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中医医院28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
2022-03-04梁智邱玉英
梁智 邱玉英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广西 柳州,5459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ADR 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保障用药安全、避免ADR 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本调查通过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资料,探讨如何主动、快捷、全面、准确地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及早控制药品风险,更好地保障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6-2019年在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资料。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88 例ADR 报告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现人员、发生时间、药品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引发ADR 的药品品种 根据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8 版)的药品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共123 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 最多,为111 例(38.54%);其次是中成药50 例(17.36%)和抗肿瘤及辅助用药50 例(17.36%)。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1。在288 例ADR 中共涉及48 例严重的ADR 和100例新的ADR,见表2。
表1 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表2 新的ADR 所涉及到的药物及ADR 表现
2.2 不良反应的类型 根据国家ADR 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编译的《WHO 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中规定的ADR 临床表现进行统计。288 例ADR 中不适症状各不相同,主要为瘙痒和皮疹,见表3。
表3 不适症状排名前十位
3.讨论
3.1 ADR 与药品的关系 由上表我们得知,抗菌药物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比38.54%。相对其他药品种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广泛,涉及临床各个科室;临床上,用药起点高,联合运用抗菌药物不当,用药疗程长,给药间隔不合理等,均可导致ADR 的发生[2]。ADR 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国内相关报道[3]一致。建议临床医生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加强ADR 监测和处理能力,降低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其次是中成药、肿瘤及辅助用药引发的ADR,均有50 例。其中中成药成分复杂,炮制方法及生产工艺未标准化,且说明书中“药品不良反应”项目多为“尚不明确”“未见相关报道”等含糊表述均易导致ADR 的增加;同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未按中医辨证用药、超适应症用药、溶媒选择不到以及溶媒剂量选择不当等现象也是中成药引起ADR 多发的情况。这也提示医生在临床使用中注意辨证施治、按说明书用法用量合理使用,减少ADR 的发生。对于易引发ADR 的药品,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合作监测,必要时停止使用。
肿瘤及辅助用药引起的ADR 主要是因患者病情复杂病程长,长期接受化疗治疗,免疫力下降,药物易引起患者不适,我们也可以看出严重的ADR 所涉及到的药物前五种就有三个品种是肿瘤药物,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髓抑制,所以在肿瘤患者用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提前进行药物预处理,增加患者依从性,减少ADR 的发生。
3.2 监测模式探讨 目前我院ADR 监测是依靠医务人员发现ADR 病例,通过医院内网上报,再由不良反应监测员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工作繁琐、复杂,导致部分医务人员漏报及上报信息不全,甚至不报,这也是医疗机构ADR 监测的难点。若有相关方法能自动提取ADR 相关数据,并产生标准上报数据,直接传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这样不仅能提高报告效率、保证报表质量、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而且可为药品安全科学评价和监管提供相关依据。
4.结论
通过对我院288 例ADR 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我院在ADR监测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全院医务人员对ADR 认识不足,不敢主动上报,报告质量及数量不高,今后我院应该定期进行ADR 知识的培训,推动ADR 监测信息化工程建设,利用医疗机构电子数据,建立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与评价系统,落实药品安全责任,不断提高ADR 监测、评价能力和水平。对于相近时间多次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认真进行调查,开展ADR 处方点评,对于常发生ADR 的科室进行重点病历医嘱点评,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现象立即给予纠正,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药物警戒和药物风险防范中的作用[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积极探索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模式,开展重点监测等上市研究,促进合理用药,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的药物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