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状结肠右侧转位一例*

2022-03-04赵朝华成娟娟祁存芳苏军龙

解剖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研室盲肠解剖学

赵朝华 成娟娟 祁存芳 徐 浩 苏军龙 张 力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西安 710021)

一男性尸体,约55岁,身高170.0 cm,身体消瘦。笔者在解剖其腹腔时发现,腹腔内大部分器官形态位置正常,而乙状结肠位置异常,其上方降结肠位置基本正常,长度21.0 cm,至左侧髂嵴最高点上缘高度续以乙状结肠起始,继而此乙状结肠随其系膜自降结肠最下端开始斜行转向右侧越过脊柱至右髂窝,全长19.5 cm,其下端上方紧邻盲肠和阑尾,继而向下越过骨盆上口移行为直肠(图1)。

图 1 乙状结肠右侧转位实物图

以往内脏转位报道并不少见,腹腔内脏器官全部转位者多见,但是,单独乙状结肠转位者鲜有报道,仅在1993年王留珍和符贵雅共同报道1例降结肠合并乙状结肠转位,但仍与此例仅乙状结肠转位情况不同。笔者在解剖学教研室工作14年,由于教学需要解剖尸体共计350具,此乙状结肠转位为第1例。由于盲肠和阑尾位于右下腹,且临床上这2个器官的疾病较为多见,此次发现右侧转位的乙状结肠紧邻盲肠和阑尾,如若发生疾病,可能症状与盲肠或者阑尾疾病的症状相似,会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临床上应考虑到这种极少情况的可能,仔细结合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猜你喜欢

教研室盲肠解剖学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趣闻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