舞,为时代而舞。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以尊重和负责的态度去传承以及和舞台艺术对接,这对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要坚持文化自信——遵循民族文化审美、民族精神属性,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第十三届中国荷花奖《欢腾的高原》,以乐器弦子、热巴鼓为伴奏,加入了男女人声烘托情绪,优美的弦子舞与热情奔放的热巴舞完美结合,展现了丰富的藏族舞蹈风格和深厚的藏族艺术文化底蕴,以崭新的歌舞面貌歌颂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诉说着党的无限恩情、尽情展现着当今藏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还有第十届中国荷花奖《布衣者》,是一个藏族舞蹈运用了八字绕圆动律和大量的队形流动变化进行走位,通过走位着重描绘了热巴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着对传承传统艺术的信念与追求。以“热巴”为代表的是“热情、淳朴、饱满”的民族形象,传递着对“热巴”的传承。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提炼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要用舞蹈之美点燃思政之光,例如舞剧《生命之鼓》 所塑造一个热爱热巴舞的热巴人的形象,将自己的热爱全部奉献给热巴舞蹈传承事业,一直在为热巴舞蹈传承和发展坚定不移地努力奉献,直到老去……新时代舞剧创作应从讲故事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编导们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将自己精神观念以及生活态度渗透到舞剧故事中,去表达生命的美好、人生的追求、内心的声音……我们要凸显编导个性化的自我表达,从而以小见大、以点到面去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人性光辉以及表达人们的共同心声。这也是一部舞剧应当有的立意,其关系到它的思想和文化底蕴的深度和高度,以及决定着它的艺术品质和思想品格。用舞剧的形式讲述自己对热巴舞蹈的热爱,对传承的坚守,当然除了主体故事以外,我们还要多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为舞剧增添光彩。

第三、传播中国声音——符合时代主题、反映人民生活。电视舞蹈《舞千年》,将舞蹈融入到有剧情的故事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全新演绎,让观众一边欣赏舞蹈一边追剧。除了科学技术的赋能“剧中有舞,舞中追剧”的呈现形式,可以说《舞千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综艺方式,民族雄鹰鹏程万里,热巴鼓舞响千年。藏族特色文化作品《布衣者》,展现了舞蹈布衣者中的热巴精神。热巴鼓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仅传递了热巴精神,还展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舞千年》执行总导演徐鹏用“不破不立”来形容这次堪称前无古人的创作经历。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认同、热爱和守护,才能展现出优美的身姿。我们要忠于历史去讲述、紧贴现实去表达、跨界融合的方式去传播,才能让传统文化再增添新光彩,焕发出无穷魅力。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共舞——环境舞蹈展演,中国舞协环境舞蹈展演活动旨在利用开放自由的空间环境,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索舞蹈创作与表演的各种可能,突破传统剧场的呈现形式,拉近舞蹈与观众间的距离,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审美体验。中国舞协环境舞蹈展演这一以创新为目的,以普及为引领的舞蹈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舞蹈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在2022年的环境舞蹈展演中,在冬奥公园东侧草坪处上演的作品以天空为幕、以大地为台,以民族舞蹈语汇吐露人民心声:藏族男子群舞《布衣者》塑造了一群善良、朴实的热巴艺人形象,表现了他们对热巴精神的薪火相传;深入自然、深入生活、深植时代,具有无限张力,以诗意充分展现新时代文艺发展与城市更新的和谐共生。

(三)民俗场

抓活动,重视热巴舞的审美功能,将民俗融入到各项社会活动中。组织优秀的热巴舞蹈民俗活动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娱乐生活,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特点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民俗作为一种促进社会稳定的力量,具有审美娱乐、历史积存、社会和谐的功能,其中其社会和谐功能可起到社会整合、向心力作用以及引导个人融入社会集体的导向作用。

第一、是美育——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例如索县文旅局组织开展索县中学一千多名学生一同来跳《雪热巴》舞,鼓声震耳、童声齐鸣。一千多名孩子旋转着空灵的身影,进行着精灵般的表演,令人眼花缭乱,孩子们在跳舞中舞步稚嫩,动作略不整齐,但“雪热巴”应有的亦歌亦舞、高超技巧、豪放粗犷的一面还是被少年们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伴奏音乐高潮迭起的部分,你所看到的分明是一种来自原生态的力量,还有孩子们对“雪热巴”的热爱。通过举办“热巴舞蹈”走进学校,既能让大学生充分认识“非遗文化”的内涵,又能让他们领略到中华的风韵,还能让他们领略到传统舞蹈的魅力。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学生,贴近校园,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让非遗的未来传承更为广阔。

