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党的建设的总体性研究

2022-03-04袁花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总体性进程维度

袁花平

(广州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研究方法,该方法把世界视为一种总体性存在。科学的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理论实现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重要基础。[1]72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印刻在时代发展蓝图上,基于多重维度生成总体性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化整体,每个理念维度各有其独特的内涵。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党的建设也需要强调融贯一体。具体而言,这是基于不同维度有机统一起来的总体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总体性,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理解,不能停留于纯粹的知识性概念认识,而应当从党的建设本质功能、时代要求的丰富内涵中去把握。在此意义上,新发展理念与党的建设新发展存在着内在互动与深层共鸣,由此构成党的建设总体格局生成的重要指引。

一、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对党的建设进行总体性把握

从宏观架构来看,新发展理念涵括价值、体系、实践等总体性结构,体现出一种整体性视野。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对党的建设进行总体性把握,主要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功能是综合性、多面性、复合式的,运用新发展理念打造全方位的党的建设总体性发展格局。这一总体性发展以系统思维谋划党的建设全局,以科学机制聚合党的建设合力,以整体性策略提升党的建设成效。

(一)立足于推动党的建设总体科学布局

总体科学布局是党的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领域。总体科学布局不仅体现出注重党的建设的顶层设计,而且体现出重视党的建设的战略规划。在新发展理念中,需要立足于推动党的建设总体科学布局进行总体性把握,进而明确党的建设的主线,抓住党的建设的重点,以总体性高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立足于总体性,明晰当下党的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基础性前提。目标定位关乎党的建设方向,在深层次上体现出科学性与合理性。分析党的建设科学布局,必须将其置于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世界发展格局深刻调整中予以总体性审视。而这些要素无不影响着新的战略布局定位、新的战略布局研判、新的战略布局举措。

(二)立足于促进党的建设理论新发展

党的建设理论具有总体性特征,这种总体性体现在党的建设理论本身的理论逻辑中,并且必然体现在党的建设理论发展过程中。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党的建设理论新发展不是抽象和空洞的,而是总体和具体的。结合新发展理念对党的建设进行总体性思考与审视,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贯通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连通党的建设理论继承与创新、接通党的建设理论与现实社会运动的重要环节。时代的转场要求党的建设理论进行新建构,伟大的理论必然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与逻辑。基于新发展理念推动党的建设发展的思路打通、打深,用新的视野与框架进行党的建设理论新建构,方能充分反映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深邃思想,推动党的建设理论不断深化。

(三)立足于丰富党的建设话语体系

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提高话语体系化水平是其应有之义。这种话语体系化最重要的是把党的建设各内在组成部分形成合理的架构,并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2]107从历时性角度来看,话语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等特征,党的建设话语体系是一个不断向前演进的动态过程。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围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党的建设话语体系的新架构,这是对党的建设话语体系的丰富与发展。内容决定形式,所以党的建设话语体系要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内嵌在社会现实问题和中国共产党正在做的事情之中,增强说服力。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新发展理念的元素、指向和价值融入党的建设话语体系,从而实质性地提升党的建设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四)立足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实践

新发展理念基于“中国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关切,具有鲜明、突出而强烈的实践性。其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与实践,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在众多的发展问题中抓住了主要问题,找准了发展的着力点,具有强烈的实践性。[3]20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党的建设需要更加自觉地根植社会具体实践,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根据新时代一系列实践问题、实践要求开展党的建设。新发展理念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实践,蕴含着社会实践的思路、方向、着力点。新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总体性、具体性、历史性的实践过程,在实践中明确党的建设的探索方向,才能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实践新境界。这一过程体现出党的建设与社会外部环境之间的总体互动实践,在更为深刻的实践层面呈现出党的建设本质之最生动的社会实践性意涵以及社会发展总体性意义上的深刻关切。

二、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党的建设的总体性原则

在总体性视域下,党的建设被视为一个整体,党的建设要从全局高度进行宏观把控。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推动党的建设需要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历史性、前瞻性、人本性原则。这五个原则有机联动、同向同行,在相互交织中凸显出总体性原则。

(一)系统性

以系统思维进行分析,新发展理念中的每个内容维度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这是一种基于整体与部分有机统一的辩证思维。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要对党的建设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全过程的整体化推进,对党的建设方向、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建设结构、党的建设功能进行一体化谋划。系统性原则不仅在结构与内容上拓展了党的建设的内涵,而且在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上推动党的建设贯通一体。这是党的建设全局谋划与重点推进的相互统一,党的建设整合资源与统筹管理的相互统一,党的建设问题导向与综合考评的相互统一。伴随着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党的建设系统性原则不断强化。这既源自党的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又影响并引领着党的建设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内在驱动力。

(二)科学性

科学性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基本特征,它既包含“应当做什么”的科学价值,也包含“应当怎样做”的科学判断。只有坚持科学性,才能保证正确性。党的建设更为科学的内在要求,在质的层面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科学性原则体现出遵循科学规律的意涵。换言之,就是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必须分清哪些必须长期坚持,哪些必须结合时代特质不断丰富发展,哪些必须及时破除、及时澄清。科学性原则展示了历史经验智慧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既作用于党的建设的具体过程,又凝结为发展规律,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本质规定。同时,科学性原则同党的建设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科学的发展历史、科学的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连,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成为党的建设科学性的内在标志。

(三)历史性

新发展理念不是空中楼阁,是经过时间沉淀而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推动党的建设需要秉持历史性原则,需要从百年党建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只有清楚地认知“从哪里出发”,澄明“向何处去”,才能在党的建设过程中紧密关联起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延续性时空维度,在总体性进程中把握历史主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党的建设也要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党的建设的根基与活力来自历史深处。与此相对应,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也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为历史无论对现实还是对未来而言永远具有两面性。

