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治疗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
2022-03-04王生
王 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多发于妊娠中晚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具有预后差、发病率高等特点[1]。ICP属中医“妊娠皮肤瘙痒”、“妊娠黄疸”等范畴,病机为脾胃失职、湿热内蕴、肝胆失司、胆汁外溢,治当健脾疏肝、利胆化瘀、清热利湿[2]。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方具有清热祛湿、疏肝理气、利胆化瘀功效[3]。本研究以中西药合用治疗ICP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4例,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6.32±2.16)岁;孕周31~37周,平均(34.22±1.46)周;ICP轻度26例,重度21例。观察组年龄20~39岁,平均(26.91±2.13)岁;孕周30~38周,平均(33.92±1.21)周;ICP轻度27例,重度20例。两组年龄、孕周、ICP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2015年版《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4]和2015年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5]ICP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ICP中医辨证标准,辨证为肝胆湿热郁结。主症为皮肤瘙痒、黄疸、恶心呕吐、脘腹痞满不适、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次症为不欲饮食、乏力易疲倦、大便溏薄或秘结。③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孕前存在肝胆疾病,合并严重低钾血症,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胃肠道疾病,合并其他妊娠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近期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对熊去氧胆酸过敏,沟通障碍,参与其他研究,其他原因致瘙痒、黄疸。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卧床休息、密切监护胎儿情况。并给予地塞米松10mg/d,口服,连服7天;熊去氧胆酸(Dr.Falk Pharma GmbH,批准文号H20181059)100mg,tid,连服14天;思美泰800mg/d,静脉滴注,连用14天;消胆胺2~3g,每日2~3次,连服14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及钙盐,防止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和叶酸缺乏。
观察组加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方。药用黄芪20g,茵陈20g,金钱草20g,续断10g,白术10g,生地黄10g,栀子8g,牡丹皮15g,垂盆草12g,白鲜皮12g。加入水800mL煎至300mL,分1日3次服,疗程14天。
3 观察指标
母婴结局。包括阴道分娩、剖宫产、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
症状消失时间。包括瘙痒、黄疸。
采用GP73定量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
4 疗效标准[5]
主、次症消失,TBA、ALT、AST、DBI、TBIL下降大于等于50%为显效。主、次症均有所改善,肝功能指标水平下降30%~49%为有效。主、次症均未见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肝功能指标水平下降小于30%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例(%)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s)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s)
组别 例 瘙痒消失时间 黄疸消失时间观察组 47 4.13±0.96 4.87±1.13对照组 47 5.87±1.12 6.75±1.46 t 8.087 6.981 P<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s)
时间 组别 例 TBA(µmol/L) ALT(U/L) AST(U/L) TBIL(µmol/L) DBIL(µmol/L)治疗前 观察组 47 51.31±12.21 136.49±31.78 103.46±31.95 32.11±8.21 15.13±5.08对照组 47 51.14±10.05 130.36±28.13 100.54±25.32 31.02±9.11 15.84±6.15 t 0.074 0.990 0.491 0.609 0.610 P 0.941 0.325 0.625 0.544 0.543治疗后 观察组 47 12.64±7.23 65.41±18.49 50.72±20.24 16.54±5.11 7.09±3.46对照组 47 17.52±7.46 77.11±17.24 65.54±21.12 22.24±6.13 10.19±4.23 t 3.220 3.173 3.473 4.897 3.889 P 0.002 0.002 0.001 <0.00 <0.001
6 讨 论
ICP是妊娠期较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围生儿死亡重要原因,多伴有高胆汁酸血症,皮肤瘙痒、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威胁妊娠安全[6]。目前,临床常予以保肝利胆治疗为主。地塞米松能通过胎盘抑制胎儿肾上腺分泌的硫酸去氢表雄酮(DHAS),从而降低血中雌激素水平,以减轻胆汁淤积的病理变化,且地塞米松兼有促进胎肺成熟的作用。熊去氧胆酸为ICP首选药,为亲水性胆汁酸,具有利胆、抗炎等作用,能有效增加胆酸,抑制肝脏纤维化,从而达到改善肝功能,缓解胆汁淤积等作用[7]。思美泰的活性成分为S-腺苷-L-蛋氨酸,在肝内通过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而调节肝细胞膜的流动性,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通过巯基反应促进肝细胞的解毒功能,因而增加肝细胞内的内生解毒化合物的合成,有助于防止肝内胆汁淤积,是近年来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有效药物。消胆胺口服后与肠内胆酸结合,能阻碍胆酸的重吸收,阻断胆酸的肝肠循环,使胆酸的排泄量较正常增加3~15倍,从而降低血清中胆酸浓度,减轻瘙痒症状,但长期大量服用会导致凝血功能受到影响,还会引起叶酸缺乏,所以需要同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及钙盐。总的来说,上述药物虽能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但对顽固病情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探讨积极有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ICP属中医“妊娠黄疸”、“瘙痒”范畴。气血凝聚、阳虚偏亢、阴阳失调、肝胆失疏、精血不足为其病机,治以保肝利胆、健脾益气、退黄保胎为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方中黄芪补气安胎,茵陈疏肝利胆、清热散火,金钱草清热利尿,续断补肝肾、调血脉,白术健脾燥湿,生地黄通腑泄热、凉血止血,栀子清肝利胆,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垂盆草消肿利尿、清热解毒,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8]。药理研究证实,茵陈可促进胆汁排泄,黄芩可加速胆红素代谢,金钱草能促进胆汁分泌、防止胆汁淤积。诸药联用能有效促进胆汁分泌,加速胆红素代谢,防止胆汁淤积[9]。
中西药合用治疗ICP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