第二、健身娱乐——《热巴健身操》,热巴鼓舞所具有健身价值,其身体动作部分可分为拧身摇臂、绕脖转腰等,并且在手持鼓敲击鼓点的同时,还要配合下身的步伐协调舞动,肢体的不同部位在起舞时都能得到训练。民族健身操极具健身性、表演性、观赏性,深受大众喜爱。使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健身完美结合,突出动作的民族性、健身性、观赏性,可展现藏族的日常生活、生产劳作、欢庆丰收、民俗朝拜等活动内容。

第三、历史积存、文化名片——帕雄热巴节,帕雄,村名。位于林芝市,帕雄热巴节以跳热巴舞为主,一般在藏历十一月十日举行,冬日暖阳时,挨家挨户选出一名成年男性,盛装打扮,再牵着精心装饰的坐骑,在村头举行祭祀米拉日巴的仪式,而后便上马按顺时针方向绕村一圈。然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在午餐时刻喝酒谈天。民族文化在这样一个民俗节庆打造出文化名片,可成为历史期观察中国生活的窗口,推进文化传承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四、吉祥热巴舞——天地祥瑞、社会和谐,热巴中有许多祝福的念白,大意是热巴人在祈福世间安宁。这份独特的道白让我充满新鲜感的同时,也升起了一股神秘的气质。据说,当热巴舞的鼓点响起时,首先听到鼓声的不是我们人类,而是天上的各路神仙。祈愿世界和平、社会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人们由衷地喜欢,充满美好祝愿的热巴艺术,热巴舞蹈艺术作为非遗传统舞蹈,它在展示、传递和谐精神的同时,又通过群众性的活动开展营造和谐友善的群体氛围,这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习总书记在2021年来到西藏考察,当他从飞机上下来的时候,西藏各族人民激动地在两侧跳起了热巴舞蹈,热巴中有许多祝福的念白,大意是热巴人在祈福世间安宁,这样一种和谐的文化基因,浸染在热巴舞艺术中,并将和谐的文化洋溢在社会活动中。

二、新媒体视角下非遗传统舞蹈传播的新路径

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传统表演的剧场艺术形式受到冲击、教师与学生居家学习和工作以及旅游业停滞……这一系列也影响到了非遗传统舞蹈的发展。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介入,使艺术发展更具有深度,并且传播范围更广阔。其不仅仅局限于与舞蹈艺术融合,通过数字化、新媒体化创新性的表达,也包含着舞蹈艺术通过新媒介所创造性地发展拓展出来的传播非遗传统舞蹈的新路径。

