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班本课程创生 支持幼儿亲历体验

2022-03-05钟美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班本亲历马拉松

钟美玲

(厦门海沧实验幼儿园,福建 厦门 361000)

幼儿体验学习是以幼儿的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为前提,以幼儿的自主体验和自我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学习活动[1]。基于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实施班本课程[2],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需求和经验,支持幼儿参与班本课程的创生,支持幼儿亲历体验实践,才能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但基于班本课程创生支持幼儿亲历体验的实践探索,目前还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一是幼儿缺乏认知体验,经验由教师直接灌输传授,幼儿被动接收。由于幼儿年龄小,探究经验缺乏,教师在班本课程创生的过程中,会将经验直接灌输式地传授给幼儿,没能让幼儿亲历认知体验,建构积累他们自己的经验。

二是幼儿问题不被关注,导致幼儿没能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体验。教师在班本课程创生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按自己设定的课程实施线索及课程框架去实施,很少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与问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调整,更没法支持幼儿聚焦问题深度探究。

三是幼儿实践体验流于形式,没能让幼儿深入体验迁移经验。教师在班本课程创生过程中,虽然给予幼儿体验实践的机会,但是往往放不开手、放不下心,使得幼儿实践体验流于形式,体验不深入。幼儿虽已积累了相关经验,却没法迁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本文聚焦以上三个问题,以大班《马拉松》班本课程为例,探析班本课程创生支持幼儿亲历体验学习的策略。

一、支持幼儿亲历认知体验:深化认知,积累经验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到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体验学习就是幼儿听到、看到、做过、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帮助幼儿深化认知、积累经验。在班本课程创生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小,探究经验缺乏,教师往往会将经验直接传授给幼儿,幼儿无法亲历认知体验。教师灌输式的经验传递虽能帮助幼儿获取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幼儿听到的,不是他们看到的、体验到的、做过的,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领悟,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体验认知的机会,要引导幼儿亲历认知,才更有利于他们建构积累自己的经验。

大一班教师经过倾听幼儿的表达,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拟定以幼儿感兴趣的“马拉松比赛”为创生点,开展班本课程。那么幼儿的兴趣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于是班级教师追踪问迹,通过与幼儿反复多次谈论,亲子问卷调查等多途径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教师发现班级幼儿对马拉松很感兴趣,但90%的幼儿对马拉松赛事的规则、要求等不了解,这也证实了:虽然马拉松这个主题来源于生活,但幼儿是比较不熟悉的、不了解的;针对幼儿感兴趣且又缺乏经验的情况,教师要怎样引导幼儿亲历认知体验,丰富马拉松比赛的相关经验呢?教师通过分发“马拉松”亲子调查表,让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做调查研究,并带领孩子去现场观看马拉松比赛,或是在家观看马拉松比赛电视直播。另外班级还有5 名5 周岁以上的幼儿报名参加厦门马拉松亲子跑(全程1.8 公里)。活动后,教师组织幼儿将亲子调查表展示交流,鼓励幼儿运用简单的符号、数字、图画等方法表达自己对马拉松的认知与感受,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同伴们进行分享。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马拉松大调查”“观看马拉松比赛”“参加马拉松亲子跑比赛”等方式亲历认知体验,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记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在“看马拉松”“画马拉松”“说马拉松”等活动中,感受马拉松挑战自我、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初步了解马拉松的由来,知道马拉松的比赛规则、比赛路线等,积累了马拉松比赛的相关经验,为班本课程创生夯实了基础。

二、支持幼儿亲历探究体验:深度探究,提升经验

英国现代课程论著名专家斯坦豪斯认为课程的意义是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生成的,课程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而展开。[3]但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根据预设课程框架与方案来开展活动,较少关注幼儿的问题,极少提供给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别说引发幼儿深度探究。其实班本课程创生过程就是幼儿聚焦“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亲历体验的过程。那么教师怎样关注幼儿问题、分析幼儿问题?怎样引导幼儿聚焦核心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体验学习呢?

