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2-03-05李芙玲
李芙玲
摘 要: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本文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结合教学实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利用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随着新高考模式推行,高中地理教学开始侧重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理论,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促使师生之间形成更加和谐的生态“教”“学”关系。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国外OECD组织在1997年就对“核心素养”展开了研究,并制定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指标体系,并且为世界各国研制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的模型。我国从2013年展开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由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多单位成立核心素养攻关小组,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特色核心素养体系。提出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要素,以及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个指标。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已经不再满足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
核心素养学科化是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学者叶跃泉等人基于人文、技术和科学三个角度对高中地理学科素养进行了解读,并且指出地理素养是学生地理学习后形成的稳定品格。吕志忠老师则是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人地观念、全球意识、国家理解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在国内众多学者和老师的共同探讨下,使得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越来越清晰。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总结了高中地理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具体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构建人地观念素养
怎么培育学生的人地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关系,思考二者之间的影响。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让学生深入情境激活思维,并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观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人地观念的理解。
比如在“農业地域类型”新课导入时,笔者从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了两幅农田景观图,其中一副是衡阳地区的水稻种植景观图,另外一副是益阳地区的蔬菜生产图。让学生思考哪幅图体现衡阳市农业生产主要特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创设情境,一方面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现实生活,可以加强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深化人地观念素养的教育。
(二)结合教学实例,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培养的是学生识记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的综合思维能力。
比如学习《城市与环境》时利用教学实例,在课堂导入某省份城乡面貌的图片以及人均收入数据,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开展教学,让学生思考城乡发展的差异。有学生答:“城市和乡村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经济收入水平不同,欠缺就业机会,社会服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有学生答:“农村地区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的生态资源难以标准化,农村金融无法发展等等是农村落后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拥有大量的产业集群,人口密度大,资本流动性强,这是城市地区的发达的主要原因。”在课堂上应用生活的实际案例开展教学,课堂气氛更加自由开放,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综合思维能力。
(三)结合校本教材,培养区域认识能力
区域认知指的是人类对处于不同区域的地球表层的认识。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从地域视角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区域认知素养后,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将地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笔者认为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校本教材、课外资料等,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提升区域认知能力。比如课外资料可以给学生提供《国家地理杂志》《旅游》《中国地理》,让学生加强对国内各个省份区位要素的认识。另外校本教材方面,可以编制湖南气候、湖南农业、湖南工业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湖南的耕地类型、水资源分布以及气候变化,让学生思考湖南地区农业发展具有哪些优越区位要素、工业发展具有哪些优越区位要素。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素养
实践是地理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例如笔者开展了一次调查本地区的PM2.5,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测量PM2.5,具体活动安排如下所示:第一步:安排2人小组组,发放PM2.5测量仪,选择地点,做好数据记录。第二步:当第一组测量完成之后,交给下一组学生按照第一组的测量方式进行PM2.5的测量和数据记录,然后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小组都完成测量。第三步:实践活动测量天数为28天,由本班的地理学习委员和班长总结PM2.5的数据。第四步:上交一份有关PM2.5的影响因素与危害的调查报告。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行动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地理实践力。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推动了高中地理教学变革,高中地理老师应构建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发展观,指导教学设计、课堂实践以及课外活动,但是当前仍然存在部分教师未能理解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育的内涵,也缺乏相应的教学手段,需要广大的教师共同努力,打造培育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叶跃泉.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 2021, 2(12):134.
[2]吕志忠.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