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重身份品读 收获三份不同情感
——《祖父的园子》教后记

2022-03-04

语文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栽花园子萧红

王 娜

单个的字词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将一个个字词组成句段,形成文章,便形成了画面,获得了生命,富有了情感。我们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明白语言中包含的内容,习得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感受语言中包含的情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会去“唤醒”文字,听文字的呼吸声,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的情感。

名家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被众多读者所推崇,经久流传,一定是有它独有的魅力,有它独有的意蕴和情感。部编版五下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中记录了小时候的萧红在祖父的园子中的快乐生活。文章并不难懂,但是如果要把萧红想要表达的情感体会透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也成了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切换三种身份,从而体会不同的情感。

一、引导学生以“儿童”的身份体会她的“快乐”

1.体会园子的“美丽”

《祖父的园子》从内容上看,实际上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祖父的园子》中的园子是什么样子的,一部分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中都干了些什么。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孩子,与当时的萧红年龄差不多,和萧红关注的地方也很相似。关注园子里的各种有趣的昆虫。例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园子的美丽、可爱,在反复朗读中加深这样的体会。

2.体会园子中的“快乐”

在谈到在园子中都干了什么的时候,学生更是兴致勃勃。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学生抓住“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体会到萧红的淘气;同时想象自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类似情景,体会萧红的快乐!

其实除了干这些事儿,萧红还去吃刚长大的黄瓜,去摘倭瓜花,捉蜻蜓,逮蚂蚱,淘气的萧红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请学生们大胆展开想象,想象小萧红还干了哪些“坏事儿”,课堂真是欢乐融融。教师趁热打铁,问了一个问题,萧红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儿”,如果换做是我们,我们的祖父会怎么对我们?孩子们回答也是十分真实,换做是我们,我们的祖父少说会臭骂我们一顿,严重点还会揍我们一顿。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萧红的祖父不仅不责备萧红,反而“笑”着跟淘气的她解释狗尾草和谷穗的区别?她的祖父这样的耐心、宽容和慈爱。可见,以儿童的眼光去体会祖父对萧红的爱,以及萧红儿时在祖父园子中自由快乐的情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二、引导学生以“童年萧红”的身份体会她的“幸福”

学生仅仅以儿童的角度体会萧红的快乐,是不够的。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以“小萧红”的身份来看《祖父的园子》。在学生沉浸在园子中的快乐时,我出示了这个问题——小萧红在祖父园子中是那样自由、快乐。那么写到这就完全可以了,为什么又接着写了一大段景,我们来看看这段景有什么特点。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学生发现,这段景物描写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这些景物都有了生命,有了灵性。第二个特点是运用了“愿意……就……”这样的排比句式。但是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学生疑惑不解。这时候,我出示小萧红当时的生活背景。

“萧红小的时候,母亲早逝,祖母认为她是丧门星。萧红喜欢捅窗户纸,祖母就用针扎她的手指。后母对她很不好,父亲重男轻女,对她十分冷漠粗暴,只要小萧红违反他的意愿,便免不了一阵毒打。唯一疼爱小萧红的只有她的祖父。只有到了祖父的园子里,和祖父在一起才是她最快乐最自由的时候。”

有了这一段背景资料的补充,学生明白了。原来小萧红只有在祖父的园子里才是最快乐,最自由,最温暖的。与其说是喜欢这园子,不如说喜欢在园子的感觉;与其说是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不如说小萧红自己是“活”的,是自由的。学生以“小萧红”的身份体会到的情感不仅仅是单纯的快乐,应该还包含着一种温暖和幸福。

三、引导学生以“成年萧红”的身份体会她的“向往”

情感体会到此还没有结束,因为课后链接当中出示了成年萧红的坎坷经历。所以我必须引导学生体会快乐、幸福背后的第三种情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萧红在慢慢长大,而祖父也在慢慢老去。成年的萧红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配乐出示了这样一段背景资料。

“随着萧红渐渐长大,祖父也越来越老,萧红20岁的时候,疼爱她的祖父去世了。萧红因反对封建家庭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了流浪的生活。期间她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1940年她前去香港,当时国家陷入了危难,她自己也身患重疾,贫困潦倒。在这样悲凉的环境中,《呼兰河传》诞生了。”

学生看了这段背景资料,发现长大以后的萧红并没有逃离悲惨的命运,甚至更加不幸:婚姻家庭的不幸,使其贫病交加,颠沛流离。课堂中的张力出现了,学生们刚才有的快乐,刚才有的幸福感突然之间好像停滞了。我抓准时机,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对于此时的萧红,身边一无所有,只有孤独,只有贫穷,只有病魔,她心中会想到什么呢?她渴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是真切的,令人动容的:“即将走向人生尽头的萧红,一定会想到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一定好想回到那个时候,好想回到童年,好想回到祖父的身边,好想回到那个一切都那么自由、美好的园子。可是一切都像一场梦,再也回不去了,只剩失落。”

本次教学就引导学生以三种不同身份去体会《祖父的园子》,收获萧红的不同情感,层层递进,如境入心。

猜你喜欢

栽花园子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春旱感赋
小院
我和祖母的园子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海口谣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园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