在大班《马拉松》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马拉松比赛有许许多多关注的问题,经过教师分析,幼儿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关于路程、路线的问题(“马拉松要跑多远”“是怎么计算马拉松的路程的”“马拉松路线为什么要在海边呢”等);二是关于马拉松比赛规则的问题(“马拉松比赛怎样计时”“比赛中哪些行为是违规的呢”“什么人才能参加马拉松比赛”等);三是关于马拉松补给站的问题(“比赛的时候肚子饿了怎么办”“想上厕所了怎么办”等)。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将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分门别类地张贴在“问题墙”,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探究体验。那么哪些问题可以深入探究呢?这是需要教师分析诊断的。如马拉松比赛路程、路线及比赛规则等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幼儿与同伴交流、信息共享,或者查阅材料(图书、视频等),调查访问等分组探究方式,快速解决的;如马拉松补给站的问题是很多幼儿感兴趣且困惑的,并有研究价值的,就可以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于是教师以“肚子饿了怎么办”“想上厕所怎么办”等问题切入探究马拉松补给站。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们发现长达4-5 小时的马拉松比赛居然有十几个食物补给站,还有十几个流动厕所,也就是说马拉松运动员不用担心上厕所和肚子饿的问题;于是教师及时抛出问题:马拉松到底有什么补给站呢?它们有什么用呢?在师幼共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幼儿了解到全程马拉松的补给站有水源补给站、能量补给站,还有医疗救护点。水源补给站、能量补给站补给的主要有水、能量饮料、水果、盐丸、能量胶等。学生在探究中惊喜地发现:补给站的设置有很多的小秘密哦!补给站是从比赛后5 公里开始设置,接下来是每隔2.5 公里设置一个补给站;赛程的前面3~5 公里补充水和饮料,5~10 公里就增加吃水果点心,10~15 公里就增加盐丸和能量胶……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为什么每个补给站都提供水和运动饮料?喝白开水好,为什么马拉松补给站还提供了各种运动饮料呢?剧烈运动的时候不宜喝太多的水,到底喝多少水适宜呢?由此可见幼儿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异议;那么马拉松比赛中只能喝白开水吗?喝多少适宜呢?于是师幼一起邀请了西西的妈妈(马拉松医生志愿者)来答疑解惑,原来马拉松比赛运动量很大,运动员需要多次补水,所以每个补给站都有提供白水与运动饮料;运动员补水不应只喝白水,而是要与运动饮料搭配起来喝。因为运动员大量流汗,身体的盐分丢失,身体在脱水脱盐的情况下,如果只喝白水会引发恶心,甚至水中毒;运动员每次喝水250 毫升左右(正好一纸杯),所以每个饮水点有提供大量纸杯供运动员喝水,补水要少量多次。幼儿们在这个调查访谈的过程中,不仅懂得了科学饮水方法,也获取了科学运动保健知识。在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幼儿还脑洞大开,设计了很多的补给神器:有机器人、按摩器、无人跟踪器、救助报警器等。机器人可以为运动员们提供擦汗、更换衣物等便利服务;按摩器等可以为运动员们按摩腿部肌肉,提供全身按摩服务;救助报警器可以让运动员们随身携带,根据身体情况,如出现危险则进行救助报警,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在班本课程创生中不仅关注了幼儿的问题,还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并找准“马拉松补给站”这个话题,以“肚子饿了怎么办”“想上厕所怎么办”等问题为切入点,引领幼儿探究“马拉松比赛有什么补给站,它们有什么用”,进而又对“马拉松饮水点的补给,以及怎么饮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正因为有教师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支持,才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求及亲历探究体验,才使得幼儿获得不同的体验,积累提升不同的经验。

三、支持幼儿亲历实践体验:深入实践,迁移经验

皮亚杰认为,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活动形式更利于儿童经验的获取与迁移[4]。教师都知道要最大限度地鼓励支持幼儿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主动探索实践,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并运用、迁移已有经验,但在实施过程中,虽会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但是放不下心、放不开手,教幼儿实践流于形式,没法迁移经验。其实,体验者本人在体验之后必须有所作为,在尝试中体验中去检验,使得体验学习产生了迁移,这样的实践体验才有意义。[5]

在《小小马拉松》中,幼儿积累了各种各样有关马拉松的经验,怎样支持幼儿深入实践、迁移经验呢?于是教师让幼儿成为“马拉松”活动的筹备者和组织者。要怎么筹划活动呢?学生经过了调查访问后,开始为期一周的马拉松运动会准备。他们设置招募展板精选运动员;开设了身体检查区域,填写体质检查表;制定一周运动计划、睡眠计划、饮食注意事项等;每天运用智能手环监测心率、运动强度,统计运动时间,分析运动情况,交流分享运动收获等;结合卡路里消耗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饮水、膳食、睡眠等补充;经过了一周的身心准备,问题又来了:怎么来准备一个微型马拉松赛事呢?选择什么样的场地,要跑几米合适呢?跑步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补给站要提供什么东西呢?要提供什么奖品呢?……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和幼儿不断地思考讨论、协商决策,分组活动:有的幼儿计运动员号码牌、裁判标志;有的设置马拉松比赛场地,确定并丈量500 米马拉松赛程;有的设置比赛起点和终点;有的设置食物水果和能量补给站、医疗点;有的设置了颁奖台,准备平时在美工区制作的“滴胶作品”为获奖奖品;有的准备布置比赛场景物品如气球、彩带、围栏等,还准备计时器、比赛统计表等。在紧张的筹备后,“小小马拉松”比赛正式开始啦!有的幼儿亲身体验马拉松运动员,在赛道上驰骋,在补给站上进食,在医疗点接受救助;有的幼儿亲身体验医务人员,为运动员们提供医疗服务;有的幼儿亲身体验志愿者,为运动员们倒水、提供食物;有的幼儿亲身体验裁判,为运动员们计时登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成为实践体验的亲历者,他们组织策划了“小小马拉松”活动,模拟比赛游戏情境,体验各种角色,他们实实在在亲历、切切实实体验,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深入实践、迁移经验的体验。

综上所述,实践体验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的主要方式,这种以实践体验的学习活动会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又会不断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促进幼儿学会整合信息、独立解决活动的问题[5],这也使得幼儿的体验学习更有意义、更有深度。

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鼓励支持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6]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去做,去亲历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引领幼儿感知、理解、领悟、内化、行动,而不是直接给予幼儿“答案”,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验学习给予幼儿的是“渔”方法,而不是“鱼”的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作为幼儿体验学习的支持者与引导者,在班本课程创生过程中,要为幼儿搭建体验学习的机会与平台,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要支持幼儿充分多维感知、多种操作、多元体验、多重发现、多次实践、多面验证、多样表达;要放手让幼儿实践体验,要放权让幼儿自主探究,要放任让幼儿表达分享,要放眼幼儿经验提升,才能让幼儿在亲历感知、深度体验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班本亲历马拉松
我亲历的百年党史上的这次“伟大转折”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冰上马拉松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晚清报刊中的粤剧班本及其创作群体探考*——以《时事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
我亲历了分田到户
亲历,九年别样神话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