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教育功能及其实现
2022-03-04梁明月陈宇航
梁明月,陈宇航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通过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多份文件明确指出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教育作用,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1];《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3];《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4]。这些文件均承认体育运动具有促进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这一论断亦需获得学术研究的支持。本文使用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以题名为“values and PES”(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简称PES)检索近二十年来的相关论文,通过分析这些文献揭示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一、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教育功能的表现
纵览研究,学者们几乎达成了共识: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第一,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观念的形成。亲社会行为主要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友好积极的行为,其特点是使他人乃至整个群体获益,并能促成交往双方建立和谐的关系。切切尼等人的研究认为,体育是灌输和鼓励亲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工具。[5]他们通过10节(每节1小时)五人制足球课程对三所公立学校平均年龄为13.6岁的186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体育精神方面的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指标均得到改善,与粗暴比赛、犯规和其他不良体育精神有关的变量减少,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5]苏克斯等人认为,未实施奥林匹克体育计划的学校学生在人文价值观、社会美德、个人追求卓越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实施该计划的学校学生。[6]凯美尔认为,体育与运动必须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成人社会生活所需价值观的工具。[7]伊万·阿纳斯塔索夫斯基等人认为,体育在社会和民族凝聚力、冲突后社会和过渡社会的包容和融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无可争辩的。[8]
第二,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个人取向价值观的形成。2011年,美国国家体育用品协会的研究认为体育运动有潜力影响并可能对超过2000万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9]这些影响主要涉及幸福感、团队合作、发展主动性、个人道德品质等等。黄海认为体育作为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塑造完整的人的过程,包含了体质、体型、气质、心理、性格、智能、道德等诸多方面。[10]青少年可以通过体育和运动学习并形成价值观[7],且参与体育运动的青少年表达的价值观更为鲜明[11]。厄兹登克·塞尔哈特等人发现,体育运动让11—12岁青少年的家庭价值观、科学价值观、工作价值观、传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等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12]具体来说,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积极影响。洛佩兹通过大数据调查分析得出,人们普遍认同体育对自身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其作用突出体现在合作、克服困难和遵守纪律方面。体育可以促进人们树立体育精神,可以使人努力、增强信心和毅力、变得诚实和自主、注重合作和团结。[13]这些结论与以往的研究基本契合,克莱伯等人的亦证实体育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责任、坚持、勇气和自我控制等价值观的发展[14],且与主动性、时间管理技能、追求目标和坚持不懈有关[15]。参与PES有利于学生学习各种价值观,包括公民意识、诚实、尊重和公平竞争,以及弹性、坚韧和承诺等。[16]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情感、道德有积极影响。索拉姆斯等人的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对角色发展、性格发展、道德思维水平有促进作用,体育能促进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并具有积极影响人们生活的力量。[17]课外体育活动与其他学校环境不同,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发展主动性、学习新技能和情感能力的机会。[18]它还可以提升人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感。[19]有些运动(如健美操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让参与者的审美水平和价值观得到发展。[20]除此之外,有些学者非常强调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团队意识的影响,尤其是团队性的运动不仅有利于个人健康,而且有利于团队凝聚力和绩效及组织绩效,如提高工作绩效。[21]拉森等人认为体育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团队合作及其主动性。[22]
第三,体育运动形成的价值观可以向非体育环境转移。不少学者论证了通过体育运动获得的技能和价值观可能会在青年生活的各种环境中进行转移。[23]维斯·马瑞等人认为学校体育有助于促进青年的积极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生活技能、社会心理和行为属性,同时,获得的技能可以转移到其他重要领域(学校、家庭、工作)。[24]李·欧克森发现体育价值观教育中“教学个人和社会责任”(TPSR)模式可以将运动价值观转移到其他环境。[25]有研究表明青年能够在一些非体育环境中应用PES(体育和运动)学到的价值观。[26]正如教练会看到运动员们将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学到的知识扩展到其他环境中,如在课堂上努力学习。[9]因此,教育者一定要重视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努力借助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并鼓励学生将这些品行带到日常生活之中。
