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麦田里的守望者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

2022-03-05

今天 2022年5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管理

念 瑞

(环县耿湾乡郜庄小学 甘肃 环县 745700)

引言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班主任需要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中,完善对学生的理念塑造和价值指引,实现对学生的阶段发展培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爱和温暖,以及个人的职业素养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强权式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以成人化的思维模式,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或者是不应该什么。班主任通过强权式的威压,强行约束学生的行为模式。但是班主任却忽略了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和充满探索欲的年纪,一味的强权式管理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不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特性和心理规律,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这种大家长式的强权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反而压制了学生的天性发展。

1.2 随意化管理

班主任的工作职能主要围绕教育和管理,两者相互协调统一,也相互促进发展。由于班主任的工作繁杂,工作压力过大,班主任缺少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统筹,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集中调研。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目标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是教育管理形式过于随意,缺少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班主任缺少教育管理的专业能力,这种目标化和随意化的班级管理方式,很容易流于表面形式,无法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1.3 班级管理的片面化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认为只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和班级纪律管理就可以了,导致班主任将教育管理的重心主要集中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常规的纪律管理。而忽略了教育管理的本质,是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管理。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分数,而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综合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不是主观的学习成绩评定,而是利用过程性发展评价,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班主任摒弃传统的片面化管理认知,而是在科学化、系统性的管理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全面发展。

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应用原则

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进行内化理解,并进行创新应用。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围绕学生的主体发展原则,思考探索怎样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怎样的管理更能促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在立足学生主体原则的基础上,围绕教育和管理两个层面,实现对学生的发展培养。其次是个性化原则。教师在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板中,还需要推行个性化原则,在客观认知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培养。最后,则是学生的自主性原则,教育管理的深层内涵,在于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通过赏识教育,以积极的鼓励评价代替严苛的消极性管理。在积极的评价鼓励中,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3.班主任对班级的教育管理应用

3.1 科学化管理,建立学生档案

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行科学化的教育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在档案记录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学习状态[1]。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摒弃成人化的思维方式,站在学生的视角出发,设置科学性和开放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科学化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不再是管理者和服从者的从属关系,而是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班主任可以定期举办主题交流班会,分享自身在这个阶段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在情境认知和情感共鸣中,打破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自身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教育管理疏导,促进学生和班主任建立信任的基础。通过爱和温暖的人性管理,在信任和理解的引导中,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在爱和温暖、理解和信任的人性化管理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行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式。

3.2 分层管理,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中推行分层管理模式,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管。班主任围绕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设置班级干部,由干部委员管理各个小组长,小组长管理组员,班主任管理班级干部委员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2]。在分层管理中,由班级干部管理组长,明确传递相应的班级教育管理要求。引导组长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对应的行为规范,引导组员之间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在分层分组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等小组学习中,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进步。在群体的集体意识目标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班干部之间讨论交流,明确对学生管理的目标方针。在分层管理中,班主任并不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而为了让教育管理能够落入到实处。班主任设置分层管理的形式,让班干部管理每个小组,组长管理每个组员。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班主任设置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落实教育管理成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管理。

3.3 个别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班主任通过集体教育为班级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班主任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管理。对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特性,进行个别教育管理,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譬如,对于前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防止学生的自满,引导学生发挥榜样带头的精神,带动全班的学习引导。对于中等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班主任通过进步发展的激励方针,提升中等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管理。对于后进生,由于学业成绩的影响和自律能力的不足,导致后进生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规范的薄弱。在对于后进生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分析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关心热爱和严格要求的管理,完善对学生的理念塑造和价值指引。为了促进对学生教育成效的发展,教师科学划分互助小组,完成对前进生、后进生、中等生的合理划分,实现学生的先进带后进,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班主任在集体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管理,提升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

3.4 家校共育,提升教育管理实效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侧重于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忽略了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以知识技能教育为主,实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指引。但是对于学生的理念塑造,需要的是家长言行指引的家庭教育。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交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方式,实现班主任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科学指导。而在沟通交流中,班主任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在对学生的发展培养中,推动家校一体化的教育管理,实现对学生的理念塑造和价值引导。班主任定期举办科学主题讲座,邀请家长进行主题学习,了解学生在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变化。让家长了解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应该采取怎样教育管理方式,认识到错误的教育管理方式,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影响。在主题讲座中,教师一方面为家长讲解科学教育管理的方式,另一方面为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方式。班主任将家庭教育引入到对学生的发展培养中,通过家校共育的形式,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

3.5 赏识教育,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需要明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肯定和认同,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注重的是对于学生的过程性发展培养,通过尊重和赏识取代以往的强制教育管理形式。学生在得到愉悦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外界环境不断的强化,则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从而形成学生积极的行为模式[4]。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推行赏识教育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给与理解和尊重,充分认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认识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发掘出学生的优势特长和鼓励学生的自主进步。在赏识教育中,通过激励学生的进步发展和肯定学生的优势特长,在积极的行为体验和实践的结果中,让学生得到积极的鼓励。在内在动机驱动中,让学生能够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约束管理,以及自我进步发展的深入。班主任通过赏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进步发展都能给与积极的鼓励,从而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而言,自身的进步发展得到其他人的肯定和认同,在这种积极的体验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结束语

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明确对学生的发展目标,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促进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导。班主任不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开展特色化的教育指导。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导家庭教育能够参与到对学生的发展培养,实现家校一体化教育,促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管理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