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
2022-03-04郭秋霞
郭秋霞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东汕尾,516600)
幼儿园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主张实施素质教育,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很多幼儿园根据教师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判定教师培养质量的高低,这样一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就成证明的关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输送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深远影响。为了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适应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时执行“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其对构建新时代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促进我国高职学前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实际就业中的需求现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试点推行“1+X”证书制度所面临的难点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1+X” 证书在岗位需求中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思想水平的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正处在创新发展时期,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本、专科学前教育毕业生规模已超20万人。随着2016年二孩政策的放开,加之现阶段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幼儿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质量也有待提高。[2]因此,国家加大力度扩招学前教育人才,并提出了专业培养计划。“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证书”是“1+X” 证书的前身,为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1+X” 证书制度奠定了发展的路线。
为了满足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对优质师资的迫切需要,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制度,即“1+X”证书制度。[3]有研究者认为,“1+X”中的“X”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基本职业技能证书,这类证书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必备的证书,如普通话等级证书;第二,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如音乐、美术、舞蹈等类别的等级证书;第三,教学型证书,如蒙台梭利证书、奥尔夫音乐证书等;第四,保教类证书,如营养师证书、幼儿心理学证书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试点推行“1+X”证书制度反映了新时代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为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学习和就业指导。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推行面临的难题
“1+X”证书制度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X”证书培训的内容应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即证书的取得应该以专业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将“X”标准、岗位要求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融合起来,使“X”证书培训与人才培养方案完美衔接。[2]现阶段,幼儿园职业准入证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随着专业认证在学前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师输出的基地,势必要承担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而“1+X” 证书制度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颁布和实施就成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然趋势。但由于“1+X” 证书制度还处于试运行时期,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在原有以职业资格准入证为导向开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课程面临着巨大挑战。[4]
(一)“课证通融”的冲突
第三批公布的“1+X” 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指出,幼儿照护可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现阶段,已有多所高职院校响应这项规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持学历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和幼儿照护证书才能毕业。“X”证书的提出并不是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原有的日常专业教学之外再设计出一套培训课程体系,而是在于将专业课程模块与幼儿照护证书所包含的课程模块、幼儿教师资格证所包含的课程模块对接与融合。目前,幼儿照护证书和幼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内容构成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然而,两种证书在课程内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使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证通融”人才培养模式陷入两难境地。高职院校不得不考虑如下问题:应该以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内容为准还是以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培养内容为准?是重视包括卫生学、营养学、护理学在内的保教知识,设置保教技能课程还是重视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课程?由此可见,现阶段,虽然“课证通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正式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但由于课程结构相对封闭,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仍处于并行状态。[5]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想获得幼儿照护证书就需要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接受幼儿照护证书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培训。
(二)课程开发的冲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实现的。高质量的课程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课程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的是课程的开发主体。第三方评价组织是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机构,负责制订证书的评价标准,理应成为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开发主体之一。但现实情况是,受利益驱动,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主体中,很少有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他们只是制订了一个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标准,如要求学生通过112学时获得7学分的选修课成绩,并没有实际参与课程建设。而现阶段,根据国家教改委的相关规定,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完成不少于2500学时的学习量,若再增加112学时,按照一周上5天课,一节课45分钟计算,意味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天至少要上6节课,这使得学生的课业繁重。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第三方评价组织应积极完善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资料,主动将人才需求、考核标准、工作过程等内容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融合起来,确保课程开发的质量。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证通融”的实施策略
(一)以“课证融通”教育理念为引导,创建创新课程体系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人民的殷切期望和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的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4]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为了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以往“基础+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过时,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现有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该向“基础+专业+拓展”进行转变,并与“课证通融”制度衔接,构建符合时代教育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基础+专业+拓展”中“基础”指的是文化素养课程学习,重点强调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专业”是指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提升岗位能力;“拓展”是指在基础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设特色课程,如奥尔夫音乐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感觉统合训练、营养学、0—3岁的托育等。“基础+专业+拓展”的课程模式规定学生在学期内要修满学分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符合现阶段学前教育的岗位要求。
(二)设置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知行合一能力
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更好地巩固和吸收。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过程中增设实践教学课程很有必要。实践教学的构建法则是基于学生的知识架构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这一角色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身的差距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最终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规律,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5]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应从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成果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主要做法如下:首先,将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创建实践课程,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职业使命感、塑造扎实的岗位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其次,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定期开展观摩教学,分批次将学生带到校企合作指定的实践基地,通过观看实际教学,初步了解幼儿教师岗位职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摩学习结束后提交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相应的点评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观摩教学中获得“真知”。最后,大力加强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以理论促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的观念。
(三)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提升幼儿教师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加强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者要格外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培养“1+X”证书制度的带头人,使其接受高规格的培训、掌握前沿的教学理论,从而落实“X”证书制度。其次,加大园校合作力度,校方与合作幼儿园要构建实践教育平台,通过观摩、实习、顶岗、小组探讨等形式使学生深入幼儿教学一线,加深对教学实践的理解,提升实操能力素质。最后,高职院校要突破传统师资引进制度,通过待遇优势吸引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兼职一线教师,并采取“一带一”的“双导师”模式,以培养优质人才。
(四)加大资金投入,搭建“1+X”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课程的对应需求,并为毕业综合设计提供基础条件,高职院校可参观示范园所,并以此为依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搭建“1+X”校内实训基地。例如:为了适应五大领域的艺术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应在校内建设声乐舞蹈教室,完善内部软硬件设置,真实还原实际幼儿园对幼儿开展声乐舞蹈教学的场景,强化实训功能;为了满足健康领域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可根据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骨骼强度、肌肉耐力等具体生理发展特点设置幼儿体能训练室,内部可增设攀岩墙、平衡木等训练设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实际为幼儿开展体能课的重点目标及注意事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教师应充分肯定基础设施在提升学生实训能力中的作用和意义,向校方领导提出合理的诉求,增设必要的实训设备。校方领导要积极采纳教师的意见,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购买实训设施,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高度还原的教学场景。[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呼应了素质培养的教育内涵,在“课证通融”模式下很好地推动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伴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施,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学前师范学生的成长规律,重构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建设、加大教学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整合专业知识、理论结合实践,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但“1+X”证书制度是一次教育变革,也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因此,在推进这一制度落实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在重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避免过度倾向,如技能化倾向和普教化倾向,真正做到教育体系科学、课程设置合理,为我国的学前教育提供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