二、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教育功能的实现
尽管人们可以从应然的角度认为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价值观教育功能,如改进与合作是竞技运动中最提倡的价值,克服障碍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价值,克服、合作和自律是舞蹈从业者最常具有的价值观,克服和谦卑是足球运动中最常具有的价值观,纪律是空手道和柔道运动中的主导价值观。[13]然而,实际上,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教育作用并不是必然的,而是有条件的。竞技运动也有可能滋养恶性竞争,让人们产生“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心态。[27]团体运动也可能孕育狭隘的小团体意识和不公正。因此,教育者在利用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价值观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四点内容。
(一)重视教育者自己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
如贝利·理查德认为PES为学生每个领域的发展都做出重大而独特的贡献,可以支持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社交行为,自尊和学习态度。[28]但这些好处并不一定来自体育本身,而很可能是由学生与他们的老师、父母和教练之间的互动所介导的——敬业且训练有素的体育教师以及支持型父母会显著影响体育活动的价值,并增加各种潜在的好处。[28]当教练将他们的教育实践与体育精神、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性、公平竞争的理念等结合起来时,学生的品格发展可能会得到优化。[9]凯特琳·福瑞斯等人均强调教练对青少年的影响,仅以获胜为目的的教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结果,具有鼓励、支持和民主特质的教练有助于参与者树立积极的体育精神。[9]
(二)重视教育者对体育运动价值观教育功能的认同度
教育者是否认同体育运动具有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教育效果。一项仅以获胜为基础的教练服务可能会给运动员带来负面结果。控制力强而又专制的教练会降低运动员的体育愉悦感,并有可能导致他们最终退出体育运动,而鼓励、支持、民主的教练会促进运动员建立积极的性格体验[29],从而产生对运动员的长远影响,包括改善非运动环境里的个人品格[9]。正如很多教练认为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不能仅看重比赛,还要着重培养敬业公民的基本性格特征。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主要取决于品性。这种品性不仅在体育现场,而且在所有其他机构中都将会给运动员带来好处,拥有道德上的正直将使生活更加成功。这些观念有效地推动教育者从专注输赢,到专注培养全面的人。[15]
(三)重视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建立正向的团队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教育者(主要是教练员)与团队成员的关系,以及团队成员内部的关系。埃里克森等人强调体育教练与运动员的正向关系会促进运动员的性格发展[30],因为性格发展是互惠互利的人际互动关系的结果。[31]凯特琳·福瑞斯等人认为,如果为教练提供了学习其他技能的机会(例如观点采择、同情心等),那么教练与运动员的正向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更持久。[9]除此之外,学者们还认为体育中的正向关系不仅限于教练与运动员之间,还需扩展到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麦克纳德等人认为,在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中,积极的同伴激励气氛(例如以鼓励而非竞争为特征的气氛)有利于建立正向的队友关系。[32]反过来,积极的同伴关系也有助于实现青少年的运动动机、承诺、享受和表现。[33]因此,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影响青少年的性格发展与团队的正向关系水平息息相关。[34]如果教练没有有意识地构建正向的团队环境,运动员就不可能有很好的运动表现和团队凝聚力。[35]
(四)重视教育者的价值观的教育教学能力
价值观的教学能力主要有:第一,构建良好的运动环境和团队氛围。阿尔托·格罗斯滕调查了芬兰401名中小学生,发现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越高,他们所感知到的体育锻炼的乐趣就越高。[36]因此,教育者要坚持让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频度和参与度。通过环境塑造增加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是一种有效的策略。[36]凯美尔等人认为PES通常被视为一个有利于价值观发展的平台,是促进学生形成价值观的一个特别有利的环境。[16]当教练们有意识地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形成的运动环境时,青少年品格提升的潜力可能会增加。[27]凯特琳·福瑞斯等人认为教练最常用的方式是变得更具建设性、保持积极、提供持续的赞美,并通过灌输积极的价值观让运动员在场内外相互竞争和互相支持,并在各个层面建立起坚强的奉献和鼓励文化,以求获得有价值属性的胜利。[9]柯特等人认为通过导师制促进积极的教练与运动员的互动可以优化青少年的角色发展。[37]这些发现凸显了教练对运动员发展的巨大影响,并提醒人们注意进行正规培训的必要性,以教导青年体育教练采用积极的、塑造角色的教练策略。[38]第二,培养正能量的队长。某些运动员(特别是资深运动员,如队长)如何成为新队友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9]表现出色的球员可以帮助新进或年轻的运动员,也可以专注于自身的进步。如果队长做得很出色,让队友对自己在赛道上和场下的行为负责,便有助于激励年轻的运动员提高技能和职业道德。运动员间的和谐源于队长认真发挥了领导作用。[9]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基本认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价值观有积极影响。这些影响同时包含社会取向价值观和个人取向价值观。总体来看,体育运动对民族团结、个人品质、精神面貌等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推进体育发展,提升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必然有利于价值观教育。值得深思的是,这种促进作用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一方面,体育运动本身蕴藏着促进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潜力。这些潜力促使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价值观熏陶。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是很好的价值观教育中介。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育者(如体育教师、教练)的价值观、团队关系、体育教师的德育能力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