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
2022-03-04郝滢滢王谦
郝滢滢,王谦
(1.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 130122;2.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吉林长春 130122)
就业指导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指导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途径增强就业综合能力,为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近年来,高校积极探索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树立若干个成长目标,用目标引导大学生明确发展的方向,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步步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也能在就业指导中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地育人,从而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1 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积极影响
现阶段,许多高校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提高其求职竞争力和就业成功率的关键因素。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作用十分明显。一方面,教师根据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爱好、就业意向等,为其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则可以参考这一规划明确学习目标。由于大学校园里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较多,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朝着目标不断前进。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而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让大学生参加各类实训、实践是锻炼实操能力、积累实习经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也更容易受到面试官的青睐,即提高了其就业能力。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误区
2.1 就业指导时间集中化
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了教师为学生解答就业相关问题和传授就业有关技能,但是就业指导时间的设置不合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集中在大四开展,即大学生临近毕业时进行“突击”培训。但是进入大四后,大学生忙于毕业论文或四处参加面试,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参加就业指导,因此实际的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2.2 就业指导内容单一化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要在求职竞争大军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较为丰富的实习经验外,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等都是必备的就业技能。但是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包含的内容比较单一,以面试流程、就业技能等基础性内容为主。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也会因为掌握的就业技能单一化而无法在求职竞争中取得优势[1]。
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3.1 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所谓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并将这种教育和指导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准确进行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及早培养职业素质,并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及时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3.1.1 探索期
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甚至有可能是在家长的建议下填报的,这使他们对将来的就业方向也易感到十分迷茫。因此,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对自己所选专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这样一来,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大学生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训实践,在毕业时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探索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主要包括:第一,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向大学生系统地介绍专业内容、行业前景和就业方向[2]。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从事某个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二,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或者开展职业兴趣测定的方式,初步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兴趣或就业意向,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明确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并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
3.1.2 定向期
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拓展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初步确定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为学生将来参加求职和顺利入职做好充分准备。在就业指导中,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向学生介绍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一职务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3]。学生则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明确自身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补齐自身短板、强化自己的弱项,这样在求职竞争中才能具备优势。同时,大二学生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通过兼职、实习或者志愿者活动等途径,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志愿者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实习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等。
3.1.3 冲刺期
进入大三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前两年的专业学习情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例如专业理论掌握是否扎实、专业技能的应用情况如何、前两年的学习目标是否顺利完成、就业目标是否已经明确等[4]。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性、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继续开设就业指导课,但是要将课程内容从原来的知识宣讲逐渐转移到实践操作上,例如在周末由就业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建立了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有条件的还可以在企业职工的指导下,让学生进入工位体验。第二,开展专题讲座,从社会上的人力资源机构聘请专业讲师,向学生讲解择业、就业的相关技巧,以及参加面试时应注意的事项等,进一步充实就业知识。第三,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参加模拟面试训练。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者联合社会招聘机构等,开展模拟面试,通过营造逼真的面试情景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求职技巧,锻炼学生在面试时的心理素质,为将来正式面试做好准备。
3.1.4 实现期
临近毕业时,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当逐渐“实战化”,减少校内的职业辅导,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招聘会,或者投递简历、参加面试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就业综合能力。就业指导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当下的市场就业形势,并且利用各类网站和手机上的相关APP,及时获取最新的招聘信息[5]。根据招聘内容判断自己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对招聘岗位感兴趣。如果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可以投递简历参加面试。把每一次面试都当成是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求职技巧、丰富求职经验。另外,学生在四处求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挫折,就业指导教师也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接下来的求职就业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2 全方位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3.2.1 职业规划辅导
随着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很多学校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不仅对就业、择业缺乏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学校方面需要开展职业规划辅导,通过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的规划,帮助正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可以参考该规划明确在哪一个阶段应当完成哪些任务、实现哪些目标,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求职就业乃至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例如,在职业规划辅导中要明确短、中、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学年应当完成的目标;中期目标则是从参加就业招聘以及在参加工作的前几年应当实现的目标;长期目标则是将来整个职业生涯内应当达成的目标[6]。有了明确的规划和方向,才能让大学生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3.2.2 职业素养培训
在求职竞争中,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习经验,还要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当两名竞争者在学历、能力等方面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职业素养就成为决定竞争力强弱和能否顺利通过面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就业指导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敢于创新、迎难而上的精神,以及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等。要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要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而职业素养对将来的求职就业,乃至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3.2.3 就业心理咨询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求职竞争,很多大学生在多次投递简历均没有得到回应,或者是多次面试均未被录用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因此,在全方位就业指导模式下,就业心理咨询的作用同样重要。就业指导教师应当联合高校的心理辅导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讲座,解答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困惑。还可以通过模拟面试的方式,主动设置一些障碍,并现场指导学生应当如何应对,从而提高大学生在求职时的心理抗压能力。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和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这对于提高求职成功率也是大有裨益的。
4 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帮助大学生对当下的专业课程学习、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规划,然后使自己能够向着目标、按照规划不断前进。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模式,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掌握就业技能,增强求职竞争力,有利于更加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构建和应用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模式,无论是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是对高校育人水平的提升都有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