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具身学习理论的教师教育变革

2022-03-04

教育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身体环境

郭 琦

(武昌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1],强调了教师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具身学习理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强调行动的特点有力地抨击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使各界意识到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只有知识储备的增加远远不够,应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满足其对学习的需求。因此,具身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结合具身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进行变革,提高教育质量,振兴教师教育。

一、具身学习理论概述

具身学习是20世纪末基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具身认知概念提出并不断发展的。[2]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瓦雷拉等人在《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一书中提到:“我们的思想与我们的身体、语言、社会环境密不可分。”[3]传统教育侧重于关注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着重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习者的抽象能力,将其身体和思想割裂开来,忽视其身心的共同发展,这不利于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具身学习理论严厉地批判了传统教育中限制学习者身体活动的弊端,强调学习应建立在身体活动的基础之上,将身体与心灵结合起来,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具体而言,具身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与行动、环境、经验相结合。

(一)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具身学习理论所描述的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着重强调学习者要身体力行,亲自操作。董芬等人指出,具身学习是一种用身体来认知、用身体来想象和用身体来思考与行动的学习,身体是学习的起点,身体是学习的工具。[4]陶行知所强调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5]也表明学习应该与行动相结合。

身体行动有助于认知的发展。Niedenthal发现,擅长模仿面部表情的受试者会有更好的学习成绩。[6]Grant等人通过眼动实验发现,通过操纵眼球运动,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并能提高抽象和推理的能力。[7-8]由此可以看出,借助身体行动的想象和思考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有研究表明,“在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学习者可通过对汉字字形的身体表现来学习汉字”[9]。例如,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在学习“山”字的时候,可以借助自己的身体对这个汉字进行记忆与理解。由于汉字多是象形字,因此大部分的汉字学习可以借助于这种方法,学习者通过自身身体的运动,不仅可以理解汉字的含义,还会对其书写进行记忆。学习的过程不应该只是头脑运转的过程,身体的行为运动可以有效促进一个人认知的发展。 身体作用于世界的动作造就了我们的思维和理解过程 。[10]

身体是学习的起点,早期的人类学习在实践中便是借助口耳相传进行的。在远古时代,人们借助劳动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正是在劳动中,长辈将生存技巧及各种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方式教授给后代,使后代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不断地掌握技能。这样的教育属于具身教育。

(二)学习与环境相结合

学习与环境相结合关注不同的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具身学习理论认为,身体、心灵和环境在认知过程中是统一的,认知是基于身体的,也是根植于环境的。[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重视情境的重要作用,虽然学习需要借助身体行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但人的身体是植根于情境的,人的行为也与情境有着极大的关系。环境通过身体制约影响心智活动,可以把学习看作“心智—身体—环境”建立平衡的动态过程。[11]在学习中,我们应促进心智、身体、环境的平衡,使身体既适宜于环境,又能促进心智的发展。

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获得不同的知识,因此要注重将学习与环境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等多通道去感知学习内容,从而获取直接的学习经验”[12]。

(三)学习与体验相结合

学习与体验相结合注重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李佩指出,学习者在其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产生情感、心理上的变化和反应即具身学习。[13]此定义正是对学习与体验相结合的诠释。学习过程仅仅有学习者的操作和环境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习者的行动与环境形成互动关系,教育才能真正有效。

马修斯认为,具身学习是涉及感觉、感知、身与心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体验学习,是对存在和行动的具身体验。[14]Ansell曾在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莱索托进行过一项有关艾滋病教育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各级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方式,意在缓解艾滋病的传播状况,在这些方式中,既有理论的讲授也有动作的训练。结果表明,对学习者进行的关于身体的教育与训练有效地减少了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的行为,而简单的知识教学却没有像身体干预措施那样产生类似的效果。[15]这表明,只有将学习与体验结合起来,学习者自身产生深刻的体验,才能真正达到理解的水平。

二、教师教育现状及变革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教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教师教育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活动,还间接地影响未来受教育者的发展。教师教育现在所教育的客体是影响未来学习者发展的关键人物,只有教师教育成功进行,才能更好地对下一代进行教育,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一)从注重知识的扩展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今,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教育依旧存在刻板、固化的现象。传统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既定的,注重知识的教学。教师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扩展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层面,没有给教师充分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导致教师自身求知欲和探索欲不足,认为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夯实教学知识、完善教学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动对有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的能力较低,很难做到灵活变通,久而久之,成了只会教书的“知识人”,而忽视了教师的另一职责——育人。