(四)前瞻性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战略性、根本性、全局性、纲领性、引领性理论思维,是发展思路、方向、着力点的理论表达。[4]27新发展理念既是一张蓝图,也是一种深层次的呼唤、期盼。从党的建设发展自身进行审视,前瞻性是一种内在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时代意识犹如一道普照的光,推动党的建设返本开新。党的建设需要与时代的主题和问题契合得更加紧密,需要深刻把握时代的主要矛盾,需要基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不断深刻变化进行前瞻性审视。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前瞻性原则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特征,亦是党的建设当代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之一。注重前瞻性既是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外在表现,也是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内在源泉。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会,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党建模式,中国社会以及国际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对中国社会国情的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党的建设战略的制定、党的建设机遇的把握,均推动着党的建设处于前瞻性发展之中。前瞻性原则是一种基于发展过程的接力过程,是稳定性的更高表征,从根本上而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的建设的持续化变革。

(五)人本性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价值总体性,这一价值总体性与人的本质存在密切联系。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其内涵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此意义上,新发展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我们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内涵的重要支撑。党的建设的历史展开与中国社会发展图景有机联系,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这必定是一幅深度切中“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社会图景,这一社会发展图景同样为党的建设新发展注入无限活力与强劲动力。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人本性原则要求进一步实现对“人”的关注。党的建设既为了“人”这一社会历史主体,也依托“人”这一社会历史主体。唯有如此,才能凝结起社会整体意义上的党建力量,才能让美好的社会图景有效转化为现实。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人本性原则应当更深入地嵌入党的建设的主体与内容,让所有人而不是部分人成为美好生活的拥有者。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深度确证着党的建设的生命力、优越性及其发展潜力,而这一鲜明的实践指向也是新发展理念进程中所着力呈现的。

三、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党的建设的总体性维度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整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各有内涵与侧重点,形成系统性总体架构,在不同维度上作用于党的建设。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这五重维度彰显着鲜明的实践指向,依循的是时代性与社会性、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有机整合基础上的党的建设推进逻辑,彰显的是对党的建设的不断深化。

(一)创新维度:推动形成党的建设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新作为一种动能,在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创新能够使党的建设“活起来”,而不至于僵化。同时,创新为推动党的建设向前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创新维度不仅体现在党的建设内容层面上,而且表现在党的建设呈现形式上。在党的建设创新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持续化溢出效应,这对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世界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创新维度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党的建设创新以历史传承为先,只有走进历史深处,传承百年党建历史经验,才能让创新具有厚重的历史根基,将历史延续作为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深层次支撑;另一方面,党的建设创新要找准与时代的契合点,把握新特点与新趋势,增强时代感。

(二)协调维度:推动形成党的建设整体格局的协调与优化

党的建设整体格局事关深层次、总体性、系统性变革,因此要基于协调维度推动党的建设各方面的联动与协调。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党的建设需要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系统中,着力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高质量运行,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系统思考、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之上,党的建设“守恒”成为一种常态,呈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而党的建设时代内容与党的建设发展方式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乃至与世界发展的总体联系之中。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协调维度同时涉及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在时间层面,协调维度要求党的建设整体格局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形成可持续的制度化动力;在空间层面,协调维度要求党的建设整体格局具有发展的整体性,推动党的建设深度构建与全幅拓展,积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绿色维度:推动形成党的建设的良好政治生态

从本质上看,绿色维度体现出的是激浊扬清,指向政治生态修复,让党的建设更为澄澈、清朗。政治生态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发展变化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构成政治生态的整体性。[5]33绿色维度包含政治制度是否落地管用、政治文化是否积极健康、政治生活是否严肃规范、政治生态系统是否良性互动,进而以绿色这一重要原则全方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对绿色维度的深刻把握,主要涵盖绿色政治理念、绿色政治生态、绿色政治实践等,体现出对党的建设发展理念与党的建设发展战略的基础性牵引,涉及执政思维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安排、公权力的社会运行等。绿色维度凸显出党的建设制度建构的不断科学化与可持续化。

(四)开放维度:推动形成党的建设的世界意义

开放维度寓意包容性、主动性、公共性,寓意世界政党之间的交流互鉴。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政党新形态”不仅是中国的“政党新形态”,而且是“人类”的政治文明新形态。通过秉持开放维度,党的建设打上了“中国特色”的显著标识与鲜明烙印,同时代表着世界政党进步的方向。它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狭隘立场,为世界上希望独立自主发展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引领着政党发展的世界历史潮流。基于开放维度,需要通过党的建设新发展,书写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为世界政党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五)共享维度:推动形成党的建设的人民获得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里,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不仅要遵循“发展是硬道理”的社会主义逻辑,还应强调发展的核心旨趣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体现的是一种共享理念。[6]5共享维度与人民的获得感和人民的美好生活紧密关联,从党的建设生成意义来看,其内在意义指向是发展成果共享。这一共享内涵并未止步于经济层面与物质层面,而涵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向度,这些均与党的建设息息相关。在此意义上,需要通过党的建设推动共享,厚植党的建设的共享底蕴,依托党的建设,为人民美好生活注入新的价值内涵与新的发展动力。就质的层面而言,在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必须深刻把握党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多维展开与立体呈现,深刻把握党的建设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联系。从更为本源的视域看,“人民—共享—社会”构成了党的建设接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坐标,这也构成了党的建设不断探索的理念支撑与实践支撑。

猜你喜欢

总体性进程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