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4伍星慧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玮鹏校区518172
伍星慧[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玮鹏校区 518172]
将影视作品引入小学教学这一议题一直受到我国学界的重视。如何有效、恰当地使用影视作品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服务已经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陶行知先生曾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指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之,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一、导入式运用策略
1.情境导入,想象画面
这类导入方式尤其适合写景类的文章。以《火烧云》教学为例。教师可播放《火烧云》图片或者视频。在初读后,通过将看到的录像与《火烧云》文章比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说看到的火烧云与读到的火烧云有什么不同,从而进行品读、赏析:视频纪录与文字纪录有何不同?阅读文字,你想象到的画面是怎样的?视频是否符合你的想象期待?把你的想象期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通过比较,学生获得阅读体验,掌握阅读景物类文章的方法。
2.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为例。在导入时,教师可选择《你是这样的人》音乐短片,展示周总理一生为民辛劳奔走的一幕幕场景。在这样的气氛烘托下,学生进入阅读时的状态是入情入境的,达到了未语情却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启发式运用
1.比较式启发,感受形象再塑造
如果文章与影视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尤其是类似《小英雄雨来》这样的影视作品,基于文字与影片的匹配度非常高, 我们主要的做法就是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中,《人物描写一组》中的选文都是名家名篇,学生在学会描写人物方法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达到新课标“引领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广阔空间”的要求。在学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之后,学生对“祥子”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通过引入《五分钟读完一本书骆驼祥子》介绍视频,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积极性。然而,由于学生对时代背景不够了解,他们在阅读时总感觉有许多困惑。因此,笔者找到与之相关作品的章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作为人力车夫的艰苦生活状态。情境展现,音乐渲染,不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2.互动式启发,体会语言文字之妙
互动式启发即利用影视作品,通过辩论、写影评等方式让学生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产生互动,引发读者与作者、作者与创作者的共鸣。
以《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教学为例。对于六年级的孩子而言,通过文字看出“凤辣子”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实在有困难。如果加上《红楼梦》的电视剧片段一起分析对比,效果肯定就大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红楼梦》文学名著、影视、戏剧等不同形式作品,并鼓励学生进行比较、理解、整合、再创造。具体运用策略如下:一是初读课文,交流对王熙凤的印象;二是细读聚焦,对衣着、语言的印象;三是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分析“凤辣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四是读原著,再次形成印象。由此,通过初读感知人物形象,细读研究人物形象,观看影视剧体会人物形象,再读原著形成人物形象的结构,获得对人物形象的立体认识。
陶行知先生曾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一文中指出: “三十年前中国的教科书是以文字做中心,到现在中国的教科书还是以文字做中心。现在和从前一样,教科书是认字的书,读文的书罢了。”
如果我们把语文书只是当成识字课本,那经典文学作品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我们能将书教活,将书中的人物形象变得立体,那学生就能从片段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对作品就会形成自己的理解。
以五年级下册的选文《景阳冈》阅读教学为例。武松作为施耐庵小说《水浒传》塑造得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有血有肉,在人物塑造上兼具“勇”与“义”的水浒英雄特点,理解武松人物形象对理解整个《水浒传》具有重要意义。将《景阳冈》的阅读与影视剧片段结合,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文本人物形象与影视人物形象比较异同
原著与影视作品都为读者刻画了武松这样一个能喝酒、神勇无比、力大无穷、无所畏惧的打虎英雄形象。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有困惑:“写武松喝酒是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还是贬低了武松的英雄形象?武松究竟是莽撞、好面子,还是英勇?”通过阅读与影视形象的对比,学生发现,影视中的武松形象是对文本形象理解后的产物,能让我们对武松的豪迈粗犷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每个人对文本人物形象都会有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因此,阅读文本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思,发现语言文字的妙处。
(2)借助影视剧,发现文学作品写作手法的妙处
打虎前的武松是个喝酒无度、不听人劝、一意孤行、爱面子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影视剧作品中,店家的劝告从侧面也把武松的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文本阅读与影视剧的对比发现,武松喝酒不听劝告这看似有失常理的行为却极大地彰显了武松独特的个性,这也是文学作品中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体现。
(3)借助动作戏,发现动作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在打虎过程中,武松表现出超人的神勇。文中描写武松打虎时的“一扑一掀一剪”特别生动传神,然而每个学生脑海中想象的打虎画面还是很不一样的。在学习文本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演一演武松打虎,再观看影视剧。学生发现:虽然动作戏很好地呈现了画面,但弱化了“一扑一掀一剪”的表达效果。文字中的武松形象是大家脑海中想象的武松形象,而影视将这一形象具象化了,反而很难满足读者对武松形象的想象。因此,围绕“如果我来拍动作戏,我会怎么改编这一剧本”这一话题,学生兴趣极浓,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影视作品需要把握适度原则,以防影视资源喧宾夺主,弱化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又要尽导读之能,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两者不可偏废。
三、结语
好的影视作品是生活的再现,是匠心的运用,我们可以利用影视作品感受生活,还原生活,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文学素养。然而,如果对影视作品资源不加以归类与整理,或者使用时间与时机不对,那么使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对影视作品的选取内容、使用目的、使用策略都要精心思考,让影视作品的使用为阅读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