(一)“互联网+与舞蹈”打造舞蹈教学的新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教育进入一个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时期,并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新发展。“互联网+” 也给非遗传统舞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并且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时代下的非遗传统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舞蹈课学习、讨论和欣赏,更是对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播和创作提供了新路径。舞蹈教师可以积极地选择网络信息,综合各方面展开现代化的传统舞蹈网络教学、交流分享的新方式,引导舞蹈教学实现向新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一、是校内的舞蹈教学由线下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网络舞蹈教学,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授课,西藏大学的热巴舞蹈课,就是由泽吉老师在线上完成授课。首先是教的改变——从灌输式到互动式,热巴舞蹈课堂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教授热巴鼓舞技鼓点以及组合式为主,教学内容丰富,主要以老师言传身教为主,并有许多严苛的高强度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遍遍模仿老师的动作,在老师们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可以收获教学成效。但这是被动式的吸收,学生们缺乏主动性,并且没有真正地掌握其中技巧的训练方法和诀窍,并在表达片段的时候,很难融入个人情感的表达,缺乏个性光彩。舞蹈教师可在授课前将较难的鼓的技巧旋转借助视频拍摄剪辑的手段,拆分成片段式训练。学生们先通过自己个人训练以及主动发现问题,再进行授课,这对学生们独立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然后是学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传统的舞蹈课堂大部分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们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和知识。但是当互联网介入到舞蹈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利用直播课、微课等形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己尝试去发掘非遗传统舞蹈背后的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在这种对民族文化之美的共通之下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模仿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坚持探索,为非遗传统舞蹈的发展和传播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二、面临新型舞蹈教学方式,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继续优化我们的网络舞蹈教学课堂,要丰富我们的课堂内容,例如泽吉老师的慕课(MOOC)中藏族民间舞热巴舞课程,其从热巴舞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道具服饰、功能、不同风格等展开介绍,还有一些经典作品的呈现,接下来是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训练体系,从动律到热巴鼓的开范儿,再到热巴鼓节奏训练到热巴鼓技巧训练到热巴舞组合训练。最后是热巴舞剧目学习,循序渐进地带领大家进入热巴舞蹈的课堂,感受热巴舞蹈的魅力。但是笔者认为要是其中在热巴舞蹈风格板块插入一些田野影像资料,会给学习者内心产生延续的感觉,从田野中的根、再到课堂上的练,最后再是艺术作品的呈现,更加能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我们应重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所以可以在课前进行师生的互动;在课间休息时间也可以与学生交流;还有在课堂总结时,可以听取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促进教学工作的完善;以及可以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进行交流。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对外界信息处理的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完善教师的教学工作。

第三、舞蹈网络课堂的优点还在于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它的受众群体并不仅仅是舞蹈专业的学习者,是人民群众,起到了一个普及化的美育作用。例如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疫情时期人们居家开启了一种“家庭舞蹈”模式,大家通过平台学习舞蹈,起到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且在锻炼身体之余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非遗传统舞蹈的学术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更有利于各位专家学者、各界人士为非遗传统舞蹈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以往不同的是,线下的讲座转变为线上的讲座,例如BDA 舞蹈论坛、2022 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论坛……,各项论坛在云端更加具有便捷性、及时性,为许多青年学者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影视与舞蹈”拓展舞蹈创作的新手段

在2021年,一档名为《舞千年》的节目,震动整个舞蹈圈,更是引爆上亿的点击流量,并将其定位为“影视化舞蹈综艺”。节目并非只是一味地将舞蹈作品搬到影视化形式中呈现,而且在舞蹈与影视的融合中实现立意的突破,这像是一部记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舞蹈诗,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娓娓道来。其对传统的剧场舞蹈做出了创造性的转换和创新性的发展,力求在“破”中重组,“立”中出新,在与影视融合的过程中探索出了非遗传统舞蹈传播的新路径。

我们常谈到舞蹈艺术“拙于叙事,长于抒情”,也被称为精英文化,因其不善叙事,很难走入到当代群众的视野当中,也就是观众常说的“看不懂”,其表达是建立在身体语言上的,是一种区别于文字和具象的符号,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富有极强的情感传达能力,可使得观众在不同的文化之美中寻求到审美的共通和情感的共鸣。从原始社会到当下新时代,舞蹈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乡村田野到城市舞台,它深受人们喜爱也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何让观众“看懂”?我们要立足我们的传统舞蹈形式“扬长补短”。首先应当“扬”,舞蹈的抽象性之长,可通过融合其他艺术形式,为传统舞蹈提供可塑性的包容空间;其次应当“补”,舞蹈的非语义之短,通过舞蹈延伸出来的精神和气质,匹配相应的故事短片表达,让观众观影时赏舞,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舞千年》第五章的《布衣者》——民族雄鹰鹏万里,热巴鼓舞响千年中,舞蹈呈现了藏族老一辈艺术家将热巴鼓文化传授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故事,故事是描述一位名叫桑吉的藏族小伙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故事,他哥哥是很一名优秀的热巴舞蹈艺人,他从小跟着哥哥学习热巴舞蹈,兄弟二人经常在一起跳舞,而桑吉特别向往天上飞的雄鹰,内心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他爱研究飞机模型,村民们和哥哥开始都不理解他,觉得他无所事事也不再跳舞了,他坚持自己的内心,潜心研究模型飞机的制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上海的机器人大赛邀请他去参加,这时候村民们和哥哥才真正明白他的理想,大家纷纷为他感到骄傲,也对他的飞机模型感到好奇,他在大家的目光之下起飞了他的飞机,终于实现了他想要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的理想……,哥哥在送他离开之际将手中热巴鼓传承于他,这不仅仅是热巴舞蹈的传承,更是热巴精神的传承和热巴文化的延续……,而后由中央民族大学创作的《布衣者》舞蹈进入人们的视线,《舞千年》这种模式的呈现,不仅能给观众展现出来非遗传统舞蹈的精彩,更是将这种精神文化传递给观众,还有其展现了藏族地区壮美的自然风光,皑皑雪山,村庄错落有致,人们以大地为舞台,自然生态环境是他们的舞美,让大家在这种沉浸式的观舞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到:“持续推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舞千年》在这一精神引领下,不仅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在释放传统文化潜在的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影视与舞蹈完美融合深入人心,更是脱离不开优秀的舞蹈作品本身,再看我们的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播与发展,也是如此。在与舞台艺术、影视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对接时,应深入生活和历史,保持生命原始的基调,用现代形式赋予它时代性,才能绽放出超越时间的永恒光彩。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在历史的潮流中,应不断进取,才能保持其发展的永恒动力,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弹幕与舞蹈”发掘舞蹈评论的新方式

