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教育助推“双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04姜志强杨家国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督导双减人工智能

姜志强 杨家国

(1.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镇中心学校237300 2.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解放路第三小学237100)

人工智能技术是构建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一环,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主要起到了提升教育质量、精简教学环节的作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可以加快教育回归本源的过程,为“双减”政策的顺利落地和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

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的改革目标和教育方向,在“双减”政策推出后,课堂的教育时间大幅度减少。为了在更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确保教育的高效性和高质量,教师需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构建可视化的课堂空间和精致化的作业框架,实现对学生的充分引导,使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这样不仅能在减少教学量和学习量的同时保持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积极性。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在“双减”中的实施途径,明确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方法,成为教师在落实“双减”时应首先思考的内容。

语音识别、智能检索等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为智慧化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依靠人工智能的帮助,教师可以更快推动教育回归本源。人工智能技术拥有足够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作为支撑,且对空间和时间的强制性要求不高,因此在因为“双减”政策而导致的课堂空间和教育资源精简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教学将为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将彻底改变传统教育固定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某一学习内容的方式,让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做到因材施教,构建个性化、自由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和生动化的体验,真正让教育教学回归到对学生思想及性格等方面培养,起到为学生充分减负和促进学生素质发育两方面的作用。

二、“双减”政策下的基础教育转变趋势

1.教育认知的转变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和课外辅导负担,有效缓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教育现象。故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在新时期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目标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更新自我的教育认知,正确认识“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适应“双减”后的新课堂环境,自己就要先做到对“双减”的理解和适应。为此,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通过不断接触新教育知识和教育观念,让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上升到新台阶,从而充分适应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和“双减”政策施教要求,保证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与教育大环境、大方向贴合,实现教育过程中的全面减负和对学生素质的充分提高。

2.施教方式的转变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劳动实践、科学实验、阅读鉴赏已成为学生课外作业的主要内容。从这些教育内容可见,在“双减”政策影响下,教育重点从原本的书面作业转向更具操作性和自由性的实践活动。学生被鼓励摆脱课堂桎梏,进入社会之中,用亲身观察和亲自思考的方式去检验所学知识,锻炼自我素养,这是“双减”政策实施后,传统教育发生的最明显的转变。基于这种转变,教师要采取更科学化的教育方式,赋予施教过程直观性和动态性,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和更具生气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得到综合化成长。

3.教育内容的精简

“双减”政策的推出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及作业总量,在“双减”政策推出后,教育内容将会被大幅度精简,传统的堆砌式作业设计便不能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课堂环境中出现。所以,在这种政策下,学生的课上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到全面施教、充分施教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外施教的限制,教师需要找到一种更先进、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观念的传达和对知识的传递,如此才能助力学生良好进步,同时保证减负工作的扎实落地。

三、“双减”教育下的教育落实难点

1.教育督导实力薄弱,难以落实监督任务

随着“双减”政策、新课改、新高考改革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与实施,教育教学的重点逐渐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知识接受、知识积累能力转化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素质成长、技能实践等方面。但某些地区,如个别高考大省,功利性的教育思想依然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考出高分数,依旧会采取让学生大量刷题、重复练习等手段加深学生的固有记忆。在“双减”政策下,教育督导的条件保障尚不充足,区域教育督导评价主体的行政层次大多低于督导评价对象的行政级别,虽然功利性教育思想在教育一线依然盛行,但相关机构却难以做到严格监控,这直接制约了教育监督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一些不良的教育现象没有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妥善解决,课外培训、功利化教学等问题难以根治,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减负”,这也增加了“双减”教育落实的难度。

2.教育问题多元复杂,督导全面指导乏力

不同地区因为教育背景、教育氛围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教育问题也复杂多变。例如,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成果,不少教师主张“多做、多练、多学”的教育思路,在课堂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任务量,设计大量的模拟考试任务,让学生依靠频繁参与和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实现对考试诀窍的掌握。这种做法其实是利用了考试本身的规律性和特征性,学生只要记忆这些规律和特征,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但是,纯粹利用记忆考试规律的方式应对考试,并不是对自我能力的展现,也违背了考试用于“检验知识利用情况”的初衷。且长期如此,还会造成学生的刻板记忆,让学生生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的心智成长。但是面对这类复杂、困难的具体问题,教育督导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往往难以给出合适的指导。究其原因,在于教育问题和教育方案绑定太深,如前文“反复练习,培育刻板记忆”的教育思路,虽然存在巨大弊端,但直接取缔这种教育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便会迅速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彻底整治教育问题就变得颇为棘手。

3.教育管理水平不高,督导反馈效果欠佳

因为教育管理水平不足,督导的反馈效果欠佳,相关实际情况无法正常反馈给接收部门,导致政府和相关教育水平行动迟缓甚至无作为。例如,虽然“双减”推行后,学生的课外培训被减少,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但很多家长出于个人期望等缘故,还是会在学生的休息时间强迫学生参与学习,这导致了学生的负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减轻。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性质特殊,相关部门无法有效给予督导,也难以接受到合适的反馈,导致督导反馈效果欠佳。

四、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双减”的策略

1.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学习平台

“双减”政策下,人工智能技术以开放式教育学习空间摄入优质教育资源,如此,可以精准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抓住学生的学习特征,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靠信息技术帮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教师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设备准确识别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专业设备全程掌控学生的在线情况,这样,教师就能知晓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对于杜绝学生逃课、代课或者刷课等现象有很大帮助。且人工智能成为教师的智能助手,与教师一起工作,帮助教师处理出勤问题以及简单的选择题作业批改问题,这样也可以减少教师工作量,让教师从低附加值、重复性高的教育任务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将注意力更多放在课题钻研上,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贡献出更优质的教育方案。

2.以开放式教育学习空间摄入优质教育资源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良好的记录和备份作用,可以用“留痕”方式记录下每名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依靠观察学生在线学习的记录和学习时的访问数据来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倾向,依靠这些数据确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制订符合学生现状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观察、记录和归纳,获知学生的学习强项和学习弱项,制作强弱项分析数据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学习路径。如此就可以在减少作业量的情况下,让教育依然保持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帮助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之余,学习成绩也不会因为教育方式的突然改变而出现骤然下跌等问题。

3.以平台互动扩充教育空间范围

通过平台互动,教师可以将教育范围扩充到传统教育中无法触及的教育死角。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而借助智能技术,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将教育范围推进到家庭之中,通过网络沟通等方式让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认知同步更新,同时保证“双减”政策成功落地,避免出现“学校减负而家庭不减”“教师减量而家长增量”的现象发生,让学生真正得到负担减轻,获得快乐自由的成长空间。

五、结语

在“双减”政策落实中,还存在诸多难点,如教学模式改变带来的教育质量下滑,家长忧虑而不愿配合减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可以构建良好的监控平台、沟通平台和资源平台,满足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督导需要,满足减负在课堂和家庭中的落实需要,满足学生自学的资源调取需要。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和掌握智能技术的应用方式,将之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育以及对学生知识吸收的有效加强。

猜你喜欢

督导双减人工智能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