教育应该培养有思想和懂得创新的人。教师教育应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新时代需要的是有想法和专业判断力的教师,这些教师要有教育智识,所谓教育智识,是指对教育的创造性认识,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基石。[16]教师若要育人,首先需要育己。一方面,教师是影响学生整体发展的关键人物,若教师是一个呆板的人,则会使其学生也变得因循守旧,没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若教师没有创新精神,则会在面对教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发挥教育机智,使教育活动遇到困难。刻板的教师还会导致教育质量的止步不前,只有教师学会思考,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才能加深自身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从教师教育入手,积极地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使教师成长为能够思考和创造的人。

(二)从教育的固定化到教育的终身化和生活化

教师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的教育对象是已经成为教育者的人,他们比其他受教育者更加需要及时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适宜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培养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教师发展不仅要靠专门的教师教育活动,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思考教育相关问题,充分地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主动思考与学习。因此,教师教育要生活化,让教师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师在生活中思考、发展。

当前,虽然信息技术为教师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教育形式,但传统的集中式教育依然是主要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具有固定化、专门化的特点。固定化、专门化的教育有其优点,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师在集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系统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育不可能长期进行,教师在完成一定年限的学习之后便会终止学习,脱离这样的教育形式后教师不能继续系统地获得新的知识,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也因为长时间没有巩固而遗忘。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方式。早在1965年,保罗·朗格朗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17],这一概念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终身教育即持续一生的教育,包括受教育者需接受的各种教育。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实要求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丰富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教师教育包含的内容广泛,既包括师范教育,也包括职前培训和上岗之后的继续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此外,教师教育应积极走向生活化。教师是一份实践性极强的职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使教师教育走向生活化,教师才能够逐渐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教育资源,探索相关教育问题,促进自身发展。

(三)从标准化教育到个性化教育

在标准化的教师教育中,教育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教师学习相同的内容,这严重影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剥夺了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性学习的权利。一方面,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与职业理想,教育应给予教师自主选择的机会,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教师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教育水平发展状况也因人而异,应给予教师依据自身状况调整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的机会,使教师学习真正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知识并提高相关技能。标准化教育采用统一的模式对教师进行教育,忽视了教师的个体价值,使教师个体的独特性被淹没。如今,教师教育虽然逐渐开始注重因材施教、个体发展,但还需继续加强。只有关注每一个个体,才是真正地实现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教师的独特发展。

三、具身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变革的启示

教师具身学习是指教师通过身体体验和感知运动获得专业经验,从而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学习的方式之一。[2]将具身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师教育变革可促进教师的具身学习。

(一)在行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教育应借助行动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传统教育注重纪律的管理,主张只有安静的环境才有益于学习,但事实并非如此。对纪律的过度关注不可避免地限制了教育对象的身体活动,从而有可能使教学偏离正常的轨道。[18]教师教育要给予教师行动的机会,丰富教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对各种理论知识,可以让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使其在活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认知水平。教师教育要将学习内容渗透于任务之中,将任务安排给教师,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促使其更加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

有研究表明,行动在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学者为核心力量,他们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了“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的项目,该项目历时4年,在云南两个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19]该项目推行全身动作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 TPR),在培训和指导教师的过程中运用具身学习的方式,使项目中的教师通过该方法获得了显著的发展。[20]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具身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教师的发展,只有在行动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身能力。

(二)创设有利于终身化和生活化学习的环境

环境是获得知识、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支撑,要想真正培养适宜于新时代的教师,就要在教师教育中创设有利的环境,帮助教师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生活化。学习的终身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三点:是否有终身学习的欲望,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是否方便、快捷、多样,终身学习的监管力度是否达到应有的标准。因此,应从这三方面着手创设适宜的教师学习环境。首先,要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环境的支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继而保持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师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的教育过程,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并对教师的终身学习进行有效监管,教育者可以提供多种资源供教师选择,这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21],通过互联网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和探索。

教师教育还应该使学习走向生活化。知识学习的生活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22]正式学习是学校学习,非正式学习可以来源于多种途径,包括在学校之外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要做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一方面,应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实践课程,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在生活中增设各种学习的途径,如开设阅读角、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增加专题讲座与研讨的次数。

(三)基于教师经验进行教育

具身学习理论中的经验主要指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经历将使教师对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应考虑教师个体的文化背景、需求以及未来对职业的要求,根据这些因素提供适宜的教育,真正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教育应结合生活、教学实际以及教师的兴趣等开展。教师教育可运用具身学习理论,使教师能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感知自己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身心结合地学习,主动积极地运用自己的身体经验。只有学习者自己最清楚自身的需要,也只有学习者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的经验,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将经验与学习结合起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应采用生成性教学,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师的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调整教学目标。教师教育还要保证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使教师学习的知识真正起作用。总之,教师教育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应长远地看待,在教师教育中运用具身学习理论,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变革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学习者身体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环境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