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

2022-03-04张翔北京市中古友谊小学10004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双减体育教师

张翔(北京市中古友谊小学 100045)

2021 年7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下发后,基层学校应结合政策,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小学体育教学也应乘着“双减”政策的东风,打造高效快乐的体育课堂。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1.转变理念,明确减负增效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而提出的。当前,部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指标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且超重、肥胖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程度上与学生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保证有关。因此,“双减”政策的下发是为了让学生减少课业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运动,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号召。

基层学校要强化体育课堂教改意识,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体育课程目标,避免体育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陶行知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体育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肩上的重担,在理解“双减”政策含义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根据体育课程各领域目标、研究水平目标,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等原理去统筹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每学年、每学期、每单元、每周都有具体的体育运动目标,检查学生达成情况,确保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营造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为了创造这种真教育,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创造,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中去锻炼。学习平等是指教育学生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沟通融洽。友爱是教师给予学生爱的呵护。

当学生喜欢教师,信任教师,其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升,也将带来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产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自觉地发挥自身能动性,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这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诉求,呵护引导学生。

3.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质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为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扩充体育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更广阔的体育视野。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只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在“双减”政策下去达成体育教学减负增效的目标。体育教师应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通过书本学习,也多向他人请教,借助网络检索学习,积极参与教育培训。

教师也应加强行为约束,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多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得失,主动参与相关教改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精选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在“双减”政策下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精选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契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是带领学生强身健体,在教学中秉承“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的理念去精选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付诸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活动,防止体育学习变成“空中楼阁”。技术学习是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内容和手段,也是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对于技能教学应该有合理的定位,既不能淡化,也不能偏重,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做好对学生运动技能指导。

5.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学生终身体育观

部分学校体育课往往处于教学的边缘地位,往往因一些考试、一些活动被随意占用。甚至在很多学生家长的印象里,体育课可有可无。正是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使得学校、家长、学生都以文化成绩为中心,认为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学生身体只要达标就行。

也有部分文化课教师经常会抢占体育课或占用体育活动时间,导致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偏少。对此,体育教师应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让各学科老师都能关注体育教学,给予体育教学相应的支持和理解,也改变学生对体育课固化的印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也不能因为怕得罪同事,充当“老好人”而刻意减少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必须保证学生每天锻炼时间,给予学生身心愉悦的体育锻炼,指引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6.创新体育考核方式,给予学生快乐体验

小学体育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课堂常规的遵守情况、体育理论的理解情况而展开的。为真正贯彻“双减”政策,可以弱化理论考试,或者以口头进行,也可以当堂学、当堂测。在考核时应确保考核内容是全方面的,有体育基础知识的考核、卫生体育保健知识的考核同时,也可以就一些重大体育赛事的延伸性讲解进行考核,增加学生知识获得的主动性,激发其求知欲,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切实减轻学生考核压力。

二、加强“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关注

1.制定分层次培养目标

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体育运动实际,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能带动学生有效训练的训练目标。在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的情况下,不采用同一标准衡量学生,而是基于学生差异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培养目标。

2.结合层次目标,逐级施教

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逐级推进教学目标的落实。要力争实现每一个目标的落实,让每个孩子在体育训练中,精神得以熏陶,体能得以发展,身心得到愉悦。不要贪求最高目标的快速实现,导致很多孩子跟不上、完不成,以至于中途放弃,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3.考虑个性差异,开展个性练习

在落实基础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如,男女生差异、健康与不健康差异、理解力高低差异、个人爱好差异等,采取个性化练习的方式,让不同的孩子接受不同项目、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训练。教师要把控好练习的尺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去组织其进行阶段性的训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

三、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来说是契机、是支持,学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体育教师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力军,必须基于“双减”政策理念去着手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层层压实责任、任务落实到人,让“双减”政策价值得以真正发挥。

猜你喜欢

体育课双减体育教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