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虫酰胺防治甘蓝田常见害虫应用效果分析

2022-03-05池艳艳林少源陈炳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酰胺小菜蛾甘蓝

池艳艳,林少源,徐 淑,陈炳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0 引言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属鳞翅目、菜蛾科,多以幼虫取食叶片,将叶片食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全叶吃成网状,在甘蓝苗期常会集中心叶为害,影响甘蓝的包心。黄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属同翅目、叶甲科,以成虫和幼虫两种虫态对蔬菜造成为害,成虫取食叶片,苗期最为严重,幼虫为害地下根部,蛀食根皮,使植株调萎枯死。甘蓝蚜虫(Brevicoryne brassicae)属同翅目、蚜科,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煤污,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并能传播病毒病。小菜蛾、黄条跳甲和蚜虫均是甘蓝田常见害虫,繁殖力强,为害严重,现今多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随着施药次数的不断增多、抗药性的不断增强,常规药剂的使用剂量不断升高,导致环境污染、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迫切需求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药剂来轮换使用。

唑虫酰胺是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现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所有)研发的新型吡唑杂环类化合物,通过阻止能量代谢系统中电子的传递,导致昆虫无法进行氧化磷酸化,从而使得昆虫无法获得和贮存能量,最终死亡[1-2]。唑虫酰胺具有触杀作用,可杀灭成虫、幼虫外,兼具杀卵、抑制取食和抑制产卵作用[3],杀虫谱广,对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均有效。现已有研究报道其对茶树茶小绿叶蝉、茶网蝽、柑橘木虱、柑橘锈壁虱、黄瓜瓜实蝇、小菜蛾、蚜虫、红火蚁等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4-15]。唑虫酰胺对单一特定害虫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尚未见其对一种作物多种害虫的报道。为了明确唑虫酰胺对甘蓝上多种常见害虫的防效,探明其用于防治一种作物多种害虫的可行性和合适剂量,现进行相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美国默赛技术公司;1.8%阿维菌素乳油,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5%啶虫脒乳油,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作物:甘蓝,小菜蛾试验的品种为‘春甘101’,黄条跳甲和蚜虫试验的品种为‘春甘103’。

1.2 试验方法

1.2.1 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的田间试验2018 年试验:甘蓝于10 月1 日移栽,10 月17 日进行施药。试验地点是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试验设30%唑虫酰胺悬浮剂67.5、90、112.5 g/hm2,1.8%阿维菌素乳油13.5 g/hm2和空白对照,共计5 个处理。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4 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 m2。采用佛山市顺德区合利植保器械有限公司产3WBD-16B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药液用量为900 L/hm2。

2019年试验:甘蓝于10月20日移栽,11月14日进行施药。试验地点为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其余与2018年试验相同。

虫口调查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第13部分: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鳞翅目幼虫GB/T 17980.13—2000》进行[16]。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5个点,每点用尼龙绳标记固定调查2株,共调查10株作物上的活幼虫数。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天调查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1.2.2 唑虫酰胺对黄条跳甲和蚜虫的田间试验2018年试验:甘蓝于10月5日移栽,11月1日进行施药。试验地点是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试验设30%唑虫酰胺悬浮剂67.5、90、112.5 g/hm2,5%啶虫脒乳油45 g/hm2和空白对照,共计5个处理。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4 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 m2。采用佛山市顺德区合利植保器械有限公司产3WBD-16B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药液用量为900 L/hm2。

2019 年试验:甘蓝于11 月1 日移栽,11 月27 日进行施药。试验地点为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其余与2018年试验相同。

黄条跳甲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第18 部分: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GB/T 17980.18—2000》进行[16]。成虫调查方法是每小区随机选取20株作物调查活成虫数,幼虫调查方法是每小区3点,每点调查2株,将植株根部及周围泥土挖出,并用清水漂洗,调查泥土中幼虫数量。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2天调查成虫数,药后7天调查成虫数和幼虫数。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27部分: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NY/T 1464.27—2010》进行蚜虫试验调查[16]。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5个点,每点用尼龙绳标记固定调查2株,调查整株甘蓝的蚜虫数。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 天调查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6.0 软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田间防效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

2018 年30%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图1)表明:药后1天,试验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67.5、90 和112.5 g/hm2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52.59%、56.46%和60.59%,各剂量间差异显著;中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3.5 g/hm2的防效(56.11%)相当,差异不显著。药后3 天,各处理的防效均有所提升。药后7天,试验药剂3个剂量的防效达最高,为81.33%~89.17%,彼此间差异显著;低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无显著差异。2019 年田间试验结果(图2)表明:药后1 天,试验药剂有效成分用量67.5、90、112.5 g/hm2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53.05%、59.12%、63.38%,中、高剂量间的防效相当,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的防效;中、高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3.5 g/hm2的防效(61.03%)相当,差异不显著。药后3 天,各处理的防效呈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药后7天,试验药剂3个剂量的防效最高(82.65%、88.54%、91.34%),中、高剂量间的防效相当,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的防效;中、低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图1 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试验结果(2018)

