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显微煤岩组分与工业分析关系研究
2022-03-04吴天才李斐洋马永祥
吴天才,李斐洋,于 洋,马永祥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地质局,银川 750002)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宁夏是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大省,拥有贺兰山、宁东、香山、宁南四大煤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推进,对煤炭资源的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煤的显微煤岩组分与工业分析之间的关系[1-2],从微观角度了解煤炭性质、性能,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撑[3-4]。
1 研究背景
本文进行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宁夏各煤田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煤矿(井田、矿区)勘查阶段钻孔煤岩煤样测试数据(表1)。
大峰煤矿、红柳井田、马儿庄勘查区、王洼一矿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其中大峰煤矿煤类为无烟煤,其余主要为不黏煤;红墩子勘查区、大井沟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二叠系太原组,红墩子勘查区煤类主要为气煤,大井沟井田煤类为贫煤。
2 显微煤岩组分
微观上,各煤矿煤的有机组分含量占绝对优势[5],一般大于80%,尤其大峰煤矿和红柳井田煤的有机组分含量在95%以上,远远高于其他煤矿;各煤矿煤的无机组分含量较小,一般小于20%(表2)。
表2 煤的显微组分含量
有机组分中,又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壳质组含量很小[6];各煤矿镜质组、惰质组含量差别较大,大峰煤矿镜质组含量达85%以上,而红墩子勘查区镜质组含量平均仅为38.38%,其余煤矿介于二者之间。
无机组分中,主要为黏土类,其次为碳酸盐类和硫化物类,氧化硅类占比较小,一般以条带状、团块状及颗粒充填于基质中[7-8]。
3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煤中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以及煤中固定碳的计算,各煤矿煤的工业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煤的工业分析结果
煤中水分(Mad)含量一般小于10%,其中变质程度较高的大峰煤矿、大井沟井田煤的水分低于1%,红墩子勘查区煤的水分也较低,其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王洼一矿、红柳井田、马儿庄勘查区[9-10]。
各煤矿煤中灰分(Ad)差别较大,红柳井田煤的灰分最小,平均值小于10%,而红墩子勘查区煤的灰分最大,平均值近30%;各煤矿不同样品煤的灰分也有较大的差别[11-12]。
煤中挥发分(Vdaf)是煤炭分类的主要指标之一,大峰煤矿煤的挥发分最小,平均值小于10%,大井沟井田煤的挥发分平均值在15%左右,其他煤矿煤的挥发分平均值均大于30%[13-14]。
煤中固定碳(FCd)是利用水分、灰分及挥发分的测试结果通过计算得到的,大峰煤矿煤的固定碳最大,平均值大于75%,其他煤矿煤的固定碳介于30%~70%。
4 煤岩显微组分与工业分析的关系研究
4.1 有机组分与工业分析的关系
各煤矿煤的有机组分与工业分析关系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煤中有机组分含量的增加,煤的水分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煤的灰分略有下降,而煤的挥发分急剧减小,煤的固定碳迅速升高。
图1 煤的有机组分与工业分析关系散点图
4.2 无机组分与工业分析的关系
各煤矿煤的有机组分与工业分析关系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煤中无机组分含量的增加,煤的水分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煤的灰分略有上升,而煤的挥发分急剧升高,煤的固定碳迅速降低。
图2 煤的无机组分与工业分析关系散点图
4.3 显微煤岩组分与工业分析的关系
经分析,煤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含量与煤的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固定碳是通过水分、灰分和挥发分计算得到的,因此本文只分析显微煤岩组分与灰分和挥发分之间的关系。
4.3.1 显微煤岩组分与灰分的关系
各煤矿煤的显微组分与灰分关系见图3。
图3 显微煤岩组分与灰分关系散点图
随着煤中镜质组含量的增加,煤的灰分减小,镜质组含量小于55%时,灰分随镜质组含量的增加迅速减小,镜质组含量大于55%时,灰分随镜质组含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小;与之相反,随着煤中惰质组含量的增加,煤的灰分增大,惰质组含量小于35%时,灰分随惰质组含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小,惰质组含量大于35%时,灰分随惰质组含量的增加迅速上升;随着煤中黏土类含量的增加,煤的灰分增大;煤中壳质组、硫化物类、碳酸盐类及氧化硅类含量较低,对灰分影响不大。
考虑镜质组、惰质组及黏土类含量的相互关系,有机组分含量大于90%时,煤中灰分与黏土类含量存在正相关;有机组分含量小于90%时,煤中灰分与惰质组和黏土类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
4.3.2 显微煤岩组分与挥发分的关系
各煤矿煤的显微组分与挥发分关系见图4。
随着煤中镜质组含量的增加,煤的挥发分减小,镜质组含量小于60%时,挥发分随镜质组含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小,镜质组含量大于60%时,挥发分随镜质组含量的增加迅速减小;与之相反,随着煤中惰质组含量的增加,煤的挥发分增大,惰质组含量小于30%时,挥发分随惰质组含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惰质组含量大于30%时,挥发分随惰质组含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小;随着煤中壳质组含量的增加,煤的挥发分增大;挥发分随黏土类含量的增加略有变化,黏土类含量小于5%时,挥发分随黏土类含量的增加上升,黏土类含量大于5%时,挥发分变化幅度较小;煤中硫化物类、碳酸盐类及氧化硅类对挥发分影响很小。
图4 显微煤岩组分与挥发分关系散点图
考虑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及黏土类含量的相互关系,有机组分含量小于90%时,煤中挥发分与壳质组含量存在正相关;有机组分含量大于90%时,煤中挥发分与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
5 结论
1)随着煤中有机组分含量的增加,煤的灰分略有下降,而煤的挥发分急剧减小,煤的固定碳迅速升高;随着煤中无机组分含量的增加,煤的灰分略有上升,而煤的挥发分急剧升高,煤的固定碳迅速降低。
2)煤中有机组分含量大于90%时,煤中灰分与黏土类含量存在正相关,挥发分与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有机组分含量小于90%时,煤中灰分与惰质组和黏土类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挥发分与壳质组含量存在正相关。
3)煤中固定碳含量受镜质组含量影响最大,二者存在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