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立德树人,深耕语文本质
——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2022-03-04王晓云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252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亲情德育初中语文

王晓云(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 252000)

立德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方向,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新课标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方向。语文是一门教育元素众多的基础性人文学科,其不仅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

1.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是新课程标准的直接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思维教育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造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新课标的直接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不仅成为新时代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引领崭新时代的开端。

2.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是语文与德育关系的内在要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与此同时,语文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与德育教育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尽管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选取课文的题材、风格等不同,但所有的语文教材均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语文教材中生动的语言文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汉字文化,可以让学生切实理解汉字之美,也能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途径

1.通过阅读渗透德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指出:“文所以载道也。”故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初中语文课文中涵盖了大量的德育主题,如团结互助、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教师可以充分考虑《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直接挑选出显性的德育素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通过《鱼我所欲也》《邓稼先》等文章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通过《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文章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类阅读素材,紧抓重点字词句,带领学生深入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感情。

(1)及时引入名人事迹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及时引入名人事迹,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例如,在讲到花木兰、居里夫人、少年鲁迅等名人事迹时,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促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进而促使学生深刻认识相关人物的性格、品德等。又如,在学习《花木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故事、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有更清晰的感知,然后详细介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关键诗句。通过诵读这些词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2)加强亲情感恩教育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阅读材料,强化学生的亲情观念,对学生开展亲情感恩教育。在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片段,展示了父爱如山的深沉和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教材等情况,巧妙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具体生活情境从而深刻体验父爱如山的真挚情感。通过动情的朗读,将个人情感融入文本之中,将课文中的思念、感动、亲情及时带给学生。朗读之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直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烘托课堂氛围。通过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亲情观。

(3)及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爱国主题题材的文章,这是教师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讲解这类文章时,教师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情况,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当时时代背景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并达到德育渗透的良好效果。例如,在讲解《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1941 年的时代背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白杨树代表了什么形象,白杨树和楠木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思考并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能及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通过写作训练强化德育

写作不仅是对中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应包含审题环节、选材环节、收集素材环节、写作环节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抓住契合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以及自由选题等几个方面。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和分析写作题目,明确写作的具体目的,进而掌握作文的主题和主题所蕴含的深层次的道德因素。例如,对于写人的命题作文,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老师、朋友、父母等自己非常熟悉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人物形象的内在美、行为美、性格美、品质美,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人性的光辉,接受良好的品德熏陶。在接下来的收集素材环节,学生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仔细筛选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行为层面均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学生在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及时分析作文中渗透的意见、观点和思想,从而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水平。教师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道德水平,才能对其更好地针对性开展德育。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写作训练中,很多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做法,像随意丢弃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外卖饭盒等,这些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还能使学生在行文的过程中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求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并从生活实践中得到感悟和启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倡导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重视实践活动在德育渗透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学生认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注重实践活动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劳动技术活动以及组织研究性学习等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生活实际,达到理论知识的升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被生动感人的人物、故事所深深感动,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和道德情感。例如,在学习完鲁迅先生的《故乡》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次“我的家乡”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走进家乡、走进社会,全面了解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家乡的教育发展水平、家乡的文化习俗、家乡的历史古迹、家乡的名人逸事……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家乡情结。再如,在学习完《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话亲情”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组员通过相互配合的方式呈现出自己眼中的“亲情”。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极高,有一个学习小组采用了“亲情话剧”这个角色扮演方式,从选取素材到斟酌文字,从角色扮演到舞台设计,学生倾情参与、全身体验、真情演出,以自己的方式向全班同学阐述了什么是亲情。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深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亲情意识,总之,通过实践渗透德育,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德育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教师开展德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德育上的特定职责,采取通过阅读渗透德育、通过写作训练强化德育、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等多种有效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抓住德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渗透,推动语文与德育的全面深入融合,培养中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和语文素养,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亲情德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