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本局热度正当时
2022-03-05马春生
马春生
一年融资2 771亿元,注册企业数量近16万家,车圈吸金竟如此疯狂。
资本重仓汽车,竟然如此疯狂?
亿欧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及其相关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405件,融资金额高达27 71.5亿元。平均每个月有超过225亿元的资金涌入汽车产业的各个角落。
资本疯狂加注,反映到行业发展的结果是井喷。
企查查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近16万家,与2020年同期相比几乎翻倍,相关企业注册总数超过40万家。
万事过犹不及,汽车圈的资本热同样引起了相关人士的警觉。
在NIO Day 2021现场,蔚来汽车创始人、CEO李斌表示,目前造车没有400亿资金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这不是吓唬创业者”。同一时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央视专访时也警示大家,行业可能迎来第二波洗牌期。在回忆上一个洗牌景象时,何小鹏仍心有余悸,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在ICU病房里,一个在门外等着进去”。“宇宙网红”马斯克也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放出狠话,“如果历史可以借鉴,那么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无法渡过下一场衰退”。马斯克对这一时刻的预测与何小鹏不谋而合,“最迟不会晚于2023年”。
这些话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发言者的心里算盘,但提醒后来者入圈需谨慎的告诫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这并未阻止资本的热情。2022年元旦假期刚一结束,沉寂已久的爱驰汽车便以完成数亿融资拉开了新年序幕;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也对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可能进行关键性扩张”的预测。加之早已定调2022年收钱的牛创新等,无一不预示着2022年大汽车产业的资本赛道并不寂寞。
资本逐利是本质,但不傻。见惯了华尔街这种国际大场景,也经历过当年内河造船用麻袋扛着钱入场,后续集体去“沿海自杀”的惨烈教训。为什么一遇汽车“误终身”?
2021年第二届世界智能汽车大会现场,势能资本创始合伙人黄俊发表了“汽车人的新创业时代”的主题演讲,并在后续接受《汽车观察》专访时,对中国汽车“吸金热”的问题给予了多角度阐释和洞察。
资本热的两大诱因
黄俊认为,资本之所以热衷汽车,主要有几大诱因,其一就是国产化带来的供应链的替代机会。黄俊称之为“存量市场”。对于“存量市场”的具体体现,黄俊表示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国产主机厂话语权的提升。之前是主机厂提出需求,然后给到Tier1,Tier1给出系统方案,由他们决定供应商,是一种垂直的供应模式。而现在以主机厂为中心的圆桌模式,由主机厂来做系统的总体设计,各大供应商可以围成一桌一起探讨可以给出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同时还有软硬件的解耦,过去软件算法是放在硬件中的,现在分开单独招标,其实是重构了行业生态的格局。
这一变化带来的结果就是,让很多玩家有机会参与进来。“由于游戏规则重新定义了,也会顺应这些新的游戏规则出现新的玩家。”黄俊表示。
“存量市场”的另一体现是“国产汽车产品附加值提升”。以往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主要用在合资车型上,国产车型主要还是拼价格。但合资产品的供应链是相对稳定的,这使得很多年以来,汽车产业圈表现出了一种“排他”的特性,新的玩家很难有机会融入这个江湖。
中国车企的快速发展,让这一境况获得改变。黄俊指出,国产汽车市占率从过去的占比增加到了目前的50%,这为行业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商业场景。“这是一个变革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主机厂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并不是纯粹的国产替代、成本优先的考虑,而是更多去考虑性能和研发。在这种情况下,主机厂对供应链的创新要求就会越来越强烈,“为什么逼着供应商去创新呢,因为他们需要做一个更好的产品,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有辨识度,这为市场带来一些机会。”
这是资本最看重的机会,原因很简单,这相当于全球汽车产业江湖的重构。一句话概括就是,只要你参与进来,就拥有成为未来世界汽车江湖“大厂”的机会。
黄俊以手机举例道:“目前流行的全面屏就是中国企业的杰作,世界级大厂苹果也在利用这一产品。”因此,成为大厂不是空想,而是一切皆有可能。
资本热衷于汽车产业的另一大诱因是电动化和智能化,黄俊称之为“增量市场”,具体而言就是电动化带来的产业链的整体变革。
黄俊表示,智能化为产业带来创业机会,主要是因为数据。基于数据的感知、融合、决策产生的新的方便用户使用的功能。“最典型的功能场景就是自动驾驶,当然除了自动驾驶以外,现在随着数据维度的增加主机厂也在不断尝试去开发一些新的功能点,基于这些数字化的改变带给用户的体验是一个新的值得期待的增量市场。”
据了解,2021年整个智能汽车一级市场投资轮次上集中于早期。主要集中在B轮以前,天使轮占11%,A轮占21.1%,B轮占9.9%。“把行业进一步拆细会发现汽车研发与制造以及汽车科技两个板块拿到了非常多的投资,其中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投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2.6%,汽车科技投资增长最快,2021年增长达到了168%左右。”
投资周期还很长
对于未来汽车产业资本热的走向分析,黄俊也给出了与李斌、何小鹏、马斯克等一致的答案。
他认为,主机厂的融资境况确实十分激烈,但这并不是说其他人没有机会了。在行业的大变革时期,任何人都有机会经过“大浪淘沙”,成为最后坚守的弄潮儿。“只要你的产品有创新,你就有机会,只是入局的时间越晚,容错的几率就越少,甚至没有。”
同时,黄俊指出,汽车产业的跨度非常大,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这三个板块都有跟汽车相关联的项目。比如3D打印项目与汽车内饰有关,新材料与电池有关等。
这样的特点也导致汽车产业的投资周期被拉长,“目前而言,不同的品类在一级市场的投资还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对主机厂的投资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的红海,但是对核心零部件的投资还在一个非常早的初期。”
黄俊分析指出,目前摄像头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0%,激光雷达的国产化率大概在50%,但像毫米波雷达、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赛道国产化率只有不到10%,所以对于某些赛道来说可能进入到投资的后半程,但是在另一些赛道却是刚刚起步。
这也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资本入局。对于某些企业来说,这预示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愚以为:此处该有掌声!
记者手记
我与黄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振华重工创始人管彤贤为偶像。而我俩的不同点在于,黄俊与管彤贤一样都曾是技术大牛。在投身金融圈之前,黄俊是振华重工最年轻的设计工程师之一,完成了振华首个起重机零整改发运,参与了首台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的从零开始的正向研发。
犹记得,当年振华的高光时刻,其产品在美国受到的待遇是:旧金山市临时关闭金门大桥25分钟,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车队为其运输船让路,造成旧金山市交通堵塞,形成了万人空巷、两岸争睹中国起重机的景象。
汽车产业是否也将迎来这样的荣耀时刻?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开疆扩土正当时。2021年12月29日,比亚迪在老挝首都万象向该国总理府交付首台汉EV。2022年初,蔚来挪威首位车主Gunner Birkenfedet在被问及为什么用50万元人民币购买中国汽车时表示,“嘲笑中国制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今,在挪威中国品牌汽車的售价都超过了30万元,蔚来还计划在挪威推出售价超过100万元的跑车系列。供应链层面,比亚迪刀片电池已是全球首创,宁德时代2021年的海外装机总量更是名列前茅。
感动于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努力,期许未来中国企业实现更多的品牌与技术的全方位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