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惊弓之鸟》为例谈精读课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2-03-05李锐云

今天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雁课文教学方法

李锐云

(陇南市成县朱家桥学校 甘肃 陇南 742505)

任何事情的解决过程中,只要运用了恰当的方法,必然会是水到渠成,教学中也不例外。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富有个性的,充满灵性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向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挑战,努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高效的学习和最大的收获,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然而由于当前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方式方法的困扰,致使精读课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和素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这种现状亟待加以解决与改善。

1.当前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所转变,但以讲代替读的现象依然较为明显,特别是粗放的讲课文、机械式的复述以及从解决课后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没有任何形式的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过于偏重于读的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过度的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则会适得其反,笔者通过参与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的观摩课可以看得出,大部分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时,侧重于学生自读和教师引导读为主,以至于好多学生阅读的很乏味,甚至丧失了阅读的兴趣,让原本可以突出学生阅读兴趣的课堂,逐渐变的枯燥了起来,极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1.2 不注重阅读方法的提炼。精读课文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要精读精讲,而最核心的就是注重阅读的方法,因为只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让学生顺利“破万卷”。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时,往往以“放电影”的形式实施课堂,过于借助PPT,没有留给学生遐想和思考的余地,只让学生认真读,不引导学生怎样读,缺乏必要阅读方法引导的精读课文教学,其课堂实施的具体效果也不会有多少起色。

1.3 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为课堂教学的结果带来惊人的实效,但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方法上依旧是照抄照搬以往的案例模式,笔者在参与学习组织的语文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一个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精读课文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课堂教学中也没有新颖的地方和引人注意的亮点,这主要是源于教师们并没有静下心了研究精读课文教学的方法,长期缺乏教法创新的精读课文课堂教学,必然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2.精读课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对策探究

在语文精读课文教学中,只有抓住有效的环节巧妙开展教学策略和方法创新,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实现学科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精读课文第二篇《惊弓之鸟》课文教学实践为例,就精读课文教学的方法创新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2.1 要在教学前了解清楚具体的学情

什么是学情?学就是学习。情,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惊弓之鸟》这篇课文为例,开始上课前,老师并没有急于上课,而是问孩子们,上课前对于这篇文章你们都干了什么事?还需要什么帮助?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孩子们的课前预习程度老师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孩子们说的,需要学习什么,咱们就学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是引导学生学而非“牵”学生走。在课堂教学中,将孩子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向我们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提出挑战,极大地释放孩子学习中的天性。

2.2 要在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学法

学法即学习方法。“惊弓之鸟”本身是一个成语故事。那么,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为此,老师让不同的学生作出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答案是各不相同的。老师首先教孩子们要学会倾听,倾听每一个答案的不同,运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大雁是“掉”下来的,而不是被“射”下来的。于是,成语的意思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一只受伤的大雁由于听到弓弦的声响而掉下来。这就是惊弓之鸟,这里的弓指的是弓的一个组成部分——弓弦。那么,我们平时遇见的成语,都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去理解它的意思。其次,在学习生字时,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学,如悲、惨、情,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和心情有关的字。学生找到了这些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自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3 要在讲读中融入言语表达艺术

学言即学习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语式说出来,如“被”字句变“把”字句,虽然句子变了,但意思没变,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魅力。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掌握句子的变化,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在学习“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两句话中的“直”时,让学生自己去想:第一个“直”是大雁听到弦响,一着急就直往上飞,这个“直”指的是“使劲”的意思;而第二个“直”则表示掉的形状,箭伤崩开后,大雁可能就死了,就“直直的”从半空中掉下来了。讲到这,学生边说边用手比划,这两个“直”字的意思立刻一清二楚。这个字在不同的句子表达中,意思是不同的,这就是同词异义。另一方面,读写结合,当学习魏王夸更羸时,魏王只说了一句话:“真有这本事!”抓住这个句子,让同学们想:你觉得魏王是怎样夸更羸的呢?赶紧写一写。就这样,将读写教学轻松结合起来。

2.4 要强化对识字教学的引导

学字即学习生字,传统教学一般是先音、形,最后义。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如在学习“愈”这个字时,老师让学生解释“愈”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伤口没有好,光说“愈”,那就是“好”的意思,那他为什么是“心”字底呢?哦,伤口愈合了,病愈了,心情就好了,所以,它是“心”字底。在学习“雁”这个字时,让同学们说大雁飞行时的队列,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老弱病残都在中间,健壮的都在两头,雁群产生的气流可以帮助弱势的大雁飞行,而大雁从不单飞。学生一下就脱口而出:“雁”字有两个单人旁,因为是一群,所以后边有四横,中间的一竖表示一股强大的气流。不管孩子的解释对不对,但孩子们肯定记住这个字了。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很难懂的字的音、形、义,在具体的语境中都被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2.5 要提高对段落大意的解读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段落,和学生一起学习习作。在文中最后一段,更羸分析大雁受过箭伤时有一段话,四句话是环环相扣,相互连贯,缺一不可。因为大雁受过箭伤,所以飞得慢,因为飞得慢,所以离开同伴,因为离开同伴,所以得不到帮助,心里害怕,这样,一听到弦响,它就掉下来了。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共同学习,让孩子们体会到原来这几句话是这样的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从而引申到作文教学,同学们在写句子时,也应该思考如何让句子做到环环相扣。

2.6 要突出对写作意图的精准把握

《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在文言文的基础上翻译过来的,原文出于《战国策》,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内容,必然有其特殊的写作意图与含义,引导学生开展这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首先明白文中的“鸟”主要指的是哪一类人,然后通过学生精读课文找到鸟为什么会被空的弓箭吓着坠落,通过一系列原因分析,让学生找到“鸟”坠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心的不安和有愧,反过来昭示后人要形式问心无愧,要心正胆更正,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精准把握来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系统理解,也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招。

2.7 要实现对学生语文探究思维的培养

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探究,不仅来自于对基础知识点的自主掌握,更来自于挖掘课文当中包含的哲理与道理,以便用来更好的支持探究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如主人公更羸的自信和对魏王夸下的海口,不仅来自于更羸平时的观察仔细,更得益于更羸分析的准确和积累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掌握这一知识点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语文主动探究思维的培养,要通过平时的多积累、多思考和多观察,来进一步提高对语文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综合实践能力。

2.8 要注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精读的侧重点是读,回归点仍然要落实到阅读上,注重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文教学永恒的主题,在具体的精读课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服务于课文教学,助力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大面积提升。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更羸与魏王对话的情境和场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开展阅读实践,或者开展“惊弓之鸟”情景剧表演,在学生切身体会更羸自信满满,魏王十分好奇的心理特征变化中有效把握阅读的节奏感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体会,从角色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总之,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创新,突破,以学生为中心是最根本的主旨。虽然只是短短一篇课文,但老师通过这篇课文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无限的。不被教材限制,通过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更多的考虑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如何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知识。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去联想、想象,最终达到学生自己想要的效果。做敢于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的新型教师,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奋斗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大雁课文教学方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背课文的小偷
大雁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大雁
大雁曲
大雁飞过
背课文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