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校园诗歌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2022-03-05王春海

今天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校园文化中学

王春海

(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地关注,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诗歌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农村,诗歌可以丰富中学的校园文化,培养农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所以,把诗歌引入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1.文化与农村中学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词,许多与人有关的活动常常被归为文化活动,但是,这个常用词,它的概念却非常多,在这些不同的概念中,涉及的对象、层面等诸多方面是一致的。中国古代传统中,文化是以文教化的意思,到现代社会,广义上的文化是人在生产与生活中创造的精神和物质的综合体,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是狭义文化。这里,文化有三重限定,一是一定的文化,说明文化也有某种特定的范围,因为范围特定,所以不同的文化有差异,二是与政治和经济有关,三是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由此可知,这里要探究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辨明这一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与中学校园文化相比,体现的是农村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个地域特色,一方面是指地域经济相对落后,以及因经济的落后,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当地的学校教育也不及城镇,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欠缺,另一方面,农村特色也可能是另一种文化优势,比如革命老区,比如传统手工艺,比如民俗民风等。所以,农村中学校园文化既有制约其建设的因素,也推动其建设的因素,在建设时,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农村中学应该发展的,利用农村中学可以利用的,提高建设水平,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农村中学校园诗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因而很少注意校园诗歌文化建设。学生进入初中,一是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增大,作业量也增加,二是学生面临升学问题。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引导者,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直接,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很难坚持,更无法实现建设目标。农村中学及相关部门的教育观念跟不上国家教育思想,把文化建设到墙上,校园文化只有形式没有实质。

3.农村中学校园诗歌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3.1 改变教育思想认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思想。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农村中学校园文化诗歌建设,关键是学校及相关教师、学生改变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教育理念,以及国家相关教育文件,从长远考虑,把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总目标放在首位。把诗歌引入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让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诗歌进入校园。引入的诗歌,可以是爱国题材的古代、现当代诗歌,也可以是歌颂英雄的现代诗,也可是歌颂新中国成就的现代诗。可以设计布置校园环境,也可以组织学生诗歌诵读竞赛表演活动等。

3.2 明确建设目标,分阶段引导开展诗歌文化活动。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是立德树人,这与城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致的。最能体现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特点的是农村中学生,农村中学生因为家庭和学校等方面不及城镇,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他们对诗歌和文化的理解力都需要提高。所以,可以把目标分为阶段性目标,而阶段性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比如校园诗歌活动目标,第一阶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诵诗歌,第二阶段,能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诵诗歌,第三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第三阶段有感情既是指理解诗歌,也指能够理解并领会诗歌中的文化意蕴,最后阶段目标的实现是以前面两阶段为基础的。比如朗诵现代诗《我爱你,中国》,这里朗读诗歌的校园实践活动的最后目标是树立学生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读出感情就要求把诗歌的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感情,学生在朗读中又加深这一感情,从而实现情感目标和总目标。

3.3 建设原则。

3.3.1 因地制宜原则

农村中学因地域的农村性,决定了农村中学生具有不同于城镇中学生的独特性。农村经济落后,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到远方的城市去打工,农村中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由年龄较大的长辈监护,另外,有部分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转到县城学习。所以,留在农村的中学生数量较少,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不足,所以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因地因生而进行,即因地制宜原则,增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因为有了针对性才能实现学生文化的素养目标。设置校园诗歌文化活动,一是要降低要求和难度,二是能够切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比如与农事有关的劳动诗歌,让他们能够理解劳动,理解父母远离他们的原因,借助诗歌维系并加强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联系。这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属于校国诗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3.2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从农村中学的特点出发的,结合中学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诗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中,过程阶段化,目标分层化。比如根据不同的年级,以及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设计具有年级特色的班级诗歌园地,随着年级的变化,要求也逐渐提高,在高年级,不仅围绕教材,也可拓展到课外,并且创作农村留守学生题材的精短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表达对远方父母的情感,弘扬中国孝道文化,更可展望自己的未来,树立自信心。由此可见,循序渐进原则是切合农村中学校园诗歌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3.3.3 实践活动原则

如果要让诗歌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诗歌文化真正成为学生的基本素养,没有实践活动是无法实现的。针对当前文化建设的墙面化、形式化,必须从实践活动的原则出发,把诗歌文化引入情境活动中,改变农村校园生活单调的现状,丰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诗歌诵读竞赛,诗歌对决赛,诗歌创作展开等一系活动中,才能把文化落实到学生身上,并且形成农村中学特有的学校精神。

3.3.4 素养养成原则

农村中学资源欠缺,所以诗歌文化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利用诗歌资源,让诗歌资源不仅在语文学习中,而且在素养养成中体现其价值。在建设中要以素养养成为原则设计并建设校园文化,开展诗歌活动,利用农村地方文化资源。在素养养成的原则下,比如在革命老区,结合当地的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家的诗歌和描写革命先辈的诗歌,在学习中,学生对革命先辈有了切身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成为一个有人的人,真正地做到利用有限的农村中学资源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正是这一系诗歌文化认知是以素养养成为原则的,才能让校园文化浸濡学生的精神世界。

3.4 实践内容。

3.4.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丰富的诗歌资源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而诗歌资源也是容易获取的,在农村中学学习资源欠缺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诗歌资源,发掘诗歌意蕴,进行文化建设。比如杜甫的家国情怀诗歌,李白对人性独立的执着追求的诗歌,文天祥的爱国理想诗歌等。

3.4.2 革命文化诗歌

中国共产党在开创新中国过程中的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一份珍贵的财富,是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诗歌有革命家创作的诗歌,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长征》、《卜算子.咏梅》等,也有写英雄人物的古体诗歌,还有写革命历史中英雄人物的现代诗歌,另外,有些农村处在革命老区,比如甘肃会宁会师纪念地,甘肃庆阳革命老区等。这些都可引入校园,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校园中布置英雄塑像、图片、诗词等。

3.4.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诗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诗歌而言,主要可以用现当代诗歌,这类诗歌,农村学生无论在朗读还是在理解都相对容易,尤其是这类诗歌题材广泛,切近生活,有些写的就是当代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农村中学中引入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诗歌,比较容易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4.4 实践活动。

(1)开展诗歌朗读竞赛活动。诗歌朗诵不仅是语文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而且是素养养成的途径之一。在小学中诗歌朗读的基础,便于农村中学中继续进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设计灵活生动的诗歌朗读活动,可规定篇目竞赛,可规定主题竞赛,也可规定体裁竞赛,还可自选篇目竞赛等。

(2)组织学生结合诗歌进行手工制作。学校或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诗歌进行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来理解文化,传承文化。比如设计毛泽东的《长征》一诗,要求学生把诗中所写的地点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展示出来。

(3)建设校园诗歌文化网络平台。农村中学的图书馆普遍建设落后,但多数通了网络,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设诗歌学习平台。

(4)校园布置中恰当布置诗歌,形式灵活。可手绘手写,可制作设计,也可图画张贴,还可树立诗人塑像等。

总之,农村中学校园诗歌文化建设既有与中学文化建设相同的地方,也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这样,文化建设才有意义和价值,也能泽被一方。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校园文化中学
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