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2022-03-04王伟妮陈文兰崔永新谢雪红高燕梅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房分组住院

王伟妮 陈文兰 崔永新 谢雪红 高燕梅

(玉林市退役军人医院,广西 玉林,537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压力不断上升,生活节奏的增快,患精神疾病人群率逐渐上升。该类患者病情状况十分特殊,相较于其他科室群体伴有显著差异,精神科患者不仅是生理方面存在问题,其心理上也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陷[1]。而护理人员使接触精神病人的关键群体,其护理质量的优良,可直接危及患者病情恢复状况,故护理期间不仅加强患者的生理健康干预,还需强化其心理问题。但既往传统护理干预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达到最佳护理效率,且护理内容较为单一、片面,使临床护理质量逐渐降低[2]。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完善,最新研究发现,通过患者参与责任分组护理应用于精神科病房质量管理中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加强其生活质量,且获得满意结果[3]。本文分析应用患者参与责任分组护理应用于精神科病房质量管理的护理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女病区护理人员15 名,均为女性,年龄20~47 岁,平均(31.26± 3.26)岁。学历:本科5 名,大专6 名,中专4 名;职称:主管护师2 人,护师5人,护士及护理员8 人。患者一般情况:选择2021年住院精神病康复期女性患者72 人为实验组;2020年住院精神病康复期女性患者67 人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年龄为16~55 岁,2 组年龄分别为:70—92 岁、71—91 岁,平均值分别为:(80.23± 1.35)岁、(80.15± 1.13)岁;住院时间分别为4d—2 个月、7d—2 个月,均值分别为(20.14± 3.14)d、(21.26± 1.36)d。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1)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试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临床伦理委员会批准;(3)住院接受治疗患者。排除标准[5]:(1)伴有其他急性严重感染类疾病;(2)无法顺利完成市试验,中途退出者;(3)依从性、配合度较差患者。

1.2 方法 护理分组:女病区设有病床90 张。从2020年开始实行护理分组,14 名护士分工如下:护士长1 名,负责整个病房的护理质量管理,13 名护士按职称、年龄和学历均衡分为三个责任小组,每组护士负责组织24 病人。选出1 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护理组长,在组内护士轮休时接替护理工作及患者的质量管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分组:实验组中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内务队24人、卫生队24 人、娱乐队24 人,分组根据患者兴趣爱好,以自愿及自我推荐加入这三个队列中,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每组队员们手臂戴上标识的袖章。内务队主要负责病房的安全检查,被单、整理床铺整齐,卫生队主要负责病房地板、马桶、墙壁清洁卫生,娱乐队主要负责病人的娱乐活动、舞蹈、弹琴、绘画、唱歌、打球、健身操、敲无忧鼓等。

护理分工和措施:(1)各组护士基本职责:依据精神科病房和患者护理的特点,实行分组管理。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管理、监督和定期抽查,检查护理质量和制度落实情况。各责任小组在护士长领导下工作,责任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各小组内患者的执行情况并指导。根据三组患者参与的负责病房质量整理项目的不同,各组护士针对性指导各组患者所负责的病房质量。(2)对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传统病房管理只由工作人员参与病房管理,病人的娱乐活动也只由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患者得不到展现自我的机会。得不到动手能力的锻炼,不利于病情更好的恢复,以下对三组进行了分工管理。内务队:维持病房正常秩序,同住一个病区中的患者不但症状表现各异,生活习惯个性特征文化差异也各有不同,要使他们能同处一室和睦相处,就必须依靠良好的组织管理,只有良好的组织管理,才能保证病房的安静舒适愉快和有秩序,也才能便于统一管理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每间病房挑选出一名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做室长,室长负责每天病房的情况汇报及病房卫生监督,把存在问题反映给护士及内务队队长,内务队员在护士及队长的带领下,每天进行安全排查,整理床铺,保持病房的整洁。卫生队:负责参与病房卫生,队员每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拖地板,冲洗马桶、抹窗户、墙壁等,检查病房卫生,发现卫生不干净,及时清洁,病房卫生改善了不少,患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有利于病情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娱乐队:每天在护士和队长的带领下,病人开展了各种娱乐活动,舞蹈、弹电子琴、绘画、唱歌、打球、健身操、敲无忧鼓等,各患者展示自己才华。(3)根据患者情况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恰当的进食和适量的学习和活动时间,从而培养和训练患者过正常生活和保持生活劳动技能,使患者生活有规律、有意义。开展各项丰富活动,丰富患者生活,为患者组织丰富的工娱活动,增加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缓解精神衰退,对慢性精神患者恢复家庭及社会功能是十分有益的。提供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实行连续性、整体性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由于护士的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患者知道有问题找自己的负责护士;简化护理文书书写,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接触和交流,从而使护士增强了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的意识,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最终提高了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护理后4 周观察2 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6]进行评估,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活动能力越佳。(2)护理前、护理后4 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7],其内容包括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共30 分,分子越高,认知功能越佳。(3)于护理后,选择本院自制调查表实施全面评估,内容为护士职业技能、语言态度以及操作水平,分值为100 分,≥90 分为非常满意,80—89 为满意,<79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1.0 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DL、MMSE 评分比较 两组管理前ADL、MMSE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管理后ADL 评分、MMSE 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且经管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ADL、MMSE 评分比较(± s,分)

2.2 两组各向指标比较 实验组住院依从性、病情恢复以及动手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向指标比较(± s,分)

2.3 两组满意度 实验组总满意度是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

5.结论

参与病房质量责任组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参与责任分组护理应用于精神科病房质量管理中的创新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调动病人参与到全程护理管理中,激发病人的积极性,丰富病人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调整合理作息,从而保证患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生活,并调动患者的交流欲望,活跃患者的活动气氛,锻炼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实施,相比于传统的病房管理,极大的提升了病房质量管理,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再次选择率高,患者在住院期间每组护理人员固定,使患者能尽快消除陌生感,与责任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同组的患者队们也得到了劳动能力的锻炼,有利于病情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让她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医院的声誉也有所扩大。从研究结果中发现,经参与病房质量责任组全程护理管理模式的开展,实验组患者ADL、MMSE 评分、住院依从性、病情恢复以及动手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相比于传统模式改善效果明显。同时,该模式的实施使患者更加认可,与护理人员形成的良好关系也让患者打消顾虑,从而提升护理配合的积极性,经过活动和日常参与的管理内容,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患者参与分组病房质量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猜你喜欢

病房分组住院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