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饮食指导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2-03-04韦焱
韦焱
(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河池,547000)
母乳是指产后女性乳房产生的用作哺育婴儿的汁液,其中含有新生儿生长所需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如钙、磷,同时还可以增强新生儿抵抗力,在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时与产妇之间的亲密接触能够促进脑部及心智发育[1]。目前临床较为推崇母乳喂养,并为保障母乳喂养顺利实施开展了母婴同室、早吸吮、早开奶等措施,但产妇仍可受到外界相关因素影响导致母婴喂养成功率较低,如乳汁分泌不足、吸吮时疼痛、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等[2]。
根据相关临床报道发现[3],我国目前仍存在4 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于60%,6 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于30%,导致婴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无法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因此临床需在产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产妇足量泌乳,从而起到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的作用,降低婴儿患病率及死亡率。目前临床采用的常规产后护理主要在产后指导产妇完成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等,可帮助产妇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但在饮食方面并未进行干预,导致产妇存在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哺乳次数[4]。产后第一周饮食指导在产后及时根据产妇身体状况给予饮食护理,保持良好的产后状态,并指导产妇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乳汁分泌,补充机体能量[5]。本文现对我院100 例产妇进行研究,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我院抽取的100例产妇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各50 例,所有患者均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于我院分娩。常规组产妇最小20 岁,最大36 岁,均值(28.31± 3.74)岁,怀孕周期最短37 周,最长40 周,均值(39.23± 0.76)周,经阴道自然分娩30 例,剖宫产20 例;干预组产妇最小20 岁,最大36 岁,均值(28.67±3.42)岁,怀孕周期最短37 周,最长41 周,均值(39.67± 0.31)周,经阴道自然分娩28 例,剖宫产22 例。所有产妇临床资料完整且组间年龄、怀孕周期及分娩方式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②新生儿均为足月儿;③新生儿出生1 分钟apgar 评分为10 分;④本次研究经过产妇及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①自然分娩转剖宫产产妇;②患有妊娠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③产妇本身患有不适合妊娠的疾病。④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常规组:护理方式为常规产后护理,在孕妇入院后应热情接待,向孕妇介绍病房环境、 住院规章制度以及安全防范知识,介绍负责医师及护士,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与产妇之间建立信赖感以及安全感。并针对分娩相关知识、分娩前准备、分娩当天饮食等向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指导产妇采取正确体位待产,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帮助其疏导因分娩造成的恐惧感,避免造成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对分娩结局造成影响。产后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优点,并在产后60min 内进行早吸吮,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肢体接触及母乳喂养姿势,指导产妇熟练掌握母乳喂养后,在产妇身体需要时给予饮食指导,并根据其消耗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干预组:护理方式为产后第一周饮食指导,如:①在分娩前向产妇及家属给予饮食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分娩时及分娩后相关饮食搭配、饮食指导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等,并针对饮食指导向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产妇进食合理、正确的食物种类及进食方法。②针对产妇年龄、身体状况、个人喜好、饮食习惯等相关资料为前提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结合产妇产后不同阶段所需能量给予不同饮食,如分娩结束后给予产妇鸡汤、牛奶、鸡蛋汤等富含营养、蛋白的高热量半流质饮食,补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丢失的能量,帮助产妇尽快恢复体力。③在产妇分娩后当天由临床护理人员对产妇身体情况进行评估,掌握相关指标数据及实际情况,并根据产妇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产妇高蛋白质、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饮食,帮助产妇补充分娩消耗的能量及营养,加速身体机能恢复。④在产后第2 天根据产后第1 天的进食情况及食物种类进行观察,及时根据产妇身体条件、生活习惯及饮食特点调整饮食,并且为了促进乳汁分泌需指导产妇适量进食营养丰富的汤水,饮食类型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⑤产妇达到出院标准后,医护人员应叮嘱家属,严格遵循医院所提供的饮食方案,确保产妇正常摄入每日所需营养量及热量;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新生儿一旦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观察,是否为产妇饮食错误所引致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常规组及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并比较总喂养率,主要分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奶粉喂养。总喂养率=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
统计常规组及干预组产妇首次哺乳时间、每日哺乳次数、产后3 天泌乳量、泌乳量充足时间等指标,并将统计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及干预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比较常规组及干预组母乳喂养率发现,干预组为90.00%,常规组为60.00%,干预组与常规组相比母乳喂养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常规组及干预组母乳喂养率比较(n=50,%)
2.2 常规组及干预组相关指标比较 比较常规组及干预组首次哺乳时间、每日哺乳次数、产后3 天泌乳量及泌乳量充足时间发现,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首次哺乳时间及泌乳量充足时间较短,每日哺乳次数及产后3 天泌乳量较多,P<0.05,见表2。
表2 常规组及干预组相关指标比较(n=50)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目前临床及社会较为推崇的一种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抵抗力,但在进行母乳喂养时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出现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胀痛等现象,影响母乳成功喂养率[6-7]。
常规产后护理主要针对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方式进行指导,但缺乏饮食方面的护理,产妇及家属无法掌握正确、科学的饮食,因此易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降低哺乳次数[8]。产后一周饮食护理主要在产妇产后一周内根据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及饮食特点制定护理计划,给予产妇合理、科学、有效的饮食,从而起到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哺乳次数的效果[9]。本文通过比较常规组及干预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首次哺乳时间、每日哺乳次数、产后3 天泌乳量及泌乳量充足时间发现,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母乳喂养成功率较高,首次哺乳时间及泌乳量充足时间较短,每日哺乳次数及产后3天泌乳量较多,P<0.05。由于现在大多数女性害怕新生儿吸吮时的疼痛或因为工作原因选择奶粉喂养,因此在分娩前通过健康宣教可使产妇及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优点,从而接受母乳喂养,并针对产妇机体情况给予合适的饮食护理,避免产妇在分娩时丢失大量能量及营养,产后当天就需开始进行饮食护理,由于分娩会消耗产妇较大体力,此时需通过饮食将产妇分娩时丢失的营养及能量补充完善,使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加速身体机能恢复;自产后第2 天开始,针对母乳喂养的需求给予产妇富含营养的饮食,促进乳汁分泌;在产妇出院时进行饮食指导,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产后饮食习惯,增加机体免疫力,给予新生儿充足的母乳,并针对母乳喂养中新生儿可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解,使产妇能够及时就诊,避免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产妇产后一周给予饮食护理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使产妇产后在较短时间内分泌乳汁,缩短哺乳时间,提高哺乳次数及泌乳量。