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03-04梁倩莹李志明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湛江5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湛江54000
★ 梁倩莹 李志明(.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广东 湛江 5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 湛江 54000)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多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记忆、认知和行为等多方面改变,若不及时治疗,脑相关区域可出现不可逆损伤,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1-2]。目前,临床治疗VD尚无特效疗法,多以保护脑神经、改善脑血循环、促进脑代谢等综合治疗为主,虽可一定程度上减轻临床症状,但整体效果有限,仍存在部分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欠佳。中医将本病归属于“呆病”“痴症”等范畴,临床治疗已有悠久历史,并积累较多宝贵经验。通督调神针刺法可调理患者督脉之经气,调和机体之阴阳,发挥开窍醒脑、安神镇痛、增智益髓之功效[3]。而补阳还五汤内含黄芪、红花、当归、赤芍、桃仁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益气通络之效,利于消除脑血管危险因素,改善脑血循环,增加损伤部位血液灌注,以促进脑相关区域恢复。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VD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5.42±4.37)岁;文化程度:3例大专及以上、19例高中、20例初中及以下;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6.38±1.04)个月;严重程度:28例轻度、14例中度。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45±4.39)岁;文化程度:3例大专及以上、17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6.41±1.06)个月;严重程度:26例轻度、16例中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5年版)》中VD相关诊断[4];(2)符合《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呆病相关诊断[5];(3)经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定为轻度或中度;(4)经头颅CT等证实存在脑血管疾病;(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阿尔茨海默症等因素引起的痴呆;(2)肝肾功能障碍;(3)对本研究用药过敏;(4)存在严重脑外伤;(5)重度痴呆。
1.4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在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营养脑细胞、促进脑代谢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每次20 m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通督调神针刺法:选取水沟、风府、百会、神庭、神道、大椎等穴位,常规消毒后,神庭、百会平刺0.3~0.5寸,水沟向上斜刺0.3~0.5寸,风府向下颌方向刺0.5~1寸,神道、大椎向上斜刺0.5~1寸,针刺后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10 min行针1次,每天1次,1个疗程6次,每个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为生黄芪120 g、川芎30 g、当归尾20 g、红花15 g、远志15 g、赤芍15 g、石菖蒲15 g、郁金15 g、地龙10 g、桃仁10 g,同时若患者肾虚则加杜仲15 g、枸杞15 g,气虚则加白术15 g、党参15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至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剂,连用1个月。两组均于用药1个月后评价疗效。
1.5 观察指标 (1)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抽取3 mL静脉血,以血液流变仪检测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全血低切黏度变化。(2)认知功能: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MoCA)量表评价两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和MoCA评分总分均为30分,得分越高越好。(3)不良反应:低血压、心悸、呕吐。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提示两组均可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可更好地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n=42)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n=4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血浆黏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 血细胞比容/% 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12±0.35 1.57±0.18*# 6.12±1.03 4.03±0.62*# 45.13±4.56 32.14±3.56*# 13.75±2.14 9.85±1.05*#对照组 2.15±0.38 1.79±0.23* 6.14±1.05 4.98±0.75* 45.18±4.62 37.24±3.89* 13.72±2.12 11.24±1.18*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提示两组均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且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在认知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更佳。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对比( ,n=42) 分
表2 两组认知功能对比( ,n=42)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MMSE MoC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8.16±2.04 22.45±2.23*#17.05±1.95 21.58±2.11*#对照组 18.14±2.07 20.18±2.14* 17.12±1.98 19.67±2.06*组别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1例低血压、1例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观察组1例心悸、2例呕吐、1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397),提示两组均具有良好安全性。
3 讨论
VD发病复杂,临床认为其多由脑部血管受损,促使脑实质供给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减少,相应组织出现坏死,从而引起脑功能衰退,患者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等发生不同程度损伤,进而诱发痴呆症状[6-7]。目前,常规西药治疗多从改善脑血循环、提高脑细胞活性、促进脑代谢等多方面对症处理,虽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减轻VD症状,但总体上未能取得理想疗效,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幅度较小,病情缓解慢。
中医认为本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类群体气血不足、精髓亏虚、阳气衰虚,正气鼓动无力,以致血液难以正常运行,易出现瘀血阻络,引起脑与脏腑之气难以顺接,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醒脑开窍、补益气血为主[8]。补阳还五汤为中医经典理血剂,其中生黄芪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推动机体血气运行;当归尾、川芎、红花、赤芍、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有助于开窍;远志、石菖蒲、郁金等可安神益智,祛痰开窍,行气解郁;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开窍醒脑之功效,有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机体血液黏度、增加病灶处血液灌注,以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增强脑细胞功能[9]。同时,本病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神之所主,亦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而督脉上额交巅,入络脑,是一种既属脑络脑又可沟通心、肾等脏腑之气的经脉,故历代医家推崇病变在脑,首取督脉。本研究所用通督调神针刺法中百会为八脉交汇之穴,可开窍醒脑、化痰熄风、升阳固脱,为治百病之穴;水沟可沟通天地之气,针刺之可清热开窍、回阳救逆;风府、大椎各交三脉,具有益气补虚、祛除外邪、调经通络之效;神庭为藏元之穴,可宁神醒脑、养神安神;神道为阳气之通道,可使督脉阳气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利于壮阳益气;诸穴合用,能醒脑开窍、增智益髓、健聪促智,调节大脑功能,减轻认知功能损害[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VD效果显著,可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认知功能恢复,阻止病情恶化,且安全性高。究其原因,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可起到协同作用,从活血化瘀、开窍醒脑、益气通络等多个方面起效,全面消除影响VD进展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脑、心、脾等多脏器功能,以调和机体阴阳,逆转病情进展,加快认知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中药口服可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MMSE评分、MoCA评分,促进记忆、行为、执行等多方面能力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利于认知功能尽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