图2 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试验结果(2019)

2.2 唑虫酰胺对黄条跳甲的田间防效

试验结果(表1)看出,2018年药后2天,试验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67.5、90和112.5 g/hm2对黄条跳甲成虫的杀虫效果分别为62.36%、70.58%和74.91%,药后7天对成虫的防效有所下降,为46.51%~60.58%,对幼虫的防效为21.62%~30.38%;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45 g/hm2的防效与试验药剂中剂量处理相同时间的防效相当。2019 年药后2 天,试验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67.5、90和112.5 g/hm2的防效分别为60.80%、67.18%、72.54%,各处理间的防效差异显著,5%啶虫脒乳油45 g/hm2的防效(66.86%)与试验药剂中剂量的防效相当;药后7 天试验药剂对黄条跳甲成虫的防效下降为44.15%~60.68%,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的防效(50.79%)与试验药剂中剂量的防效相当;试验药剂对黄条跳甲幼虫的防效为34.37%~47.71%,中、低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相当。

表1 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甘蓝黄条跳甲的田间试验结果

2.3 唑虫酰胺对蚜虫的田间防效

从图3可知:2018年药后1天,试验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67.5、90、112.5 g/hm2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49.15%、53.16%和61.46%。药后3 天,各处理的防效有所升高。药后7天,试验药剂3个剂量对蚜虫的防效升至73.52%~88.03%,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中、低剂量的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的防效(90.40%),高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

图3 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甘蓝蚜虫的田间试验结果(2018)

2019年唑虫酰胺对蚜虫的试验结果见图4。药后1 天,试验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67.5、90、112.5 g/hm2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53.91%、59.51%、64.63%,各剂量间差异显著,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45 g/hm2的防效(70.04%)显著高于试验药剂各个剂量的防效。药后3 天各剂量的防效有所上升。药后7 天,试验药剂的防效达最高,为77.34%、83.28%、90.16%,彼此间差异显著,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的防效(91.17%)与试验药剂高剂量的防效相当。

图4 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甘蓝蚜虫的田间试验结果(2019)

3 讨论

本研究中30%唑虫酰胺悬浮剂3个剂量对小菜蛾的药后7 天防效均在80%以上,刘小明等[12]研究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45、67.5、90、112.5 g/hm2药后1天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61.49%、71.12%、76.45%、81.06%,药后7 天防效分别为68.00%、80.50%、85.39%、88.56%,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本试验中虽然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112.5 g/hm2对甘蓝蚜虫的防效低于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45 g/hm2的防效,但两处理对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如2018、2019年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79.67%、88.03%和83.28%、90.16%。赵鑫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225 g/hm2和375 g/hm2对燕麦蚜虫的药后7 天防效为72.61%、88.28%。段晓东等[14]报道了5%唑虫酰胺乳油2000倍、1000 倍和500 倍对甘蓝蚜虫的药后7 天防效为71.41%、87.52%和90.14%。徐紫云等[17]报道了30%唑虫酰胺悬浮剂2500倍和1500倍对豇豆蚜虫的药后1~7 天防效均为100%。冯淑丽等[18]研究表明5%唑虫酰胺乳油1000倍液药后5~7天的防效平均为93.5%。本研究均与以上相关报道结论相一致。唑虫酰胺对黄条跳甲的相关研究尚未报道,本试验首次研究了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黄条跳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112.5 g/hm2对黄条跳甲的两年药后2 天防效为70.58%、74.91%和67.18%、72.54%,均相当于或优于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45 g/hm2。

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较高的环境适应性、耐寒性和抗病性,甘蓝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据统计,中国甘蓝种植面积约90万hm2,居世界第一位[19-20]。长期以来,由于复种指数高,农药使用频繁,害虫抗药性增强,害虫为害日趋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目前,甘蓝上常见的害虫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蓟马、斑潜蝇等[21-25]。本试验仅评价了唑虫酰胺对小菜蛾、黄条跳甲和蚜虫的防效,下一步需选择试验靶标更丰富的甘蓝田进行试验,进一步明确唑虫酰胺对甘蓝田其他常见害虫的效果。

4 结论

本研究2 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112.5 g/hm2对甘蓝小菜蛾的药后7 天防效为85.63%、89.17%和88.54%、91.34%,均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3.5 g/hm2;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112.5 g/hm2对黄条跳甲的药后2 天防效分别为70.58%、74.91%和67.18%、72.54%,均相当于或优于对照药剂5%啶虫脒乳油45 g/hm2;两处理对蚜虫的药后7 天防效分别为79.67%、88.03%和83.28%、90.16%。综上可知,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112.5 g/hm2能较好的控制甘蓝小菜蛾、黄条跳甲和蚜虫的为害。

猜你喜欢

酰胺小菜蛾甘蓝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变色的紫甘蓝
厨房色彩游戏
0.5%印楝素悬浮剂防除白菜抗性小菜蛾药效研究
紫花地丁中的抗补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紫甘蓝
香附酸的化学结构お
蔬菜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杂环单酰胺类化合物及其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