传统媒介环境中,艺术化后的非遗传统舞蹈主要是以舞台、剧场为传播媒介,观者常在观众席中,通过镜框式的舞台,以仰望的姿态欣赏作品。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弹幕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和视线,拓展了非遗传统舞蹈当下的文化传播新路径,2021年,在bilibili弹幕网站(简称B 站)发布了节目《舞千年》,其是由B 站和河南卫视联合出品打造的,幻维数码承制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聚焦用舞蹈讲述中国故事,其为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播开辟了新领地。值得一提的是,B 站与河南卫视这个媒介不一样的地方是,其“弹幕”技术下,非遗传统舞蹈成了全民“参与式”的传播,“全民舞评”变得切实可行,并非再只是“舞蹈人”的特权;“全民舞评”并非等同于全民均为“舞评家”;也不仅仅唯“学院派舞评”一家独大,其大多数也许并未达到学理性或者对于舞蹈创作实践带来直接指导,但其对于非遗传统舞蹈的发展和传播的影响是巨大的。何为“舞蹈评论”?《舞蹈艺术概论》提出:“舞蹈评论是评论者在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美学思想指导下,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舞蹈作品、舞蹈家的艺术生活、舞蹈艺术思潮、群众性的舞蹈活动等)进行赏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其更多是偏向于舞蹈的专业性评论,其中更多是关于舞蹈的即时性和研究性评论,因评论主体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差异,部分推荐类舞评也可被归为其中,因“舞蹈评论”长期都是由具备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人士,以舞蹈作品为基础,遵循专业性、科学性、学理性等标准而做的舞评,而此处笔者谈到的“全民舞评”之“舞评”内在包含着上述“舞评”,但其内涵远远大于上述“舞评”,“全民舞评”包括了研究性评论、推介性评论、以及即时性舞评,还包括了许多非专业舞蹈人士的艺术性评论。

在上述提到的《舞千年》中《布衣者》热巴鼓舞响千年那一章,播放量达到了2.6 万,弹幕评论有200多条,“弹幕”原指密集的子弹,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其含义逐渐演变为犹如子弹一般,以字幕的形式即时地出现在网络视频画面中的评论。在观影过程中,人们可发表即时评论,《布衣者》是非遗传统舞蹈热巴舞蹈舞台艺术化后的一个作品,其展现了科技时代发展飞速,但热巴精神的传承,文化的延续一直在……,在弹幕中筛选出来这几条“力与美、真和情的跃动和递进”“正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中华文化,烟尘中的舞蹈才是对这片土地最质朴无华的爱”,“用文艺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促进文艺繁荣,鼓舞人民奋进! ”也有一些批评性的评论如“对于民间艺术首先要做的是传承,而不是肆意改变”以及也有点评舞美设计,不够还原原生态真实场景,从以上一些“全民舞评”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全新的非遗传统舞蹈传播方式,其具有普及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的审美水平,使观者可以沉浸式观舞,同时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到那种共鸣、共情、共通感,使得我们的非遗传统舞蹈从地方性到共同性再到世界性,走上世界的舞台;同时这种“全民舞评”也可以通过即时性评论的反馈促进非遗传统舞蹈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传播,是把握时代的脉搏,为人民而舞!

