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竟无钱是好官”
——李公堤礼赞

2022-03-04范基公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机缘县官县令

范基公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晚清县令李超琼》一书,是符合时代精神的佳作。此书得以出版,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当代机缘。

历史渊源在于李公堤。

李公堤在一百多年前由元和县令李超琼主持修建,当地民众为彰显李超琼的功绩,百姓称之李公堤。李超琼,光绪五年(1879)举人,后历任漂阳、元和、阳湖、无锡、吴县、南汇、上海、长洲等地知县。

初任元和县令时,秋雨成灾,洪水为患,庄稼毁坏,时常翻船。他深知民间疾苦,把兴修水利放在首位。他千方百计筹资,并实行“以工代赈”,终修成了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苏州金鸡湖长达1400 米的长堤。清除了水患,便利了元和县与金鸡湖东部的交通,堤东的南斜营也因此逐渐繁荣。人们常把李公堤比作西湖的苏堤。当今,李公堤是国家认定的国际风情特色商业街,是苏州首席滨水娱乐区。百姓称誉李超琼是“顾怜老百姓的好官”。对此,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的学者一直有意愿为李超琼立传。

当代机缘来自李公塑像。

2009 年,苏州市纪委和工业园区工委为纪念李超琼逝世100 周年,在李公堤上为李超琼树立了大型铜质塑像。李公堤之两端,原有纪念亭,内竖“李公堤碑”。2007 年重修,“籍历史故实,亦旌李公之德”。新塑像碑亭石柱刻楹联:“李公筑堤阻浪蔽风喜看舟楫平安过,黎庶怀德构亭立碣遥望湖水感念多”,横批:“沧桑留痕”。

或许是李超琼在天之灵的感召,时过百年,已年过七旬的孙辈传人李宙先生偶然从网上看到了苏州人民为李超琼所做的一切,感慨万端。2011 年清明,李宙、李逊兄弟前往苏州祭祖,并与其他后代商量,决定将家中多年冒险珍藏的李超琼日记稿本43 册,诗文集11 册,共计200 多万字文献及大量杂著、书信,全部无偿赠给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这真应当说是历史机缘的巧合。

翔实的史料,为原来只写过一篇怀念李超琼短文的李巨川(山长水阔)先生展示了生动的画卷。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这部30 余万字的人物传记。

古代的四大清官包拯、海瑞、狄仁杰、刘墉,他们的英名已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他们中不乏身居高位以至宰相,而李超琼为官二十几年,却做的只是“七品芝麻官”县官,但他同样以清正廉洁,流芳千古。李超琼以民生为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除永垂青史的李公堤外,他的爱民事迹举不胜举。

第一位的是为民除害。上任伊始,微服私访,以雷霆万钧之势抓捕严惩赌头,为民除害。陆续有人以送“万民伞”来表达对禁赌的拥护。他特别重视对民众的教化,在溧阳县翻印《弟子规》三千册,用以教民。他身体力行,每遇财政困难,时常解囊充公,不计其数。他自掏钱购麦种予民,出资助学,政务公开,不接受招待。外出为不扰民,常夜宿船上。

李超琼深得民心,每每调任,民众送“教善得民”匾、“循良继美”匾、“德威法明”碑牌。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烈日当空,他启程赴阳湖任知县,元和乡民“环跪持香”攀留,以致他只得下轿,乡民一拥而上,抢着把县令的两只靴子脱下挽留。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李超琼曾为宝山县县令窦殿高写了一对挽联:“老友语即定评,憨而好辩多真气;近人诗可移赠,死竟无钱是好官”。这也正是他基本品质的写照。他明确提出为官是否廉洁的标准:死后不留余财是矣。这苛刻的标准,他身体力行。

李超琼逝世后,这条消息在上海传得沸沸扬扬,1909 年4 月7 日的《申报》称:“正任李县令身后萧条,(债务)积累颇重,殊觉惨然。”家里已经不名一钱,连丧葬费都凑不出,“几无以为殓”。幸有上海绅士仗义,筹集白银一千两为李超琼治丧。一个月以后,上海士绅和市民一千多人在白云观为李超琼举办追悼大会,寄托民众不尽的哀思。

县官是政府的基石,县官腐败,大厦将倾,县官清廉,国泰民安。笔者想,在为官之道上,焦裕禄的心应是与李超琼相通的。

山长水阔先生矢志为清官立传,可敬可赞。应该说,《晚清县令李超琼》一书,是一份问卷,各层次为官者亦应捧来一读,望能掩卷深思后,扪心自问:“见贤思齐乎?”

猜你喜欢

机缘县官县令
缩写《聪明的县官》
县官对“员外”忌惮为哪般?
县官断案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县令判案
浅析艾丽丝·门罗小说《机缘》中“无法看清的现实”
不曾杀陈佗
追寻心灵的自由
挺身为民的何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