三、对新时代非遗传统舞蹈传播的思考

新时代下二十大精神中提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 是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实践沃土的重要命题,是我们这代人应承担的千钧重任。面对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具备理性的态度和综合的眼光,推动非遗文化发展的文脉和艺脉。同时,我们要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要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坚守“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初心使命,将我们的非遗传统舞蹈发扬光大!

(一)理性的态度对待非遗传统舞蹈

新时代下,我们要理性的态度对待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这两条路线相辅相成,促进非遗传统舞蹈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库。

在传承和保护方面,我们要注意原貌保护,这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文化之根,我们对于传统舞蹈应当注重保护其原生性,将其传统的舞蹈风格、道具、服饰以及它的功能,不能因专业人士的个人喜好、以及专业课堂的需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传统舞蹈上,使得其趋近于学院派和程式化,而丢失了其自己民俗性和原生性;其次我们应注意要传承的整体性,许多传统舞蹈整体结构不仅仅是舞蹈语言,其中还会有固定的一种仪式和程序,以及承载着文化内涵的一些道白、歌词、音乐,我们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完整性,不能只做片段化地留存和记录;最后保护和传承还要有选择性,研究保护和传承非遗传统舞蹈,具有学理性研究价值,我们要选择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非遗传统舞蹈传承和保护,并且将其观念精神一同保护和传承下去。

在创新和发展方面,要尊重其根源文化、民族审美,创新的路上不能够偏移其“原生性”,发展的道路上不能丢失“民俗性”。在与舞台艺术对接以及在做教材整理的时候,编导和教师都不能将自己的个人主观强加在非遗传统舞蹈当中,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无论是剧场还是多媒体的舞蹈,艺术舞蹈其追求的是艺术性,舞蹈教材是呈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传统舞蹈再创造的权利和主动性应是由传承主体传承人决定的,而不是由老师和艺术家们的主观创新。可以将老艺人、传承人请到教室中,有效进入“课程制”田野报告:文化基因、精神实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这值得我们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学习和研究;在非遗传统舞蹈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丢失其“民俗性”,例如近几年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脱贫致富,非遗传统舞蹈也成了当地的文化名片、经济窗口,但是我们的“旅游舞蹈”类不能丢失“民俗性”,不能因游客和观者的喜好而改变,要坚定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自立,应当在经济转换时把握好度。

(二)综合的眼光看待非遗传统舞蹈

传承和保护不仅仅要是“活态”传承,还要注重运用“高科技”手段,既要在原本生成发展的环境下保护和传承,又要在人民群众生活过程中进行传承。建立“高科技化” 的保护体系,配合系统化和整理化的解读,形成一个线上博物馆-“会动的博物馆”,用文字、视频、音像的方式去记录非遗传统舞蹈,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非遗传统舞蹈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

在后疫情时代要注重综合的方式去传播,不仅仅是以往的剧场和教室中的专门人才培养机制“双循环”,侧重艺术性和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多地将眼光和角度投放到社会面的传播。在当下的大环境,注重美育与素质教育,我们更应该注重非遗传统舞蹈的各项社会功能作用“高科技”手段对其综合化、普及化地传播,进入校园中的课间操、社团课,美育的同时传播非遗文化的种子;介于“电视”的平台,将剧、舞融合,交叉的形式呈现给大众非遗传统舞蹈,起到普及性的美育作用,提高人们的审美和综合素质;运用“互联网”各类社交软件平台,例如“抖音”“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等,宣传及普及教育非遗传统舞蹈,做到人人知、人人舞,让非遗传统文化大众接力下去。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阐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时代无论发生了什么变化,流淌在我们血液中镌刻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的养分。在新时代下,我们要立志做优秀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为非遗传统舞蹈的发展和传播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热巴舞蹈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学舞蹈的男孩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舞蹈课
老传统当传承
首届热巴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在昌都举行
参加《西藏昌都首届热巴舞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有感
帕雄热巴的描绘与解释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